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路建设规模也不断的扩大,道路的荷载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对道路建设的施工质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路基压实度不足会导致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最终引发结构性病害,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因此,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压实度在市政道路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归纳了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方法,希望能够在施工中提升压实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压实度;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引言
压实度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是控制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质量管理的重点。压实度质量的高低对道路的使用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对路基结构层充分的压实,才能保障路基强度、刚度以及稳定程度,保证路基路面的使用和完成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而在道路建设中为了进一步确定道路路基压实度是否达标,都要进行压实度检测。而由于市政道路的复杂性,压实度问题较多,控制难度也较高,因此,本文对当前市政道路中路基压实度检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1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中存在问题
1.1基层碾压施工达不到规定要求,压实度不合格
市政道路工程对城市交通、居民出行影响巨大,因此一般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有时在基层混合料未达到最佳含水率的情况下就进行摊铺和碾压。一旦用过湿的混合料填筑路基,土体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路基难以压实,强度降低,在行车荷载和路基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横向位移,也就是常见的“弹簧”土,长期作用下将导致路面开裂。
1.2压实度检测数据不尽准确
压实度检测数据是对路基压实效果的科学反应,也是工程验收评定标准之一。压实度的检测方法包括灌砂法、灌水法、环刀法、核子密度仪法,最常用的是灌砂法。灌砂法检测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如果对试验细节不重视,就容易导致检测数据的偏差,影响对路基压实效果的判定。
2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影响因素
2.1含水量
作为土体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土壤的含水量能够将土体本身的一些性能客观的反映出来,含水量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土体的各项力学性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将土壤含水率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是非常重要的,含水率不仅可以作为检验土壤干密度以及孔隙率等指标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能够保证路基压实度标准的关键。因此在路基施工的取土料场选定的阶段,首先应该测定的是该料场土体的最佳含水率,确定最佳含水率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施工过程提供指导和依据,高于最佳含水率的土体需要进行晾晒等处理以降低其含水率,低于最佳含水率的土体应该进行洒水提高含水率。如果是施工地点处于水源紧缺或者取水不便的地方,为了压实度的达标也应进行便利的压实操作。
2.2集料级配
在对道路路基展开施工的过程中,集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因此,集料的类型和规格直接影响着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为了确保道路路基的压实度达到规定标准,需严格控制集料的强度、级配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等。在选择集料的类型时,需根据集料的不同粒径来进行科学化和合理化配置,从而极大地提高对道路路基碾压的密实效果。由于路基的用途是用来承载相应的重量的,因此,在路基建设时,需确保集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达到相应的标准。在控制集料中的有害物质时,需严格控制易溶于盐的物质及有机物质的含量,避免其由于在长期使用道路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化学作用,而最终给道路带来较大程度的损坏。
2.3压实机械与压实厚度
如果填筑材料的含水率比最佳含水率高一些时,碾压机具的性能就要和碾压层自身的厚度相协调适应。低功率的碾压机因为受到功率大小的限制,因此分层太厚的话会导致能量无法传递到分层的底部位置,导致出现压实不到位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分层表面部分受压,深处的密实度就会达不到相关要求,结构层次会变得很松散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选用的碾压机具不同时,碾压的厚度应该根据相应的碾压实验以及压实度的分层测定来进行确定,施工经验显示在施工设备都满足条件的情况下30cm是最为经济的松铺厚度。同时大量的实际施工经验也能证明最小松铺的厚度是能够进行控制的,保持在8mm~12mm的厚度为宜。
3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压实度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对最佳含水量的有效控制
当土处于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压实,可以使路基具有较大的密实度,并且取得较好的碾压效果,因此,在对路基开展碾压施工时,需检测路基的含水量。为了确保路基中的土具有最佳的含水量,可以对填土进行洒水处理或者翻晒处理。当较难对填土进行加水处理时,为了促使路基具有较大的密实度,可以采取加大对路基的压实作用力的方式来完成。根据相关的施工试验可知,在土质相同的情况下,压实功对于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密实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并且随着压实功的增加,最佳含水量会逐渐减小,而最佳密实度会逐渐增大。然而,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需尤其注意,为了有效防止土基出现塑性破坏的现象,需确保在压实功增大的条件下,土所受到的压强位于土的强度极限范围内。因此,在施工时,对于道路路基密实度的控制,需采用标准击实试验过程中的最佳含水量。
3.2选择适宜的路基回填土和集料
经过长期的市政道路施工可知,在压实道路路基时,针对所采用的路基回填土,其集料级配及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使用粗粒土时,对路基进行压实,其压实的效果较好,当粗粒土具有70%的含石率时,往往具有较好的压实效果。然而,在实际开展道路施工时,需根据工程情况及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回填土和集料,并对其进行科学配置,在进行级配试验时,需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的土块,从而确保制定的集料级配方案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在进行路基的回填施工工作时,禁止选用土质不达标的土料,如生活垃圾、冻土或者淤泥等。因为,如果土质不佳,即使在压实施工时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展开工作,并且具有合格的松铺厚度,仍然无法满足压实要求。因此,需在试验完路基填土的质量之后,再开展相关的路基压实工程。
3.3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
压实机械在保障路基压实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实践可知,当明确路基的压实厚度之后,为了确保路基的压实度,还应挑选合适的压实机械。当将填料准备好并运到施工现场之后,还需通过一些合适的机械,如平地机,在宽度一定的道路路基上将填料进行均匀地平铺,并确保道路的表面处于光滑、平整的状态,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定来将填料摊铺在横坡、路拱等位置。将填料在道路路基上摊铺完成之后,与最佳含水量相比,如果填料的含水量≥该数值,需使用振动压路机或者两轮压路机对其进行静压,确保填料处于稳定的状态。由相关实践得出,在对路基进行3遍的静压、6~7遍的振动碾压时,具有较好的压实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有效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开展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展开施工,并且加大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作用,通过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创新施工方式,同时,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学会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试验路段的相关指标检测等工作,这样才能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来对实际施工进行指导,同时保证路基压实度能够满足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能够达标,从而推动市政道路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及控制要点初探[J].低碳世界,2018(07)
[2]李志强.公路路基压实度控制技术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4(11)
[3]刘彬.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2013(11)
[4]王晨.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7)
作者简介:黎时,女,1987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市政工程分析、加固、检测等方面研究。
论文作者:黎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路基论文; 压实论文; 含水量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密实论文; 厚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