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全昌文

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全部均行手术治疗,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别为椎旁肌间隙入路及后正中入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椎骨折;手术;应用方法;临床效果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伤后患者疼痛较重,且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临床多通过手术进行疾病的治疗。早期后正中入路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患者常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的整体效果较差。随着临床对微创治疗技术的重视,该类骨折逐渐发展通过微创进行治疗[1]。为了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6例,14例女性,最小年龄3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41.13±3.1)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男性,女性12例;最小年龄28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48.02±3.5)岁。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基本无差异(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全部患者中有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45例,爆裂性骨折15例。

1.2治疗方法

在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及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2.1对照组

协助患者俯卧,全麻并消毒铺巾后开始手术,经X线机检查确定伤椎位置,根据位置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剥离棘突椎旁肌肉,充分暴露关节突,使用拉钩拉开椎旁肌,常规复位后经伤椎置入6枚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妥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手术结束。

1.2.2观察组

协助患者俯卧,全麻并消毒铺巾后开始手术,根据患者脊柱曲度预先折弯连接杆,将胸廓及双侧髂棘垫高,保证腹部悬空,在X线机定位下观察伤椎位置并在皮肤做好标记,在伤椎后正中纵向依次切开皮肤组织,暴露深层肌群,将筋膜拉开,钝性分离背部外侧最长肌及骼肋肌间的肌间隙至关节突,用电刀切开横突上缘与椎板连接处或腰椎“人”字嵴,在C臂机透视下保证固定良好后,6枚螺钉分别置入伤椎及伤椎上下相邻椎体,使用预先准备好的连接杆牵拉前后纵韧带,恢复伤椎形态,在伤椎高度复位满意后结束手术。妥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全部患者均在术后常规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早期行踝泵运动等下肢肌肉锻炼[2]。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1)手术治疗指标评价内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2)疼痛评分标准:根据视觉评分法,取一把10cm的卡尺,0分表示患者无痛;4分以下表示患者轻度疼痛;5至6分表示患者中度疼痛;7分以上表示患者重度疼痛;10分表示患者剧烈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治疗指标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指标的比较结果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比较(`x±s)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工具日益发达,高层建筑逐渐增加,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率随之增加,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随之升高[3]。胸腰椎指胸椎11至腰椎2之间的主椎体,该处的椎体不仅影响脊柱自由度运动,也是脊柱瞬时高应力的应变区域,故发生骨折的几率极高。临床早期对该伤的治疗手段为保守入路手术治疗,因正中切口对脊柱的损伤较大,术后患者疼痛时间较长,治疗效果较差[4] .前路手术治疗因为受到人体复杂的解剖结构的影响,手术难度较大,且对患者损伤较重。后路椎弓根固定虽然可以有效稳定脊柱,但术中对患者脊柱旁软组织伤害较重,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大,且术后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发展通过微创进行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避免剥离椎旁肌,剥离肌肉面积较小,对脊柱的损伤小,多裂肌神经得到有效保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康复时间短,发生各类不良并发症的几率低,因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简单,故手术所需时间更短。该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6]。

综上所述: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兆川,马超,吴德慧等.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0):6451-6458.

[2]王海,贺小兵,王明贵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52例胸腰椎骨折[J].重庆医学,2014,(13):1557-1559.

[3]陶玉平,王永祥,王静成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38(10):1204-1206.

[4]刘琦,林志雄,黎文等.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8):1176-1179.

[5]何友智,罗为民,王永福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疗,2015,(10):26-28.

[6]王诗成,黄必留,潘磊等.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损伤节段Cobb’s角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3):2045-2050.

论文作者:全昌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全昌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