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探讨论文_汪燕

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探讨论文_汪燕

(安吉县山川乡人民政府)

摘要: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牵涉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重大,直接影响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其调整改革难度比较高。目前我国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的改革突破了地方广域性政府关系,没有结合城市型政府层级优化进行改革,所以还需要对现有的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进行调整。结合我国目前政府管理层级的现状进行改革,探索改革的有效实现路径。

关键词: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改革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层级县乡政府,它们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三农”建设的关键环节,为各项改革政策落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县乡行政管理层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近些年来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在陆续试点,必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统一的规范管理体制,推动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城乡还是二元制,所以城乡地域之间的生产生活系统不同,在资源和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相依性,而市场化改革使得我国“乡村是城市的附庸以及城市偏向的政策惯性”发展有了可能,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了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这也推动了县乡权力关系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必然,需要对政府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更好的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1]。因此,进行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的改革成为必然,必须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二)网络通讯技术提供了技术条件

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运用,政府信息化管理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打破政府工作的时空界限,还可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互动,对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进行改革,提高了政府层级和部门间信息传递的速度。网络通讯技术加快了政府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政府信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所以政府行政必须取消中间层级、增加管理幅度、提高行政效率。我国现有机构庞大、层次繁多、管理幅度狭小,网络通讯技术的普及为行政组织中的中间管理机构简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使得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政府的管理环境变化发生了变化,必须要改革与信息社会不适应的官僚型行政层级体制,保证政府与技术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主动适应外部技术环境,实现行政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民主化发展。

(三)工业化国家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第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开始向城镇集聚,“空心村”、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规模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必须改善现有的县乡行政管理层级,适应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的发展趋势。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和改革还反映了县乡权力、职能、权责关系、决策风险与行政成本分担之间的关系,必须与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国乡村社会运用的是“项目制治理”方式,开始向“悬浮型政权”转型,不仅加深了乡镇政权治理的“空壳化”程度,也使得县级政府及其部门治理责权加重。因此,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背景推动了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农村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业税被全面取消,农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快,新的农村政策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变。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实施,使得政府工作开始向农村倾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重要工作内容,推动了乡村基层社会的良好治理。城乡二元体制的变革使得新型农民的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农村教育发展向城市文明靠拢,我国农民职业加速分化,大大提升了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核心的乡村基层民主的实施,提高了村民的民主自治诉求意识,农村工作重点成为维护农村社会中介组织间的良性平衡和协同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农村治理环境中,乡村也对治理和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农村工作的新特点要求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进行新的改革[2]。

二、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现状

(一)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混乱

我国县乡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泛化,政府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县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归于政府管理,职能泛化。而且机构设置重叠、不全现象严重,使得政府职能出现错位和不合理责任分工,影响其管理效率。县乡政府管理的行政事务繁杂,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有限,履职错位或缺位现象频繁,弱化了乡镇职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时上级会通过行政命令和资源配置权手段下放属于其自己管理的工作,增加了县乡政府工作负担,其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弱化[3]。

(二)财政收支不平衡

目前我国县乡政府的财政状况普遍入不敷出,因为受到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科技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县乡财政的税收来源主要还是农业。从自身角度出发,上级政府会将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县乡政府,抽取其税收,这也加剧了县乡政府的财政来源和积累的矛盾。县乡政府职能的泛化使得其财政支出越来越多,财政支出远大于财政收入,虽然县乡财政政治经济任务的开支与其所管理的职能范围成正比,但是县乡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县乡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因为县乡政府财政的入不敷出,使得县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公共服务开展困难。

(三)行政管理水平低

目前县乡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低,因为其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是专门职能机构少和乡镇干部人员非常少,所以对公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熟悉本部门工作的基础上适应其他部门的工作。目前我国县乡公务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工作需要公务人员身兼数职,这就不利于提高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目前我国县乡政府行政机构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督制度,行政管理的力度不高,使得乡镇行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受到影响。现在县乡基层政府缺乏相应监察机构的监督,使得其行政管理的能力普遍不高,只能依靠群众进行监督。

三、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和改革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

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中,县乡具备服务前沿、管理首站和执法一线的特征,所以其地位特殊,所以在深化县乡改革中必须要明确工作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因此,在推动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推进改革试点,加强其资源的整合优化,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4]。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时要加快县乡权力清单的编制,对基层权力的运行和职责边界进行规范。结合新形势的基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推进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加强相关领域的监管和执法。

(二)理顺县乡关系

结合县乡行政管理体制的试点改革,通过委托、授权和服务前移等方式将基层建设发展的管理权限下放。同时也要加强派驻机构管理,进行派驻机构支持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的完善,以乡镇为主,对派驻机构的考核实行条块结合的方式,对一线执法配合进行完善,加强县乡综合性执法队伍的组建。同时也要对调度区域内执法力量进行统一管理,加强与派驻执法中队的联合执法,提高县乡基层的管控合力。

(三)优化组织结构

目前县乡政府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要统一规范,对传统混乱格局进行改革,并结合基层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设置乡镇党委和政府工作机构,大大减少管理层级,保证服务效率。而且要科学核定编制,根据省定标准将县乡总人口、财政总收入、行政区域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对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科学核定。对于职能配置也要不断完善,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提高县乡政府职能配置的科学性。因此,要根据事业发展需求重新核定人员编制,不断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优化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配置基层编制资源[5]。同时也要不断扩大下放权限范围,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在前期县乡政府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减少其管理层级,不断优化审批服务。在改革试点中可以选择经济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县乡进行试点,推行“镇级市”试点,注重提高乡镇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直接赋予部分重点县乡行政审批和执法权限。

结语:

随着我国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的改革,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有必要。结合目前我国县乡改革现状探索有效的改革对策,并根据我国的战略要求进行改革,选择适合我国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的路径,不断优化我国的县乡行政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林伟庆.县乡财政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6(4):11-12.

[2]王仁重.试述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4(10):98.

[3]杨嵘均.如何看待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问题[J].党政干部参考,2014(15):37-38.

[4]李卉,刘晓峰,余平平.县乡关系视角下的权力清单制度改革——基于安徽省繁昌县的实证调查[J].东岳论丛,2017,38(6):64-69.

[5]焦晶.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路径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208-209

论文作者:汪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探讨论文_汪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