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乃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_刘华德

创新乃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_刘华德

刘华德 甘肃省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 733100

一、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织保证

1.学校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是学校实施教育的组织载体,传统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最大的弊端就是把活生生的人当作物来管理。因此,我们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创新学校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激活学校的各级各类组织和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从组织上保证学校持续发展。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要求我们要把组织的所有潜力和活力都发挥出来,使组织有能力,有活力,而且有美。就学校而言,能力代表学校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可以促进和保证个体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它是对学校的基本要求;活力代表学校的精神面貌,代表学校有规律地新陈代谢,代表学校健康和青春的气息,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基本品质;美是学校所有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完美结合的体现,也是学校建设的理想目标。

2.学校活力机制的核心,是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展现。而一旦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什么奇迹都会发生。以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往往是分离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明显地落后于学校其他工作。因此,学校提出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强调必须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侧重应用研究,力求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生机勃发,硕果累累。

二、办学理念的创新和学校灵魂的塑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

1.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这是办学的动力、导向和保障。当今的学校自主办学观念愈加强烈,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因此,作为一校之长,思考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如何树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当然,办学理念的树立,不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和赶时髦的文字游戏,而应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与学校传统的准确契合,是先进教育理论与学校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全体师生发掘历史传统、重新学习教育理论和总结办学经验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学校在大家的一致认同下,“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办学理念被确立起来。“真”,即培养学生崇尚真理,学做真人,追求真才的精神;“善”,即培养学生的爱心,能善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美”,即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向往和追求。“真善美”办学理念的树立,不仅弥补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缺憾,更重要的是为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个行动的纲领,也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奋斗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理念是先导,要把理念真正转化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还得有强大的学校灵魂力量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塑造学校灵魂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们都说,办好一所学校,好校长、好师资、好生源、好设备是前提。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不能忽略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校灵魂的塑造、传承和弘扬。因为学校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与其说是知识和能力,不如说是学校灵魂和教师的人格力量。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校魂的铸造。理念指导实践,精神支配行动。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学校灵魂的塑造、传承和升华,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

三、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资源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育资源对于学校持续发展的意义更加直接和重要。因此,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所谓教育资源,一是指教育系统的内部资源,诸如学校的师资、生源、校产、校园文化以及学校的无形资产等;二是指教育系统外部的可为教育利用的公共资源。所谓整合开发和利用,也有两层含义,既要最大效益地综合使用校内各种资源,又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为学校服务。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校长要有经营的思想和能力。

2.校内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重视教师的自身发展。我们应提倡“用共同使命维系人、用学校精神塑造人、用发挥特长使用人、用政策感情留住人”的“双赢”人才发展战略,能较好地兼顾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关系,学校也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各种学科人才齐全的稳中有流动、流动促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再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改善教与学,注重家校联系,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1.改善教与学,“把课备起来,让课活起来,在课堂中追求生命”。学习型学校建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要体现在课堂上。否则,“人的全面发展”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这是学校本质特征决定的。经过研究探索,学校有了新的课堂文化。课堂上,由过去的师生互动到现在的生生互动,由过去的教师占领到现在的教师等待,到现在的教师“勇敢的退和适时的进”。课堂又充满了师生同长的生命力。

2.尊重家长,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明确办学目标,让学生家长融入到学校教育和管理之中,和学校一起成为教育的共同体;开放学校资源,让学校成为家长获取知识,提高家教理论水平的场所,努力促进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举办短期家教理论培训班及邀请专家举办感恩励志报告会等,进一步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论文作者:刘华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创新乃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_刘华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