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论文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论文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

陈大山 徐珊珊

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 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普遍现象,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干预策略,把“心理危机”应用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分析中,整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从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等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探究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的心理行为需求,研究将丰富和拓展对于“媒介依赖理论”的研究,完善大学生手机使用研究理论体系,为后续干预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主动干预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

目前,手机媒体无可避免的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且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手机是一个方便的工具,透过手机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知识苛求,快速地拓展他们的生活领域,并藉由各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提供他们实现自我、发展成就感的机会。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均未发展完全,手机中众多的资讯对大学生影响甚大,手机成瘾行为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研究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让手机媒体成为帮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自我提升的有效工具,针对已经对手机产生较强依赖的大学生对其进行行为引导和干预。

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逐渐饱和的背景下,走出去是国内设计咨询企业后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设计咨询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上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境,这需要相关企业转变自身发展理念,精益自身成本管理,使公司全体员工针对全体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成本管控,将境外项目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不断深化升级。

二、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一种媒介,特别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扮演了一种无可替代的角色,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随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普及,有些大学生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并对其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手机成瘾的研究和探讨也在不断增多。

但总的来说,国内关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关注较之国外较晚,且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定义研究

国内不少学者专家对手机成瘾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如有学者认为手机成瘾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瘾,是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引起的明显的社会、心理损伤的现象,属于一种包含人机交互的行为成瘾,它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并且往往具有能助长成瘾倾向的诱导和强化的特征。韩登亮等人将手机成瘾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种种不适应的病症。屠斌斌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重复使用手机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的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黄辛隐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是使用手机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行为。徐华等人认为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成瘾”,并已经危害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彭欣认为“手机瘾”其实是“网瘾”的变种。而周喜华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手机沉迷的行为界定研究

(2)重点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形成机制研究,从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手机媒介特征着手。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措施研究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成因及主动干预策略为研究的主要聚焦点,研究主体是大学生群体,研究客体是手机成瘾现象,研究的落脚点是主动干预策略,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三、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

国内新闻媒体虽然对大学生手机成瘾时常进行个例报道,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是参照网瘾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黄林娟提出应综合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若症状严重,则需配合药物、物理治疗。还有学者提出应采用“家庭-个体-团体”综合的方法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而学术研究仅仅停留在利弊分析式的定性层面,缺乏大样本的实证定量研究以及系统的预防反转研究。学校、家庭及社会对手机成瘾没有明确的认知更谈不上预防,而治疗上则缺乏理论指导及规范系统的治疗建议,有些治疗技术明显存在安全性、有效性等问题却未引起重视仍然用于现实治疗,缺乏从心理危机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手机成瘾进行主动干预。

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转原理和加工性能,深刻领会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操作机床设备,机床各传动部件及时注油润滑,工具妥善保管、保养,经常检测精度是否合格,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严禁带病操作,正确理解图纸的技术和工艺要求,制定出正确的加工工艺后再进行有效的加工作业,按质按量完成交待的任务。

(1)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呈现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并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界定、特征和负面效应,充分认知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

而关于手机成瘾的行为界定,国内学者主要借鉴国外学者关于手机成瘾的研究及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络沉迷或网络成瘾的研究。通常采用对物质依赖和行为成瘾等的描述,通过个案访谈和前测,从行为心理耐受性、行为心理戒断、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等四个维度编制了手机依赖问卷让被试者进行测评。

2.培训职责不清。培训方案对人事处、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二级学院、系(教研室)的培训职责界定不清或没有界定,培训管理无“主”,培训无法落地。

(3)在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成因的基础上,考虑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借鉴网络成瘾和物质成瘾的干预对策,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提出系统而科学的主动干预策略。最后鉴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复杂性,提出实施主动干预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力求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能有效且有序的进行。

四、总结

聚焦于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成因及主动干预策略,研究主体是大学生群体,研究客体是手机成瘾现象,研究的落脚点为主动干预策略,借助于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呈现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并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界定、特征和负面效应,充分认知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形成机制研究,从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手机媒介特征着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基于大学生手机成瘾成因,考虑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借鉴网络成瘾和物质成瘾的干预对策,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提出系统而科学的主动干预策略,为解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提供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符明秋,校嘉柠.未成年人手机成瘾的原因、危害与预防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4.

[2]邱致燕,吴琦,张斌.大学生手机成瘾者应对方式、情绪及人格特质的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胡珊珊,李林英.手机成瘾影响因素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4.

基金项目: 淮阴工学院项目(2018XGJ09)

标签:;  ;  ;  ;  ;  

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分析与主动干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