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对教育的影响论文_马榕

浅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对教育的影响论文_马榕

马榕 甘肃省平凉市教育局 744000

一、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在改变着个体社会生活的同时,对教育领域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影响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更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1)让不同阶层的公民拥有平等享受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必须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赋予社会不同阶层的公民,拥有平等享受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2)让不同社会阶层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机会,并有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教育经费、教育内容、教育质量、考试评价等方面,能够享受相对平等的教育。一方面是与教育有关的保障支持条件;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公平的教育,需要国家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再者为了使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真正享受到公平的教育,需要在教育上对社会的弱势群体进行政策性倾斜,通过政策的扶持来实现教育的公平。(3)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都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能力和素质。农村人口在转户进城后,要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融入城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就不仅是要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和相应的社会保障,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和融入城镇后的发展问题。

2.影响二:中小城市教育资源将进一步发展,吸引力增强。《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后,中小城市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中小城市在为迁入人口提供相关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将为大型城市减少一定压力。

3.影响三: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推进为职业教育发展拓宽了渠道。目前,在中国,职业教育不受重视的原因在于,存在着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一走进职业学校,就有了工人身份限制。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改革,尝试打破这种限制,开展“中高职衔接”及“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打通职业教育的“多层立交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就业导向性很强的教育体系,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可变性等特点,教育主体的覆盖面较广,能够使农民更好地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所提供的发展机会,也能将农民“引进来”“留得住”的发展愿望变为现实。

4.影响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推进给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带来了困境。具体现象表现在:一是城镇学校原有的教育优势减弱。城镇教育一直因其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设备,教育质量远远优于农村学校。然而如今由于城镇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造成城镇原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设备相对不足,使得城镇学校很多教育教学活动都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城镇学校的教育优势有所减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学生过多、班额过大导致教师的授课任务变得更加艰巨,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之外,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和精力增加,既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进度,也使得师生的课堂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减少,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三是城镇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从而导致“僧多粥少”,为了获得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可能会存在有些人“想方设法”、不择手段,从而容易导致教育腐败。同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小学也由于生源的大幅减少而沦为“麻雀校”或“空心校”。“空心化”现象导致大量的农村小学校面临着被撤销或是合并的命运,这也就使先天“营养不良”的农村教育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二、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城乡教育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就要求我们拓展,将教育的问题置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下和过程中解决。

首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这些要求和任务给了我们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困惑的思路和启示,那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义务教育要走科学发展道路,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协同发展,改善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社会大环境。

其次,转变对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困境和问题的认识。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学校“空心化”现象及其引发的问题,不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单纯的教育问题,而应意识到它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围而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将这一问题置于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内容之中,全面、综合、协同解决。既要努力发挥教育相关部门的作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财政支持,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而且还要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而有效化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再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还要拓宽发展的思路,寻求多种发展途径。通过农村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农村向小城镇转化,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投入,将流动于城镇和农村的那部分人口吸引回当地发展,让农村人口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同时让农村孩子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与城镇一样良好甚至是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既缓解了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相对矛盾,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因农村生源减少和流失而导致的农村学校“空心化”状况;此外还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论文作者:马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对教育的影响论文_马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