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赵龙生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赵龙生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无障碍设计出现的道路可以为一些伤病患者、推车孕妇、小孩等提供方便,总之是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惠民措施。因此,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应用

前言

障碍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确保障碍群体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从障碍群体的出行特点出发,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为城市障碍群体的出行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

1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内涵及发展

1.1无障碍设计的传统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针对残疾人群,旨在解决残疾人在信息、交流、出行及操作方面的障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残疾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权力。一般而言,无障碍建设从立法、设计到付诸实际均由普通人群来操作和实现,鉴于普通人群无法体验到残疾人群的真实感觉,因而很难将残疾人群的真实需求切实反映在城市无障碍设施中,使得无障碍设施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不利于调动有关执行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也不符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初衷。

1.2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新发展

将城市人流结构按行动能力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身心正常、拥有自由活动能力的健全人群;二是行动受限的障碍人群。在新的无障碍设计理念中,障碍并不等同于残疾,无障碍设计也不仅仅针对残疾人,任何行动受限的人群均是无障碍设计需要考虑的对象,如老年人、孕妇、抱孩子的母亲、伤病人员等。此外,障碍是针对目前环境而言的,一旦障碍者克服了障碍,便成为了无障碍者。例如,上肢残者在平顺的路面上属于无障碍者,但在陡峭的坡道或无座的公交车上便存在一些不便;红绿色盲患者在经过红绿灯路口时属于障碍者,但在安设了变形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时属于无障碍者。

2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

障碍人群由于不同形式的伤残、不便,对无障碍设计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充分考虑和适应各种无障碍人群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无障碍设计原则:(1)可达性。即通过无障碍设施的设立,使障碍人群能够到达目的地。(2)安全性。即通过无障碍设施的设立,提高障碍人群出行的安全性,帮助其安全达到目的地。(3)人性化。无障碍设施在设计和建造时要兼顾不同人群的需要,尽量给更多的人群提供帮助。

3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晚,虽然目前来说,一些大城市中无障碍基础设施也有很好的完善和优化,虽然如此,但是仍然存在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使得无障碍设计更加落实到人性化理念之中。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性化不足,部分城市道路的盲道上存在不应该出现的建筑物像电线杆和下水道的井盖等,还有在盲道经过一些建筑物的时候出现了中断的现象;(2)人行道的缘石坡设计不合理,未按无障碍设计执行,甚至一些地方役有设置缘石坡,这就给残疾人的行走造成很大的不便,非常容易引发危险。在大多数天桥和人行的通道设计不规范,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坡度,而且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坡度过大的问题;(3)公交车的停靠设计缺乏,目前,我国的很多公交车都设有台阶,这样对于一些使用轮椅的特殊人群就不能方便地上下车,所以在公交车的停靠处,要建设合适的无障碍运输工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4.1基于视觉障碍的市政道路设计策略

4.1.1盲道北向砖

盲道北向砖应设计在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之间,或设计在行进盲道之中。盲道北向砖分为内侧圆形砖和外侧轮廓砖,外侧轮廓砖就是将普通方形砖的中心以一定直径挖空,形成中间带圆孔的路面砖。内侧圆形砖的直径略小于外侧轮廓砖的圆孔,其表面设计有类似“∧”形的触感标记,该标记的尖头指向北方。将带有“∧”形标记的圆形砖铺嵌于外侧轮廓砖的圆孔中央,便构成了盲道北向砖。圆形砖铺嵌进去之后,可适当进行转动调整,使其表面标记指向正北方向。方向校正之后,便可用C20混凝土进行固定,将盲道北向砖设置在行进盲道中,并随路况灵活调整标记的指向,这样既保证了盲道北向砖与四周路砖的紧密衔接,又可以借助其有别于行进盲道的特殊触感,为盲人指示地理方向,避免盲人走错道路,不仅如此,盲道北向砖也可以为其他人群指示方向。

4.1.2方位定位砖

方位定位砖即在方形砖表面以涂高的方式设置一道搓板状棱条,并用一道大的箭头棱条来指示方位。棱条设为横向,和行进盲道保持垂直,通过设置不同数目的棱条,可以用来提示不同的方位信息。如一道棱条代表公共厕所,二道棱条代表菜市场,三道棱条代表商场,四道棱条代表公交车站。将这样的设置告知盲人,当盲人踩到方位定位砖时即可获知上述场所信息,为盲人提供很大的便利。

4.1.3导盲路牌

导盲路牌的高度以1.3m为宜,并距离盲道边缘0.6~1.0m,这样既不妨碍盲人的正常行走,又方便盲人进行触摸。导盲路牌上的盲文信息、应该简洁明了、触感明显,以帮助盲人快速、准确地读取信息。

4.2基于肢体障碍的市政道路设计策略

坡道分为行进坡道与缘石坡道,其中行进坡道即带有一定坡度的人行道,其坡度较低,可以满足乘轮椅者等障碍群体的通行需求。缘石坡道位于人行道两侧,可以解决路边缘石给乘轮椅者造成的通行障碍。缘石坡道的形状取决于其位置和高差,其宽度宜保持1.5m以上。我国市政道路人行道一般高出路面12~20cm,在设置缘石坡道坡度时,应不低于1:30。坡道的防滑通过坡度和材质来控制,应确保坡面平整、坚实而不光滑,为避免给轮椅通行者造成不便,不能在坡面设置防滑条等影响坡面平整的纹样。坡道材料有橡胶和混凝土之分,两者各有利弊,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考虑到市政道路的经济性与协调性,可在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场所使用橡胶材质,而在其余地段使用混凝土材质。

以某市某路为例,该道路全线实施无障碍设计。其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凡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均设置有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置在人行道范围内,并与人行横道相对应。缘石坡道均采用单面坡形式,坡度为1:30,与人行道等宽,三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为1:20。缘石坡道的坡面平整且不应光滑,坡道下口与车行道的路面接平。在人行道中有障碍物时,在相距0.25~O.50m处,均设有提示盲道。

4.3基于语言障碍的市政道路设计策略

在标识牌、标线等交通标志上增添红、蓝、黄等色彩对比较为强烈的颜色,标识牌应设置在比较显眼的地方,其示意图要尽量设计得清晰明了,使人一眼就能识别其中的含义。标识牌上的文字应凹凸明显、大小适宜、高度适中,便于人们看清,同时方便视觉障碍者以触摸的方式读取其中的信息。由于城市出行人群在记忆力、视力、反应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一些老年人、儿童通常难以读懂复杂的交通提示信息,这就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表达设计,对现有的符号进行重新加工和设计,使之能够被儿童、老年人等认知能力较弱的群体所识别。在具体设计中,应使符号尽量简单明了、形象化、标准化,且文字符号应采用填充的形式。

5结语

在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上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了解特殊人群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还要加大对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力度,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赵向东,吉东风,王冲.焦作市住建局精心构筑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J].中州建设,2014(21)

论文作者:赵龙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赵龙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