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论文_蒋月 邱泽宁

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论文_蒋月 邱泽宁

(长春师范大学)

摘要:人格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而实施人格教育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存在的传统文化缺失和教师专制思想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基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借助教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人格教育;语文课程发展任务;工具性

一、培养新的语文课程教学价值观

当今的语文教学目标已不再是“学而优则仕”,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现代语文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教育的发展核心就是人的发展。应摒弃古代对师长的绝对服从,树立新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高中生处于叛逆时期,教师不应对其进行强压管制的教育方法,应对学生讲道理进行说服式以及反省的教育。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性极强,传统语文教学也十分强调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注重教材内容的教育 。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过程是识字认字,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在理清作者的思路后,对学生传授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并告诉学生文章背后的人生道理等等方面的教育。尽管这些价值观大部分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思想教育目标性十分明确,价值观的培养集中体现了出来。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仍然对学生主体的概念的理解不够明确,课堂仍然以“讲”为主,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造性。所以实施语文教学人格教育的第一步应是改变教师对学科课程价值观的理解,帮助教师认识到语文学科并非书本教育,不单单是古诗词默写的正确率以及生字词的认知,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加灌输也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改变以往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可以选择情感——陶冶,集体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情感——陶冶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提高知识并提升情感价值体系。

二、充分利用教材典型人物事迹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形象

高中教材中的课文均经过各个时代的教育家悉心筛选出,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确定的,而其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也会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运用其审美性,塑造出了种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其人物形象的精神剖析,从而及其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作品的每篇文章都来源于生活,其对学生的身心影响也是及其深远的。就爱国精神的弘扬来说,诗歌《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情怀,传递出了作者文天祥在国家落败之际,却坚持着对自己国家的忠贞感情,其爱国情怀的表现对现今学生思想上的启迪和道德的培养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就学生人格精神培养来说,《阿Q正传》中的阿Q,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无法改变自身命运,又碍于自身的虚荣心作祟,最后以悲剧收场。通过对他的性格剖析,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高中教材中的课文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反应了当时社会背景影响下的人格形成。高中生此时正处于人格的形成时期,如果这些文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将有助于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合作式师生关系

我国普遍的教学师生关系是“绝对服从”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如果教师只建立教师的权威能力,一味的强压制学生,必然会适得其反产生与学生产生对立的关系。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孤独与认同的心理,一方面想要得到教师家长的关注,一方面又觉得自身孤独得不到认可,所以高中的师生关系不能像其他阶段时期的师生关系一样,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老师吓一吓就能镇住,但是高中生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教师应进入学生的角色中。此外如果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积极性,便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我国大多数的教育方式基本以教师为主,教师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导致学生们基本一个思路。相反国外有一些学派提出学生中心论,课堂交给学生,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内容,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成长过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语文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他们通常有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想法,教师要有信心相信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培养好的学习方式。

四、实行性别差异的教学策略

如今文科生中男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仍然比不过女生的总体人数。随着男生的比例增加,出现一些“男生被女生同化”的现象,男生“娘娘腔”,女生“假小子”。男生与女生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一些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此特点。高中学生正式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对男女进行差异对待,考虑到男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交流时应注意交流方式方法,男生应保存与生俱来的男子汉气概,而不是一味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校园中出现了不少每日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厚厚的眼镜,整日埋头苦读诗书的男生,这样的男生缺少了阳光运动的一面,性格比女生还要温柔,遇见事情选择逃避,推卸责任。对于性别差异男生的语文读物可以选取一些带有义气,担当,责任的书籍进行教导与引领,使其人格逐渐展示出来。女生与男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时期有所不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现出明显差异,比如女生在学习是更加活跃,喜爱表现自己,经常积极回答问题,男生则需要一段思考过程,组织自己的思路;在作文写作方面,也应与女生的写作标准分开而论,应鼓励男生积极发挥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女生更喜欢在写作时运用优美的语言,更加感性化,而男生则更加注重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女生与男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课堂表现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更加应该注意性别差异,不可以“一刀切”,尊重男生与女生各自的发展特点与情感变化,选择相对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因性施教,让学生认识,接纳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虽然不是优秀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文献

[1]陈雪茜.高中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程红兵.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黄世纯.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虎维鹏.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感情教育的策略探究[D].2015:P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2

论文作者:蒋月 邱泽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论文_蒋月 邱泽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