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论文_1胡颂扬2杜晓艳

1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妇幼保健院儿科442300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龙坝镇卫生院儿科护理442300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00例,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成参照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试验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血氧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氧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改善程度更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更显著,有助于尽快改善血氧指标,缓解症状,值得推荐。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效果

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外加抗感染能力低,因此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高。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儿科多发病,包括肺炎[1]、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具有波及范围广、病程长等特点,患儿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憋以及发热等,不仅会影响机体健康,还会降低生活质量。为使患儿健康状况得到改善,防止低氧现状出现,应尽快采取吸氧治疗。资料显示,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使患儿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基于此,现探析本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取不同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表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200例患儿均来源自本院儿科,纳入起始时间在2016年12月,结束时间在2018年4月,分为2组,各100例,参照组63例男,37例女;年龄均值(6.17±1.69)岁;疾病类型:10例毛细支气管炎,21例急性支气管炎,25例支气管哮喘以及44例肺炎。试验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均值(6.02±1.54)岁;疾病类型:12例毛细支气管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23例支气管哮喘以及45例肺炎。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后接近,符合研究指征(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包括给予平喘抗炎与抗病毒药物静脉滴注,同时采取雾化吸入干预,使用药物如下:2ml生理盐水、2ml沐舒坦,在此干预前提下:

参照组:实施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措施:将空气压缩泵电源接通后,将其开关打开,于患儿口鼻部扣上面罩,至吸完药液,将每次雾化吸入治疗时间控制在10min到20min,待结束雾化治疗后,将电源关闭,将雾化面罩与管道放入至消毒液中浸泡0.5h,其后以清水冲净,将其晾干后再备用。

试验组: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将一次性气动雾化吸入器连接氧气管路,切忌在湿化瓶内放水,以免液体进入至雾化器内进而稀释药液,将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6L到8L,用面罩扣住口鼻部,直至药液吸收完全,将雾化吸入时间维持在10分钟到20分钟,待完成治疗后,将雾化器先取出,再关闭氧气。

1.3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参照《实用儿科学》[2]判定两组疗效,其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改善显著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为好转;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检测指标:测定两组血氧指标改变情况,主要包括最大呼吸流量和血氧饱和度。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0.05提示形成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疗效分析

两组疗效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为常见病,病变部位包括胸腔、肺部和器官,病情较轻者一般会出现胸痛[3]、咳嗽等症状,呼吸受到一定影响;病情较重者则会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进而引起死亡。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机制在于利用设备将药物制为雾状或烟状,使之成为气溶胶,利用雾化吸入装置由患儿鼻腔、口腔吸入其肺脏、气道与气管内,最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将选取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实施两种雾化吸入疗法,其中参照组接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干预,试验组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整体疗效胜于参照组,其中总疗效99%与参照组91%对比明显较高,P<0.05,说明试验组治疗方案可行性更高,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恢复;同时,研究还发现尽管治疗后两组血氧指标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优化,但试验组优化的幅度更接近理想值,其中最大呼吸流量为(25.89±2.99)L/s,血氧饱和度为(98.23±1.69)%,对比参照组(18.67±5.79)L/s、(87.46±3.97)%差异显著,进一步说明试验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儿病情有重要帮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属于新型治疗措施,能通过高速氧气气流形成雾状药液,在患儿吸入呼吸道后能发挥出平喘止咳之功效,使支气管痉挛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改善发声与通气功能;还对分泌物渗出有效抑制,使咽喉、鼻部等充血水肿状态得到及时消除。

总之,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时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干预临床价值高,效果确切,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荣凤,薛秀丽,白丽华等.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3(8):838-839,844.

[2]杨荣凤,李逸阳,林海龙等.雾化吸入疗法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5,21(22):250-252.

[3]何腊喜.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190.

论文作者:1胡颂扬2杜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论文_1胡颂扬2杜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