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腰背痛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聂金迪

骨质疏松症腰背痛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聂金迪

聂金迪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腰背痛患者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行针灸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痊愈23例,占57.5%;显效16例,占40%;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97.5%。结论: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具有较好疗效,针灸具有祛邪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虚者或感受风寒之邪宜补,亦可采用灸法治之。平时应进行科学的适当的锻炼。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腰背痛;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87-02

背痛是指背部由某种原因引起疼痛的一种自觉症状。本症还可痛及肩、胸、心下、腰部。骨质疏松症出现骨痛则以腰背痛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疼痛持久,痛处固定不移。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行针灸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7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疾病,日轻夜重,疼痛仰卧或坐位时减轻,直立后伸或久立后加重。X线片显示椎体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

1.2 方法

大杼、膈俞、膏肓、委中、绝骨。风寒侵袭者加风门、肺俞;气血凝滞者加足三里、血海;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命门[1]。大杼、膈俞、膏肓斜刺0.5~0.8寸,委中、绝骨直刺0.8~1寸。风寒侵袭、气血凝滞者采用提插捻转泻法;肾阳亏虚者用补法;肾俞、命门穴可用温针灸法。根据病痛部位,每次选3~4个主穴,2个配穴,用1.5寸毫针快速进针,缓慢捻转得气后,将3cm长的艾段头朝下套入主穴针柄点燃,艾段下方垫薄纸皮,以防烫伤每次起针均以皮肤潮红微痛为宜,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1个疗程,最多治疗5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与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日常活动或生活自理。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基本恢复日常活动或生活自理。无效:腰背疼痛无减轻,不能自理生活。

2.结果

40例患者痊愈23例,占57.5%;显效16例,占40%;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97.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在《素问?阴阳别论》中,将之归属于“风厥”。《金匮要略》中将其归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虽然也有背痛的症状,但以胸痛为主,可见胸痛彻背,另立专节论述。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脊椎炎、骨质增生症、结核性脊椎炎、脊椎外伤及椎间盘脱出、腰背筋膜炎等[2]。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联系脏腑,沟通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功能;同时,又能反映病候和传注病邪。所以《灵枢?经别》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穴位是经脉上气血流注的部位,为脉气所发,又是针灸施术点。针灸可以直接作用于穴位,直接调节人体的经络,补虚而治实。针对骨质疏松症可以通过调节肾经和经脉的经气,达到补肾健脾治病求本的目的。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风寒侵袭,背痛板滞,牵连颈项,项背强痛难以转侧,肩肿不好,或肩背熏滞兼有理寒,兼见恶寒、头痛[3]。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细而紧。风寒侵袭,多为素体虚弱,风寒客于肌表,侵袭太阳经脉,寒主凝滞,太阳经气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背部痛板滞,强项强痛、肩背不舒。本症的特点为:背痛板滞,兼有恶寒,头痛,脉浮紧。

气血凝滞,背部痠痛,入夜尤甚,活动后痛减,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舌青或黯,苔白,脉沉细或细涩。气血凝滞,多发于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气虚血少,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行,血流不畅,经络失养,则背部痠痛。本症的特点为:背部痠痛,入夜痛甚,活动后减轻,其脉沉涩或沉细。

肾阳亏虚,背部冷痛,腰膝痠软无力,畏寒,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脉沉迟。肾阳亏虚,多由于年老或素体虚弱,肾阳不足,经气不通而致脊背冷痛。其特点为:背部冷痛,兼有畏寒、便溏等阳虚的症状。

取大杼、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绝骨、阳陵泉、太溪、关元。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又是八会穴中的骨会,具有疏通气血,活络止痛的作用;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为活血补血之要穴,膏肓穴有扶阳固卫、调和全身气血的功效,《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赢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4]。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又为四总穴之一“腰背委中求”,故针刺之可理气止痛,而绝骨穴为八会穴之髓会,为足三阳之大络,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有经脉相通,故取胆经之绝骨穴能行气通脉而止痛。风寒侵袭者加风门、肺俞以疏风解表;气血凝滞者加足三里、血海以行气活血;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命门以温煦肾阳。

【参考文献】

[1]崔沐群.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 10(19):90-91.

[2]黄刚.疏肝温肾痰瘀双解汤配合针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1):126-128.

[3]罗庆鸣.应用针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3. 11(8):156-156.

[4]孙湘.加味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 10(5):36-37.

论文作者:聂金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骨质疏松症腰背痛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聂金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