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要适应电力市场的变化,在实施水电区域远程集控运行后,积极探索受控电厂的“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下,充分组织好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使水电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逐步形成“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将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从单一变为多能,实现人力资源优化。
关键词:集控运行;运维一体;全员培训;分布实施;资源优化
0、引言
云南水力资源丰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发电基地。然而,水电站大多地处山区、人烟稀少,交通、医疗、教育、家庭的一些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使很多的职工向往都市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自动化设备的大量投入,水电厂运行值班逐渐的发展成为了“异地值班单位”、“流域远程集中控制中心”等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异地值班单位”、“流域远程集中控制中心”的岗位有限,尤其对于“流域远程集中控制中心”,运行监盘、操控等值班工作从原来的十几名或几十名运行人员负责变为了1人负责多个厂,水电厂运行人员只有极少数能够进入“流域远程集中控制中心”,这使得水电厂剩余的运行人员对于工作前景非常迷茫,极易形成人员流失。为了避免造成人员流失,结合水电站维护工作运维特点,拟提出“远程集控运行、电站运维一体”,逐步将水电站现有的运行人员培养为精通水电站运行、维护高技能人才,逐步取代外委维护人员,使水电站达到人员少而精优、精简高效和提高生产率、降低发电成本。
1、传统运维管理模式
传统的发电企业管理模式,一般均设置有发电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或统一设置一个生产管理部门作为发电企业发电运行及设备管理的决策层;执行层一般配置有运行班组和维护班组。运行管理由运行专业技术人员做技术决策,制订运行管理的规定,发布运行任务,监督、组织、指导运行班组实施。设备管理由设备管理人员做技术决策,制订设备维护、消缺、保养、检修等工作的周期和标准,监督、组织、指导维护班组实施。这种常规的管理模式最主要的优点一是各级岗位人员采取“专岗专责”易实现责权对等、各负其责的目标,二是生产管理体系通顺,交叉业务较少,不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同时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人员配置较多尤其是运行和维护人员的配置,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营运成本。
2、水电厂日常维护工作量分析
从维护工作的工作来源上看,水电厂维护工作的工作量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是水电厂定期维护工作,二是设备缺陷消除工作,三是设备管理人员的根据设备劣化分析制定的设备专项维护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安排、规划以及相应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都应该由设备管理人员去完成,并监督、检修维护人员执行情况,但是目前公司各单位均未做到,使得大小缺陷频发。
从水电厂定期维护工作方面上看,水电厂定期维护工作的制定,主要是由设备管理人员根据现场设备的技术资料和设备说明书,编制水电厂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该计划其定期性、周期性较强,但是从目前各水电厂定期维护工作开展情况上看,定期维护工作较少,并未形成周期性。从水电厂工作票内容上看,目前公司各水电厂的工作票主要以消缺工作为主,主要为发现了缺陷在去进行处理,设备的劣化趋势的分析工作基本没有,导致专项的维护工作较少。此外,水电厂二次专业的维护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目前发生缺陷后,部分缺陷点检员以及维护队伍均无法解决,需要依靠厂家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上所述,导致目前水电厂维护工作较少,从工作票统计上看,水电厂现场主要以设备消缺为主,即使有维护工作大部分都是清扫、测量等工作,所以就目前各水电厂的维护现状、维护难度以及工作量来看,只需要对现有的运行人员进行培训,使运行人员初步掌握一些维护技能同时掌握安全生产的知识技能,保证自己及他人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运行人员完成能够达到目前维护的水平。
3、“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所谓“运维一体化”管理就是将水电厂原运行班组和维护班组合二为一,使运行值班、维护消缺、检修操作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运行检修边界,将“专岗专责”变为“一岗多责”,在运行岗位上精通运行操作,沉着冷静应对一切突发事件或事故情况,在维护岗位上熟悉设备特性和基本原理,处理故障设备,完成消缺任务。所以在水电厂“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主要变化为将运行班组和维护班组合二为一来实现“运维一体化”,换句话说主要变化为执行层,而决策层可保持独立的运行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也可将运行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合二为一,决策层机构设置可变可不变。
4、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水电厂维护管理工作需规范
从工作票使用情况上看,各水电厂的日常维护工作不一,定期维护工作的周期也不一致,部分电厂的部分专业全年进开出几张工作票,同时,部分工作票从票面上看不出是维护工作,还是消缺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维护管理的不规范,导致目前水电厂的维护工作没有统一标准,日常维护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大部分都是在发生问题以后再去处理,从维护管理变为了设备消缺,尤其是很难在问题暴漏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缺陷一步一步扩大,达到不得不停机处理的地步。所以,在实施水电厂“运维一体化”管理前需规定水电厂维护管理工作,理顺设备维护管理的流程以及内容,建立了维护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
(2)需加强设备劣化趋势分析管理。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上的配置、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偏低以及各水电厂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公司大部分点检人员不能长期与设备直接接触,使各水电厂的设备劣化分析工作处于未开展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水电厂现场日常维护工作很少,设备缺陷很多,未能达到设备点检的正在意义。所以,在实施水电厂“运维一体化”管理前必须建立设备的劣化趋势分析管理,以确保设备管理人员能够真正掌握设备的健康水平,在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能够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维护任务,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3)需改变水电厂现有运行人员培训方向
就水电厂工作而言,运行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相同的地方都是针对全厂有形的机电设备。不同地方在于运行人员面对的是无形的设备状态,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根据设备运行参数去分析、判断设备运行是否健康以及处理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故障和事故,抑制事故的蔓延、隔离故障点,为异常、事故的原因调查提供服务。而检修维护人员面对的是明确地设备结构系统,根据该设备技术标准参数、工艺要求、设备结构、设备制约方式、自动化元件记录进行设备健康水平的判断和处理不足。所以要开展水电厂“运维一体化”就需要在运行培训的同时加强现场运行人员设备技术资料、原理的学习以及现场施工工艺、施工安全的培训工作。
5、结束语
本文就水电站在实施“运维一体”管理模式从常规的生产管理模式以及水电厂日常维护工作量,提出了“运维一体”管理模式,强化运行人员维护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事故、故障、异常处理能力,具有全面分析“危险点”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最终从运行人员的角色逐渐转变为运维人员,为“运维一体”管理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光文,李菊根.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王家陈,杨四红,张孝武.梯级集控中心建设探讨[J].云南:云南电力技术出版社, 2015。
论文作者:黄德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水电厂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人员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班组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