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中实验探究二则论文_袁林庆

山东省垦利一中 257500

新课标教学模式下,要求化学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入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探究实验的合理设置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结合原电池知识的教学精心设计的两则探究实验:

一、在学习原电池组成条件时,设计下图装置,用于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按图连好装置(电流计未画出)。

2.在粉笔上滴加无水乙醇,用电流计的两笔头分别接触两铜丝,然后再用两笔头接触铜丝和铁丝。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3.在粉笔上滴加0.2mol/L的盐酸,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在教学中,边探究、边观察现象,思考操作2与操作3现象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结合有关所学原电池的知识,通过观察现象得出了结论。在操作2中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无电流产生;在操作3中,当电流计的两笔头接触两铜丝时,指针不偏转。当接触铜丝和铁丝时,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

通过该实验探究,学生总结出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有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和回路,产生电流。

上述探究实验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印象深刻,并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非常适合教学。

二、在学习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应用时,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1.在培养皿内加入约10mL的稀硫酸,再加入边长约3cm的去掉氧化膜的锌片。

2.为使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全班同学观察,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放大投影。

3.在锌片上滴几滴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观看投影,思考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操作1锌片周围出现气泡少而且慢;操作3滴上硫酸铜的锌片周围气泡明显冒出得多且快。二者反应速率不同原因是后者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不难发现,直观生动的探究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实践证明,探究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有必要在探究实验方面有所创新,发挥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论文作者:袁林庆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原电池教学中实验探究二则论文_袁林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