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日丽

李日丽

湖南省永兴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兴 4233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将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以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另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相较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而言,也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生殖器肿瘤,在其高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虽恶变率较低,但仍需引起一定重视。曾有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症的发展与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关系,临床上多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为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为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将以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2—45岁,其平均年龄为(38.6±2.8)岁,患者的产次为0—3次;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0—44岁,其平均年龄(为36.8±2.6岁),患者的产次为0—3次。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故组间对比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①术前准备工作: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妇科宫颈细胞检查,阴道B超检查等排除恶性子宫肿瘤,并确定子宫肌瘤的生长位置以及瘤体大小。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结束后第3-7日后进行手术。对于本身具有贫血症状的患者要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促使患者闭经3-6个月,以此改善其贫血症状,并在术前或者术中给予输血治疗。

②观察组患者在月经结束后3-7d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膀胱结石位;手术过程:持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在脐上行长度为1.0cm的横向切口,插入气腹针并注入CO2,压力保持在13mmHg,建立气腹,并分别于右下腹以及左下腹置入5mm以及15mm的Trocar,探查盆腔,暴露手术视野,利用穿刺针在向子宫肌层与肌瘤的交界处注入经稀释的6U垂体后叶素(以此降低术中出血情况),剥离肌瘤后进行电凝止血,切忌不要伤及周围组织,缝合切口。并将剥离瘤体从左下腹的15mm切口取出;利用生理盐水清洗盆腔并将脱落的肌瘤碎片取出,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将盆腔内液体吸净,并关闭气腹,撤出腹腔镜,并缝合手术切口,术后为患者注射缩宫素并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③对照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常规开腹手术,取下腹正中切口或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开腹后探查瘤体位置以及大小、数目等,之后进行子宫切口位置的确定,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将肌瘤剥除后,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本次研究主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等)。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则以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

经过手术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的常见肿瘤,其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得到明确解释,近年来据相关统计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属于新型手术方式,该手术方法具备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特点,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小,故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相对较快[2-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了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证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结果与陈佳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5]。

综上所述,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另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相较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而言,也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诗敏,黄浩.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医学综述,2010,22(18):3425-3427.

[2]魏骞,许军,邹俐爱.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3(24):238-240.

[3]喻晓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3,5(28):30-31.

[4]刘天斌,梁丹丹,陈梅.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3,9(22):798-800.

[5]陈佳.开腹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8):432-433.

论文作者:李日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探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