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饲养肉鸡的技术要点论文_马成平

农户饲养肉鸡的技术要点论文_马成平

济南市长清区平安畜牧兽医站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肉鸡饲养是农村养殖业主要组成部分,肉鸡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品种和人工饲养情况。本文对农户饲养肉鸡的技术要点展开探析,为在既定条件下,努力提高肉鸡饲养品质,使农户掌握科学的肉鸡饲养技术,对饲养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提高肉鸡质量,创造更多养殖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户;肉鸡饲养技术;饲养品质

引言:随着人们健康饮食理念的提升,鸡肉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在我国肉鸡养殖多为散户养殖形式,为满足日益提高的肉鸡市场需求,就要从技术层面入手,对肉鸡养殖过程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户饲养水平,优化鸡肉市场供给。

1科学选择饲养场地

农户肉鸡多以散养的方式进行,对于养殖场地的要求并不严格,林地、山间、院落等都可进行肉鸡养殖。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肉鸡饲养质量、提升农户的饲养利润,可尽量选取用水方便、远离工厂交通、自然条件优良的场所进行养殖。肉鸡养殖需搭建专门的鸡舍,依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区域划分,较为科学的鸡舍建设应包括育雏区域、遮阳避雨区域以及主要养殖区域等。鸡舍各区域间应进行合理的规划,给肉鸡养殖创造充足的空间,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有条件的养殖户,鸡舍的建设还可适当增加消毒、取暖、加湿等设备,创造最优的生长条件。

2做好饲养准备工作

饲养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做好肉鸡选种工作,肉鸡质量主要受品种和饲养工作,做好选种工作能从根源上提高肉鸡的品质,保证饲养存活率。选种时需综合饲养地的环境特点、气候条件、饲养方式等信息进行。肉鸡生长适应性、繁殖能力、抗病力较强,且为杂食禽类,因此非常适合在野外散养。二是做好鸡舍的准备工作,雏鸡进舍之前,需要重点检查鸡舍的温度、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相关饲养器具的检查。刚进舍的雏鸡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一旦鸡舍温度不适,会导致雏鸡大面积死亡的情况。鸡舍的消毒工作应在雏鸡进舍至少3周前完成,对于重复使用的鸡舍,需将相关的饲养工具全面进行打扫、消毒,检查各项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为雏鸡创造最好的生长环境。

3实行肉鸡分龄饲养

肉鸡的成长周期较短,一般50天左右就可出栏,因此雏鸡的生长情况以及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保证肉鸡养殖质量,提高出栏肉鸡的品质,进行分龄饲养十分必要。

3.1 1周龄肉鸡饲养

雏鸡进舍前一周为重点照看时期,该时间段的饲养工作对肉鸡的成活率影响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舍前,鸡舍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养殖密度在35~40只/m2,雏鸡进舍1小时左右,将鸡舍温度降低至35℃,后每7天降温一次,降温幅度为2℃[1]。雏鸡进舍后,需留有一段适应期,然后再进行喂水作业,喂水3小时后进行投食。1周龄肉鸡投食需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则,3天内的雏鸡每2小时投喂一次,投食量以半小时内吃光为准。另外还要做好鸡舍湿度的调节,1周龄的肉鸡鸡舍湿度以70%为宜,进舍10日后,可降低为50%。湿度控制需结合鸡舍的环境情况,若鸡舍内过于干燥,可在地面扬洒清水进行湿度调节。

3.2 2~3周龄肉鸡饲养

随着肉鸡体型的增长,需适当减小饲养密度,每平米雏鸡数量在20~28只。加大喂水量并更换大型的饲料桶。投喂次数可先设置为6次/天,并逐渐减少为4次/天。2~3周龄的肉鸡鸡舍温度应降低到26~32℃,同样需进行逐步的降低,湿度要求50%~60%。该阶段需对饲养的光照进行调节,一天中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比为7:5。加强鸡舍通风,尤其注意夜间雏鸡的呼吸情况,重点防治肉鸡呼吸道类传染病。雏鸡饲养到19日左右,可投喂专门的肉鸡饲料,并逐渐增加投喂量,促进肉鸡生长。

3.3 4~5周龄肉鸡饲养

此时的饲养密度应调整为10只/m2,鸡舍温度在23~25℃左右,加强鸡舍通风,并重点观察肉鸡的生长情况和粪便状态。此时可投喂一定量的营养药物,提高肉鸡的抗病能力,并尽量防止鸡群受到噪音、温度等应激因素的影响。肉鸡饲养到5周左右,由于外界环境温度逐渐提高,此时应做好鸡群的防暑降温,增加喂水次数和水量,并向清水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肉鸡饲养过程中,尽量选取相同性质、类型的专用饲料,避免突然更换,做好养殖地粪便清理工作。

3.4 6周龄~出栏

该阶段肉鸡已经步入成熟期,鸡舍温度应恒定在21℃左右,让鸡群进行自由采食,每天投喂饲料3次。肉鸡满6周龄后直至出栏,需将饲料逐渐更换为成年肉鸡饲料,出栏前12小时停止喂食、前3小时停止喂水。出栏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将同一批饲养的肉鸡同时出栏。

4加强饲养免疫工作

肉鸡饲养常出现的病害为禽流感,其传播能力和破坏性很强,在肉鸡饲养过程中,禽流感防治也是一项工作重点。雏鸡进舍第一日就应接种新城疫弱毒活疫苗,长至2~3周龄时需接种H5N1病毒疫苗,提高雏鸡自身对于禽流感以及其他鸡瘟的预防能力[2]。对于产蛋的肉鸡,还可在其生长至17周龄后再次注射新城疫灭活疫苗,并于产蛋前接种H5N1病毒疫苗。对肉鸡进行免疫接种时,需选取适当的接种方法,常用方法包括注射、滴入、饮水法等。以注射法为例,肉鸡进行免疫注射的前3天,将土霉素粉末掺入到饲料或水中进行投喂。接种过程中,保证一鸡一针,严禁混用针头,造成鸡群内病害传播。

5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饲养肉鸡2000只,饲养至4周龄时发现肉鸡死亡率上升,最严重一天日死亡量达83只。养殖技术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鸡群精神萎靡,且粪便多为水样,据养殖户反应鸡群的饮水量较高。在了解肉鸡养殖投药情况并对部分病死鸡进行解剖研究后,技术人员认为,由于农户在对肉鸡进行阿米卡星肌肉注射时,针头过长导致药物进入肉鸡腹部而引起药物变性。且该农户的用药量过大、在饲料和水中均添加了阿米卡星,引起副作用。后决定经饲料和水投喂阿莫西林和五皮散,治疗3日后,鸡群恢复正常。农户在进行肉鸡病害防治时,尤其要注意药物的品种、用法和用量,一旦过度就会对肉鸡生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案例中肉鸡大量死亡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

结论:肉鸡饲养技术是保证饲养质量、提升鸡肉品质的关键,相关养殖户要严格依照肉鸡养殖的技术要求,进行科学、规范的养殖活动,在为市场供应更多肉鸡产品的同时,提高养殖收入。

参考文献:

[1]郑兰宇.肉鸡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J].养殖与饲料,2019(02):24-25.

[2]白志宇.农户饲养肉鸡的技术要点[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06):14-15.

论文作者:马成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农户饲养肉鸡的技术要点论文_马成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