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黄金产业指数的建立_矿石论文

市场经济体制下金矿工业指标的建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矿论文,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指标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黄金资源的勘查与利用、矿山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等,也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金矿资源的评价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考核办法,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在一些原则问题达成共识,本文对此试做如下分析:

我国金矿床工业指标现状分析

我国金矿床工业指标,完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已显得有许多不适应性。

首先,目前采用的三项品位指标(即边界品位、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圈定和计算的储量,品位是偏低的。从而使企业的还贷时间长、经济效益不理想(只有少数高品位矿床除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金矿床的品位多数都较低,故对矿床的平均品位不可能确定得较高,否则将大大减少储量,不利于资源的利用。因此只能降低矿床平均品位的要求(即实际上矿床平均品位不是严格按照还贷年限要求计算的),使根据这一资源建设的矿山,规模偏大、投资加大、还贷期长、经济效益不佳。如:“八五”初期批准建设的一批大中型建设项目,其还贷年限大多在9-10年以上。

其次,我国目前金矿床工业指标,没有将建设矿山和返本后的生产矿山二者利用资源的标准区分开来,从而导致矿山建设和还贷后生产利用资源未区分的不合理性。因为一个新建矿山,它是要偿还贷款及利息,尤其是要在贷款偿还年限内还完;而还完贷款后的矿山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这二者在利用资源方面(即矿石的可采品位)则是有完全不同的要求,但目前的工业指标制定,并未予以考虑将其分开,显然是不甚合理的。

第三,尽管我国金矿工业指标随着金价的调整也在不断的改变,但多数矿山的工业指标却是从一而终,很少根据矿山资源、生产成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不符合市场经济下企业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因而使许多企业的生产是被动的,甚至是盲目的,造成不能合理利用资源,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佳化。

第四,在同一矿床(区)中,由于矿体(脉、块)所处部位不同,开发利用的前绪投入也就不一样,故其资源利用也应不同,从而达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资源。而目前的工业指标则是一刀切,即一个矿山多数都是一个指标,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显然也是不够合理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金矿床工业指标的新设想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金矿建设的特点,确保偿还贷款和发展生产,本文提出制定金矿床工业指标的新设想是:一个金矿床应制定二套工业指标。即矿山立项建设依据储量的工业指标,也就是核心储量的工业指标和矿山还贷后正常生产储量的工业指标,也就是能利用储量的工业指标。

——核心储量:是指在一个矿床储量中,具有在指定年限内,能偿还矿山建设全部投资本息、并能保持矿山企业必须的最小利润的储量。该储量不管其赋存部位如何,都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必须要相对集中和能先期单独开采;C级储量比例应大于50%;开采核心储量基本不影响其它能利用储量的开采。核心储量是评价矿床和矿山建设的一项决策性标准,是立项建设的依据。矿山建设规模应以核心储量的多少来确定,而不管矿床总储量有多少。核心储量与以往矿山确定的首采地段储量,尽管有其相似之处,即都是先期开采富矿,但二者确有本质的区别。首先,首采地段储量,虽然一般都是相对较富的储量,但它并不作为评价矿床和矿山建设的依据;其次,首采地段储量不是做为矿山偿还全部投资的依据;第三,首采地段储量不是决定矿山建设规模的依据。

——能利用储量:一个矿床中,扣除核心储量后能为生产利用的其它地质储量。能利用储量是在矿山还贷后,为维持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并能达到企业指定的最小利润的储量。能利用储量是依赖于核心储量而存在的,它既不具还贷能力,又不能决定矿山规模,如果没有核心储量,这部分能利用储量就是表外矿。因此,能利用储量也可称为贫矿或低品位矿。根据能利用储量赋存部位和开采技术条件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种储量:

必采贫矿储量:存在于地下开采的核心储量之中或露天开采的剥离境界之内的贫矿储量。由于这部分低品位矿量,作为夹石和废石必然要被采出,当回收这部分矿石中的有用组分,在经济上合算时称为必采贫矿储量。当利用这部分储量时,只要其矿石中的有用组分,等于或大于其本身的选冶加工车间费用(有时需增加矿内运输费用),就可回收利用,而不应作为废石或表外矿丢弃。因为不管该矿石是否被利用,其矿石选冶以外的费用,都已摊入了废石的处理成本。必采贫矿是为了扩大资源利用率,顺便回收的资源,它是能利用储量中品位最低的,当矿山处理必采贫矿矿石不占用处理核心储量矿石的规模时,这部分低品位矿石可以进入选厂;若该贫矿矿石占用了处理核心储量矿石的规模时,则该类矿石采出后,只能堆浸或暂时存放,留作后用,以免造成贫化,影响企业的还贷和效益。

顺采贫矿储量:存在于核心储量的上下盘或边部,且不构成独立开采单元的能利用储量。这部分低品位矿,在开采中可利用开采核心储量的开拓及采准工程顺便开采,而不需另外投入工程,在回收其有用组分经济上合算时,称为顺采贫矿储量。该类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是以其矿石中回收的有用元素的价值,等于或大于用于其采、选、冶、运输(提升)、管理等费用,就应回收利用,而不应作为废石或表外矿丢弃。利用该类矿石主要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其矿石采、选、冶、运输(提升)、管理等费用以外的其它费用已计入核心储量成本。处理这部分矿石,若占用核心储量矿石的生产规模时,可暂不开采或采出后暂时堆存,矿山还贷后再处理。

附带开拓贫矿储量:在同一矿带(体、脉)中,存在于核心储量矿块之间的能利用储量或在开采核心储量的开拓工程范围内的能利用储量。这部分储量已构成了独立的开采单元,但未构成独立的开拓分区,当回收矿石中的有用组分经济上合算时,称为附带开拓贫矿储量。开采这部分低品位矿,一般不需要或只需投入少量的开拓采准工程。该类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只要其矿石的经济价值等于或大于其本身的采、选、冶、运输(提升)、管理、税收、营业外支出、采准工程费用以及企业指定最小利润和偿还自筹资金费用时,就可作为附带开拓贫矿储量对待,而不应作为表外矿。这部分储量一般要等到还贷后再进行开采利用。

独立开拓贫矿储量:在矿山还贷后,为扩大资源利用率,维持矿山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对已构成独立开拓分区存在的低品位贫矿,只要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回收价值,等于或大于其本身的采、选、冶、运输(提升)、管理、税收、营业外支出、开拓、采准工程费用以及企业指定最小利润和还贷自筹资金费用时,称为独立开拓贫矿储量。由于这部分矿石成本不摊销还贷费用,故该类矿石的品位低于核心储量,但它是能利用储量中,品位相对最高的储量。

新指标体系的计算公式

注:⑦至⑩式中,企业自筹资金如在核心储量中偿还,该处Wm则为0。

式中:a核——核心储量块段最低开采品位(g/t);

a必——必采贫矿储量块段最低开采品位(g/t);

a顺——顺采贫矿储量块段最低开采品位(g/t);

a附——附带开拓贫矿储量块段最低开采品位(g/t);

a独——独立开拓贫矿储量块段最低开采品位(g/t);

Am——基建第m年的贷款(元);

A——基建投资贷款(元);

n——基建期年限(年);

η——贷款年复利率(%);

k——指定还清投资贷款本息年限(年);

B——企业自筹资金(元);

Bm——企业年偿还自筹资金(元);

W——单位矿石必须保持的最小利润(元/吨);

Wm——企业年获最小利润(元);

G——金精矿品位(g/t);

ε1——选矿回收率(%);

ε2——冶炼回收率(%);

P——采矿贫化率(%);

r——金精矿包装运输损失(%);

Y——金精矿产品价格(元/吨);

Q——年产矿石量(吨);

Qm——限期返本年限内总采矿石量(吨);

F——单位矿石综合成本(元/吨);

F1——选矿成本(含折旧、车间管理费)(元/吨);

F2——冶炼成本(元/吨);

F3——采矿成本(含折旧、车间管理费)(元/吨);

F4——采准(含生探)费(元/吨);

F5——切割费(元/吨);

F6——回采作业费(元/吨);

F7——企业管理费(元/吨);

F8——各种税费(元/吨);

F9——矿内运输(含提升)费(元/吨);

F10——开拓费用(元/吨);

H——限期返本年限基建贷款总利息(元);

N——限期返本年限内营业外支出(元);

Nm——企业年营业外支出(元);

D——赤金价格(元/克);

本文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矿床工业指标的制定工作,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金矿建设的特点,对改进金矿床工业指标的制定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与同行们切磋,以推进该项工作的进程。

标签:;  ;  ;  ;  

市场经济体制下黄金产业指数的建立_矿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