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文飞清

雾化吸入疗法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文飞清

(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法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2017年10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医治的220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患儿采取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患儿。结果:根据治疗效果判定疗效。2106例患儿中,1496例采取了雾化吸入疗法,炎症消退较快,效果较为明显,病程较短。710例采取常规的服药和静脉给药,病程比观察组长。结论:雾化吸入疗法运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能有效缩短患儿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同时能有效避免静脉给药带来的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童;雾化吸入疗法;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46-02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情况,及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波及范围广,症状多种多样,有咳痰、发热、胸闷、咳嗽、呼吸不通畅、喘憋等病症,对病情程度不同的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儿童中式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在我科每年收治的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约占33.7%。儿科患儿的自身条件必须合理用药这是对于儿科疾病的用药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卫计委规定。近几年儿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雾化吸入疗法,现将我科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医治的220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06例患儿,最大14岁,最小1天,平均4.2岁;男童1235例,女童971例;1496例采取了雾化吸入疗法。

1.2 临床表现

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的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部分在胸部可听到干、湿罗音,大部分患儿有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部分患儿继发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再诉头痛及胸痛。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硫脒、炎琥宁等药物静脉滴注,观察组在采用头孢硫脒、炎琥宁等药物静脉滴注的基础上,运用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 患儿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减轻;③无效:患儿症状无减轻或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进行正态检验,计算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治疗效果判定疗效。2106例患儿中,1496例采取了雾化吸入疗法,炎症消退较快,效果较为明显,病程较短。710例采取常规的服药和静脉给药,病程比观察组长。对照组显效259例,有效317例,无效134例,总有效576例,总有效率为81.12%;观察组显效876例,有效592例,无效28例,总有效 1468例,总有效率为98.12%。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现在在医学是很多见的一种病、发病多,病变主要原因在气管、支气管发炎、胸腔和肺部,病发不严重的多者是咳嗽、呼吸受影响,严重的患者多是呼吸有难度、呼吸不通畅,而导致缺氧,严重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尤其是0~7岁的儿童,由于身体发育的不完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和侵袭。而由于儿童对自身身体状况无法准确的表述,若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早期症状,极易忽略。因此,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一般都是出现了咳嗽、流鼻涕、发烧等临床症状,有时候患儿已经从简单的上呼吸道感染演变为肺炎等疾病,导致病程较长。在临床治疗中,药物保守治疗仍为首选。对于呼吸系统的患儿,多在静脉滴注的基础上,选用雾化吸入的方法。

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清除病灶很有效,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水平质量,很明显的改变病人的预后。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是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尤其是儿童患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用雾化吸入疗法能够减轻患儿输液吃药的痛苦,有的患儿因为好奇对雾化吸入疗法依从性较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疗法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选择气溶胶的用量,这对病变部位快速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苦的效果。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北方地区则比率更高。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成熟,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因此,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采用雾化吸入疗法在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缓解症状,在临床中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申昆玲,李云珠,李昌崇,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4.

[2]赵一鸣,王晓玲,向莉.门诊患儿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疗法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3]杨火明,甘军宏.药物雾化吸入疗法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5,18.

论文作者:文飞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雾化吸入疗法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文飞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