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锋精神到孔繁森精神_孔繁森论文

从雷锋精神到孔繁森精神_孔繁森论文

从雷锋精神到孔繁森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雷锋精神论文,精神论文,孔繁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人物。其中雷锋和孔繁森这两个先进典型,集中地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的精神影响着全党、全国、全军,富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俩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精神状态和可贵行动,具有鲜明的共同性和时代特点。

1.雷锋和孔繁森精神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在风浪中锻炼、逐步成长的。

雷锋和孔繁森这两个先进典型和一般人一样,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都有自己的家庭。一是他们都出生在20 世纪40 年代(雷锋出生于1940年,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是同时代的人。二是他们都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里,有着苦难的童年,都是“苦水中泡大、红旗下成长”的人。三是他们都参军当过兵、当过工人,青年时代的生活、工作经历相似。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他俩在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方面基本相同。然而客观环境只是一个方面,问题的关键是他俩都没有停留在良好的外界条件,而把客观因素化为主观的努力,致力于长期的实践,在风浪中锻炼,而使自己的思想逐步成熟起来。他们没有忘记劳动人民和共产党员的本色,时时、事事、处处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雷锋和孔繁森精神都具有“平凡中见伟大”的特点。

从牺牲的环境看,雷锋、孔繁森都属突发的偶然事故而因公殉职。从牺牲的年龄看,雷锋才20挂零,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而孔繁森也刚过50。他俩的一生中,虽没有像黄继光、董存瑞等烈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手托炸药包、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壮举;没有蔡永祥、欧阳海等烈士抢险救人的壮烈场面;没有铁人王进喜那种“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情壮志;也没有像那些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挺身与持枪、持刀歹徒英勇搏斗的英雄事迹。他们所做的事虽都是平凡的事,但却又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们的精神可贵之处正在这儿。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青春年华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发金光。孔繁森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他们不曾有豪言壮语,却一丝不苟默默地执著追求;他们不曾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始终为那“神圣的承诺”不停地作出自己的奉献。他们生命虽短,但都爆出炽热的火光。雷锋精神和孔繁森精神的价值,高就高在“平凡中见伟大”。

3.雷锋和孔繁森精神的形成,都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不开的。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雷锋精神和孔繁森精神形成的根基,也是共同的时代特点。雷锋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毛泽东思想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发扬“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地学,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孔繁森从青年时代起,就以雷锋为榜样,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入党后,他自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努力实践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进藏工作期间,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设西藏、繁荣西藏为己任,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促进民族团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篇章,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4.从雷锋精神到孔繁森精神有个继承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切先进思想的延续都离不开后人的继承和发展。雷锋精神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反映,而是汇聚了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的成果,凝结了无数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的创造性实践。雷锋精神既体现了各种先进的思想道德所共有的包容性和吸纳性,更是无产阶级思想道德本质特征的反映。雷锋精神之所以有经久不衰、为国人共识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通过一个又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得到丰富和延伸。孔繁森是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他的精神既是雷锋精神的继承和延伸,更是雷锋精神的深化和创造。他们的精神都是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在不同时代闪发出的光彩。

雷锋和孔繁森虽然所处的地位、担负的职责不一样,牺牲的年龄、年代不同,但其精神的内涵是统一的。

1.雷锋精神到孔繁森精神,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思想道德的要求。

雷锋当时处在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千百万优秀的建设者;当时我国的经济、政治形势,也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优良的道德品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周恩来同志对雷锋的“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题词,概括了雷锋精神的时代特色。孔繁森精神形成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这时党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孔繁森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不但具备了雷锋身上的优良品质,而且还具备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开拓进取精神。来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全地区106个乡,短短几个月时间, 孔繁森就跑了98个,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雷锋和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正是集中体现了社会先进的思想道德,是新的社会制度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必然产生的结果。雷锋和孔繁森精神,正是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华大地上开放出来的花朵。

2.雷锋精神和孔繁森精神同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在一起。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的拥护真、善、美,唾弃假、恶、丑的朴素道德准则;等等。这些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雷锋和孔繁森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们从雷锋、孔繁森身上,不仅看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尚思想品质,而且也看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高风亮节是在平凡岗位上通过一件件小事反映出来的。人们看到,他们的是非观、荣辱观、苦乐观、价值观都是普通人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他们的模范行为和事迹不是可望不可即,而是人人可以学,人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事实证明,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是应当发扬光大而不可丢弃的。

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是雷锋和孔繁森这两个先进人物的根本共同点。探索从雷锋精神和孔繁森精神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把它归结到共产党人的党性锻炼上、道德修养上,归结到要把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作为共产党人的人生奋斗目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精神风格,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这种崇高的精神支配自己的行为。在革命斗争中不怕敌人的残酷迫害,不怕枪林弹雨,不怕雪山草地,为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革命胜利以后,党把这种传统作风和崇高品格发扬光大,在国家政府、国家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中提倡和弘扬这种精神,给我们社会的精神风貌带来了极大的进步。“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美好、神圣的字眼,成为人民高尚思想境界、精神境界的追求目标,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弘扬,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良好的新型人际关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境界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对雷锋精神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党的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立“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生死观,“为人民吃苦,虽苦犹甜”的苦乐观,“人民富裕我欢乐,人民幸福我幸福”的幸福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必须明确,如何对待群众,能不能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党性重要而集中的体现。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奋不顾身地工作。只有像雷锋、孔繁森同志那样,为人民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标签:;  ;  ;  ;  ;  

从雷锋精神到孔繁森精神_孔繁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