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人大代表在行动走在泥泞坑洼的路上论文

河源市人大代表在行动走在泥泞坑洼的路上

文/ 图 田红秀

“受地理条件限制,当初建房没地方可选,只能削坡建房或沿河堤建房,没想到会遭遇这么大的洪灾,导致许多村民房屋倒塌。”这是河源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李舒强、省人大代表吴丽敏、市人大代表刘天瑞等在深入灾区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调研,面对洪灾过后一座倒塌在河边、山间的房屋,引发出对农村建房如何科学规划的深入思考。

基于这个概念,其他学者陆续凝练提出了“搭脚手架教学”理念,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有效的指导培养孩子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指导,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指导。这个指导过程跟建筑中搭建脚手架有两点重要相似之处:①在建筑任务完成后拆除;②拆除不影响已建成房屋的稳固性。

下基层、访群众、察民情、听诉求、解民困、补短板、促发展,正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今年6月,河源遭遇百年特大洪灾,各县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洪灾影响,其中龙川、连平两县最为严重。

我国在心理层面上对个体文化适应的研究较少,更勿论聚焦在民族传统村落村民身上。鉴于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可用于评估其文化适应工具的有限性,本文将用SL-ASIA量表来检验侗族村民的文化适应状态和结构,以此推进对特定地域、特定族群文化适应的了解。

洪灾来临之际,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抗洪防汛的工作当中。洪灾过后,在河源市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人大代表在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还为灾区的科学重建、恢复发展出谋划策。

进入7月份,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率队,组织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36人,前往龙川、紫金、东源、和平、连平、源城等地,围绕“如何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研,来米贝村是其中的一个调研小组。

7月份正值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河源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实际特别增加一项“提高抗洪抢险救灾能力”作为活动主题。

沈侯有点脸热心跳,姿态却依旧是大大咧咧的,口气也依旧痞痞的,“那你到底什么时候爱上我的?什么时候觉得我很好的?”

米贝村处于两山包围峡谷中,地理位置特殊。在此次洪灾中,受连日暴雨袭击,全村多处发生山体滑坡,入村道路全部被毁,全村有29户村民的房屋完全倒塌,因地质灾害须改造的农房有150户。

灾后的道路一片泥泞,车辆不能通行。代表走进米贝村,看到一栋栋被洪水冲跨的房屋,满目疮痍的场景令人震撼,更让代表揪心。“许多倒塌的房子都是削坡建房或沿河堤建房,这是导致灾情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米贝村房屋倒塌的村民今后在哪里建房?”代表们边观察、边议论、边思考着。

现场视察后的座谈会上,代表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农村建房做好科学规划纷纷建言献策:强化防灾理念。提高预警预测能力,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千家万户。未雨绸缪,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要求,将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落实减灾措施。提高道路、桥梁、山塘水库等公共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及时消除隐患。强化农村科学规划和农村建设管理,科学规划农村建房,加大查处各类违规违章建设行为,全面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健全救灾体制。健全和完善应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先进设备投入,全面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条条代表意见建议被汇集到随行工作人员的记录中。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其他调研小组上,为常委会在8月份形成一份全面客观、针对性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积累了大量素材。

人大的监督也让有关部门加快行动起来。日前,龙川县已经按照“控增量、减存量”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龙川县削坡建房调查评估技术指南》《龙川县削坡建房管理办法》和《龙川削坡建房综合治理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有序推动削坡建房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农村房屋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保障农民安全生产生活。

人大代表查看损毁道路修复情况

(作者单位:河源日报社)

标签:;  ;  ;  ;  ;  

河源市人大代表在行动走在泥泞坑洼的路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