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和传播渠道现状的调查评估论文_朱劼

嘉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郴州 424500

摘要:目的:评估城乡居民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水平及传播渠道现状。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我县472名城乡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由课题组专家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5种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农村和城区居民对高血压、心脏病、肿瘤、中风和狂犬病的传染性认知正确率均较高,但对流感、乙肝、艾滋病、感染性腹泻的认知正确率则相对较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城乡居民均认为人际传播活动最为有效,分别占84.80%和86.93%;农村居民认为平面材料和实物宣传材料有效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城区居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县城乡居民对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了解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低及老年人群是常见传染病的重点预防人群,在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时,应充分考虑到年龄、地域等特征因素,灵活选用恰当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常见传染病;城乡居民;传播渠道;预防

一直以来,传染病都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传染病还是导致居民死亡、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预防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1]。为评估我县城乡居民的对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及传播情况,本研究对472名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我县472名城乡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区居民296例,农村居民176例。男238例,女234例,年龄16~78岁,其中16~30岁123例,30~45岁187例,45~60岁122例,>60岁4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4例,初中178例,高中及中专128例,专科及以上62例。

1.2 方法

本课题组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的相关研究资料,组织专家设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调查量表,并对量表的效度、信度进行检验,然后进行预实验,结果显示量表的效度、信度良好。量表共包括5种传染病:流感、狂犬病、感染性腹泻、乙肝、艾滋病。统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询问,并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所述,填写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分别卡方检验和一致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传染性认知情况

城区与农村居民的疾病传染性正确认知率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农村和城市居民对高血压、心脏病、肿瘤、中风、狂犬病的传染性认知正确率均较高,但对流感、乙肝、艾滋病、感染性腹泻的认知正确率则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的流感传染性认知正确率显著高于城区居民,但艾滋病传染性认知正确率则显著低于城市居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城乡居民对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详见表2。

2.3 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播途径

城乡居民认为有效的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播途径比较,详见表3。从表3可知,城乡居民均认为人际传播活动最为有效,分别占84.80%和86.93%;农村居民认为平面材料和实物宣传材料有效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城区居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城乡居民都能正确判断高血压、心脏病、肿瘤、中风不具有传染性,但对流感、乙肝、感染性腹泻、艾滋病的传染性知晓率则相对较低,对狂犬病有传染性认知度较高,调查还显示,472例被调查者中,仅有165例知晓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34.96%,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符[2]。这可能与我国居民近年来疾病谱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人们将注意力从传染病转移到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有关,从而造成了人们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的减弱,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对狂犬病认知度较高可能与我县喜欢养狗、喜欢吃狗肉有关,从该县狂犬病疫苗使用量相对较高也印证了这点。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提示,文化程度和年龄是影响传染病预防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将文化程度低和年龄较大的人群作为传染病预防重点人群[3]。

在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播途径方面,城区和农村居民均认为人际传播活动是最为有效的传播途径,并且农村居民认为实物及平面宣传材料更为有效,城区居民认为大众传媒更为有效。为此,在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时,应根据居民的地域等特征,灵活选用恰当的传播方式,以提高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我市城乡居民对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了解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低及老年人群是常见传染病的重点预防人群,在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时,应充分考虑到年龄、地域等特征因素,灵活选用恰当的传播方式,着重从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疾病传染途径等方面进行传染病预防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做好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钱晓波,李晶华,张秀敏等.吉林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相关问题知晓率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34-2336.

[2]柴燕,胡安易,李莉等.3地区城乡居民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及传播渠道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8-11.

[3]李方波,许玲,魏南方等.2008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3):209-210,218.

论文作者:朱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城乡居民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和传播渠道现状的调查评估论文_朱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