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中的激励机制的分析研究论文_王超越

工程招投标中的激励机制的分析研究论文_王超越

四川蜀电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由于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大了对招投标的使用力度。在建设工程中,通过开展招投标工作,能够大大节省投资成本,与此同时,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进而促使我国建设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试图利用博弈理论,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招投标;不完全信息博弈;保留效用

1前言

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公开招标的不同方式,所以可能会有更多的单位招标,招标人(甲方)不清楚诸多投标单位的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实际的信誉等情况,招标人只能观察投标方的投标书与投标报价,但这些数据的可信度不够高。也有可能出现为了让投标人可以承包工程,不惜任何代价投标,存在投标人撒谎虚报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招标者必须制定适当的策略,避免出现“说谎”的现象。这种分析可以是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看到的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运用经济学理论,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契约的选择,这里的问题的分析,并建立模型,寻找最优策略。

2建设工程采用招投标方式的意义

当前,在我国建设工程中,广泛使用招投标方式。招投标指的就是在建设单位发布工程招标书,然后施工单位之间进行竞争,竞标之后得出获取资格的施工单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在建设工程中开展招投标工作,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经济费用的支出,为建设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有效保证建设质量,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对建设市场中的各项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从而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由此可见,在建设工程中,通过开展招投标工作,能够防止出现权钱交易以及暗箱操作等不良行为,从而保证我国建设市场的规范性以及有序性,最终推动我国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

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引入市场公开竞争机制,打破了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为招标人选择符合要求的承包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择优选择施工单位,规范了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3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是一种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他是研究人们参与博弈行为的直接决策和这些决策的均衡问题之间的直接关系。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从序列的角度将动作序列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在博弈中同时选择行动,或不是同时又在后行动者不知道的第一个行动者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指的是参与行为序列的人,行为人可以观察行动者的第一选择行为,并根据行动者的行为调整策略。从参与者的第二个角度到其他参与者(对手)的信息,准确的博弈知识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感兴趣博弈。完整的信息是指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有准确的知识,所有其他人参与的信息,否则,不完整的信息。将上述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得到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本文主要采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4招投标与博弈论的关系及其机制设计问题

4.1招投标与博弈论的关系

招投标的整个过程是投标人与业主、投标人和投标人之间的博弈过程。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相互影响的决策,并成为各方博弈。各投标人投标时作出自己的决定,不知道对手的决策,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预测整个市场,考虑到基于其他投标人的决策制定的业主可接受的报价,并以密封的形式向业主或代理人,不让他们的报价和其他信息给对手知道,在开标时公开所有信息,宣布决定谁中标。因此,一般情况下,投标属于一种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可以用相应的理论来解释和指导。

4.2招投标的机制设计

在博弈论中,机制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激励的问题。机制设计的目的是使理性参与者对设计的机制有兴趣,必须满足两个约束条件。第一个约束是使人参与机制多得到的必须不低于不参与机制下所获得的,这个约束称谓个人理性约束,从而保证参与人愿意参与的机制和行动。结合招投标的实际情况,这种限制要求合理的标底。合理的价格应该让个人的劳动消费低于他们的竞争价格报价先进企业的平均社会劳动消费,而且也使他们有利可图(使他们将参与机制,否则不如不出标)。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有一个统一的数量清单,招标单位的基础上,统一的工作清单,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基准价格。这类工作应由专业招标机构进行,依靠了解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建立可靠的投标基地。除了一定比例的无标底招标是无效的,因为控制太高或太低价位的市场规则和基准价格波动太大,然后试探性出价占一定的权重,有效投标报价占相同的权重,加权平均值为最后得分的基准价格。这样一个基准价格,有利于创造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使整体质量好,综合实力的企业有一个积极的出价,可以中标,也就是说,他们愿意接受这一机制,并在机制之中行动。

博弈论的第二个约束是,在参与者类型不知道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机制应使参与者的动机和选择所需的招投标实体的行动。这种约束被称为激励相容约束,以确保机制达到预期目标的招标单位,并避免激励出不想得到的结果。这种约束要对高质量和良好信誉的公司鼓励。这不仅是对得分较高的企业的评分方法,而且在合同的质量和持续时间的具体要求。达到完整工程质量要求,予以奖励,未达到质量要求,工期延误将扣除工程款,承包商切实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达到招标单位的预期目标。满足两种约束机制才是可行可实施机制。

5结束语

在招投标过程中,在考虑了激励相容约束和个人理性约束两个机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招投标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的情况,根据上述模型制定出一种对策方案,直到最终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胡小明.建设工程招投标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1)

[2]张传成.建设工程招投标机制现状与市场主体不规范行为的分析及对策[J].建筑技术.2012(05)

[3]付晓灵.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激励机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12)

论文作者:王超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

标签:;  ;  ;  ;  ;  ;  ;  ;  

工程招投标中的激励机制的分析研究论文_王超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