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图标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_盛爱琴

巧用图标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_盛爱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中心幼儿园,312000)

摘要:图标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运用图标,可以使幼儿由被动地接受规则教育转变为自主性地增强规则意识。本文旨在阐述通过投放图标、解读图标、设计图标,层层深入,使幼儿感知规则、强化规则、内化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关键词:图标;规则意识;培养

一、投放图标促进幼儿对规则的注意,感知规则

英国的出租车有两类,一类是Mini,只能电话预约,一类是Taxi,可以在马路上扬招停车载客的。mini车的款式各异,属于私家车揽客,该车主必须申请,专管部门批准,交一笔税费,然后在车窗前贴有统一标识,只限于电话预约,不得路途半道上揽客载客。

Taxi出租公司管理,不管哪个公司的车,款式统一:黑色、方头、枕头面包似的,上海人所谓的老爷车。如果非此款式的车停在路边载客,任何人都会发现,任何人都会举报。众目睽睽,违规者无藏身之地。规则不是做给内行看的,而是做给外行看的,让全社会的相关者都能一目了然,这就是智慧。因此,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投放相应的图标才能使幼儿自主关注规则,从而产生规则意识。

(一)在户外游戏环境中投放图标,使幼儿产生规则意识

1、导向性图标给幼儿指明方向

户外游戏活动场地往往比较大,而且教师会利用节省空间和游戏的衔接性等原因将游戏活动安排缜密。因此,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挑选的余地较多,出现不规则活动。因此在游戏活动场地中投放导向性图标为幼儿指明方向,那么幼儿就能按顺序规则活动。比如:采用红色的箭头与幼儿的视觉平行,不知不觉中映入幼儿的眼帘,让幼儿明白在这项游戏中下一个环节应该往哪儿去。还可以以卡通动物或人物的导向箭头。卡通动物形象生动,是最容易吸引幼儿的形象,卡通动物手指方向便是这轮游戏过后下一轮游戏的方向。还可利用线路指示图让幼儿一看便明白游戏场地的布置与游戏的进程。

2、演示性图标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过程

户外游戏场地上,活动材料到处都是,有呼啦圈、小车、皮球、羊角球、跳跳球、跷跷板等等。这些活动材料往往需要规则摆放,才能产生美感,才能合理利用摆放空间。老师往往要为这些材料的摆放问题而说上数遍都不见有效。那么,在相应活动材料摆放场地上投放相应的指示性图标,便能给幼儿指明放置的要求,再也不用老师在那里指导幼儿摆放了。通过笔者的实践,在小车摆放处张贴将小车摆放整齐的照片,意外的是幼儿不但把小车摆放得很整齐,甚至连小车的颜色也按照片上的顺序摆放,这恐怕是连老师费尽口舌也办不到的。

3、任务性图标给幼儿指出明确的任务要求

在游戏前后,幼儿要完成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奖励?都是幼儿最为关注的,也是幼儿游戏的动力。有些幼儿往往不明确任务而盲目行动,导致游戏完成得比较仓促而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户外游戏环境中投放相应的任务图标,不但能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还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比如在《送娃娃回家》这个游戏中,通过观察任务图标,幼儿将娃娃送到相应图形的家里,还得到了相应图形的奖券。幼儿都是在自主游戏中完成任务的。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逻辑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儿得到了游戏的满足感。

(二)在区域活动环境中投放图标,使幼儿产生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区域活动环境中投放图标,不仅能将枯燥的文字变为趣味性的图画,还能让幼儿随时学习社会性规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午睡室投放图标,使幼儿产生规则意识

在午睡室投放图标,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投放正确睡姿的图标,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投放整齐床铺的图标,引导幼儿将衣服、被褥摆放整齐。

(四)在盥洗室投放图标,使幼儿产生规则意识

在盥洗室投放图标,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如:投放洗手步骤图标,引导幼儿正确洗手;投放排队图标,引导幼儿遵守秩序。

二、解读图标促进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强化规则

(一)师幼共读,探讨图标的实际内涵与隐性规则,使幼儿增强规则意识

在图标的投放使用中,有些幼儿往往不易理解其蕴含的规则,因此我们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探讨图标所隐含的规则。通过师幼互动,对话、讨论等方式,一起探讨图标的实际内涵与隐性规则,帮助幼儿理解图标所蕴含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强化规则,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幼儿自主解读,感知其隐性规则,使幼儿增强规则意识

只有幼儿亲身经历的才是记忆最深刻的。因此,采用幼儿自主解读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其隐性规则,使规则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设计图标促进幼儿对规则的掌握,内化规则

(一)通过幼儿实践,采集相应的照片作为图标,将幼儿的规则意识内化,使幼儿自主形成规则意识

灌输式的图标就像老师强加给幼儿的一样,只有幼儿自己实践得出的图标,才是幼儿喜欢的,也是幼儿认同的,会着力实施的。因此,通过幼儿实践所采集来的图标,幼儿会特别关注,也会互相监督,使幼儿自主形成规则意识。

(二)通过幼儿自己创造,用绘画或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将规则意识内化,使幼儿自主形成规则意识

幼儿的世界丰富多彩,用幼儿的方式将规则用绘画或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幼儿独特的想法。通过对图标的创造性设计,将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呈现,并在相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升,使幼儿自主形成规则意识。

(三)张贴图标,强化活动规则

环境是无声的语言,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具暗示性。在规则教育中,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对帮助幼儿自我管理,有着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把生活中常见的标记引入幼儿园的环境中来,设置一些特殊的标记,从而引导、暗示幼儿自觉遵守。

我们把幼儿收集、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规则图标,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并进行张贴。发现利用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标记,与幼儿进行“对话”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创新之举。

通过投放图标、解读图标、设计图标,层层深入,使幼儿感知规则、强化规则、内化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

[2]幼教博览[M].应丽萍.对幼儿日常生活规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2011年7月刊.

论文作者:盛爱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巧用图标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论文_盛爱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