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改扩建的设计实践论文_敖鲲

—以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旧门诊大楼改造与新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为例

敖 鲲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江西,南昌,330046)

【摘 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坐落于八一大道的一侧,是三级甲等医院。由于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就医环境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门诊大楼的局部功能与外立面形式已经不能适应于现在的要求,根据院方的需求我们对旧门诊大楼进行了改造,从整体上提升了旧门诊大楼的服务品质。同时根据教学需求,在北靠已建成的住院部大楼旁边新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通过改造旧门诊大楼与新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把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成为具有医、教、研和远程医疗功能的现代化、数字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本文为医疗建筑改扩建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案例。

【关键词】医院改扩建;布局模式;立面更新;总体规划;护理单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也在相应提高。旧有医院住院床位不够、规模要扩大、功能急需完善是许多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医院来说,老旧建筑的存在成为医院发展普遍面临的尴尬问题。一方面来说盲目地拆除老旧建筑去做新的建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既需要较大的投入,也不符合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另一方面很多老旧建筑还是保留比较好的设施条件,但是内部空间与格局对于新的功能有影响与制约。因此,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改扩建使得建筑空间模式和秩序满足医院发展的新需要。下面结合本人参与的这个工程谈一谈医疗建筑改扩建的一些实践感悟。

一、改造部分:

1、平面布局模式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旧门诊大楼坐落于八一大道的一侧,始建于1985年,距本次改造将近30年。它曾经是八一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旧门诊大楼位于整个医院场地的核心区域,直接面向城市的主干道,非常方便患者到达。旧门诊大楼是一栋地下一层,地上十层的高层建筑物,总建筑面积11080.80米,建筑高度34.8米。整个建筑平面呈现为一个倒的“Y”字形状。对于几十年前建成的医院,很多设施无法满足现行防火、日照等要求,在改建中老建筑要继续使用,就要对其进行改善,务必使其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为未来医院的使用和建设打好良好基础。本次改造部分主要是地下室、七—十层的平面与建筑外立面。原来建筑有两部电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医患合流,洁污不分的情况。在交通组织设计上我们以洁净分离、医患分流为指导原则。所以在这次改造过程中在紧临原有2部电梯处增加了2部外挂医梯,原来两部电梯一部作为无障碍电梯,一部是作为污物电梯,新增加的两部电梯都为医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这样就很好解决了洁净分离、医患分流的问题。确保竖向交通顺畅便捷、高效舒适。加上原有建筑3部疏散楼梯,整个建筑内部流线清晰,完全满足国家的消防疏散要求。旧门诊大楼地下室一直闲置没有利用,通过这次改造把一些手术训练室与动物解剖实验室布置在地下室,并对原来地面进行防水与配筋处理,这样很好的解决了缺乏医生手术训练场地的问题。另外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个特色就是中医的针灸,可是拘于条件所限,一直没有像样的针灸理疗用房。根据与院方的交流,特意把第七层拿出来改造,作为针灸理疗用房。原来建筑物的柱距是6米,因此在七层平面布置上我们将西面原有的部分隔墙拆除,重新按9米的开间划分出针灸室,在北面紧靠护士站的房间也重新划分为中药熏蒸与足底按摩的疗养房间。东面根据院方的要求设置了一些理疗室、治疗室与一个动治疗大厅。住院床位不够是大部分医院面临的难题,虽然新建了住院大楼,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病人住院需求,因此我们把八层与九层改造为病房区,还是按照原来的柱距6米,在东西两侧划分出带有独立卫生间的4床位病房。并把原来七层、八层、九层 天井区域封板,增加了护士服务站,这样最大限度的缩短护理路线,非常方便护士到两边病房区巡行,提高护理效率。并围绕中间公共区域设置了主任办公室、医生办公室、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污物间、开水间、公共卫生间等,形成合理的护理单元布置。第十层我们把西面的隔墙拆除,形成一个120人的大会议室空间,在主席台的背后合理设置了音控室与储物间,这样不单单满足开会的需要,也可以进行一些远程教育。在靠近大会议室还设置了接待室与杂物间。围绕中间区域合理划分出一些办公空间与一个小会议室,东面仍然维持原有布局是计算机室,屋顶结构加固设置暖通设备。至此整个建筑物改造的平面布局模式已经形成。

(九层平面图)

2、建筑外立面改造

旧门诊大楼曾是院区内最高的建筑,在建筑风格上一度统领全院,但是后面新增加的住院部大楼建成后,旧门诊大楼的形象地位被新楼所取代,新住院部大楼的底下三层采用褐色石材贴面,上部主体采用银灰色铝板外包。这样看起来新住院部大楼的建筑立面形式与旧门诊大楼的立面风格无任何协调与融合,旧门诊大楼对面的和平嘉莱特酒店是八一大道上新的地标,如何处理好医院新老建筑立面风格的矛盾与处理好与和平嘉莱特酒店的“对话”关系是这次外立面改造的关键所在。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在高层建筑造型上的三段法流传很久,对现在还有指导意义。我们把旧门诊大楼一层和二层设置为深褐色石材贴面,三-十层为白色石材贴面,并把原来带状的窗户打掉,换成竖向窗户,结合900mm高灰色窗台,窗户考虑一些中式的风格元素,这样不但有利于病房房间获得更多阳光与新鲜空气,同时一改条形带窗压抑的氛围,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十层通过保留悬挑出的一些阳台给立面带来了活泼的元素。并结合坡屋顶的中式大门回廊,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医院新旧建筑的风格得到统一,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国味道,与对面的和平嘉莱特酒店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

(旧门诊大楼原外立面)

(改造后门诊大楼立面效果图)

3、室内设计

病房区护士站采用弧形设计,墨绿色背景墙,乳白色工作台面,结合部分盆栽植物,给病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在病患走廊上设置无障碍扶手与防撞带。大会议室做室内设计时,4.2米层高是现状问题,各专业互相合作,把电缆桥架、吊顶、风管与喷淋总高度控制在600mm范围这样保证了室内净高3米6。随着现代医疗服务意识的进步,以往医院冰冷严肃的面孔已经不适宜,现代医院空间需要向更舒适、更亲切的方向迈进。在设计中我们也强调人性化医疗空间的营造,病房应该是令病人感到愉快、乐观、安静,避免各种疾病的联想。在设计中可以将病房大致分为冷调色及暖调色两大类型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在同一个环境里也不应只用冷调或暖调,应用对比色,从而令气氛平衡,避免产生医院避忌的没有生气的感觉。因此我们在病房室内色彩采用浅绿色为基本色调,创造出宽敞明亮、亲切宜人的环境,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整个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细节处理上采用医院标识系统,直接明晰。标识包括室内外标志、标记以及公共区域导向指示牌。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

二、新建部分:

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在医院内住院大楼南部,项目基地区域内地势整体相对平缓,局部存在一定的拆迁。此培训基地是一个四层的建筑物,面积约3122平米,主要功能是承担培训全科医生的核心任务,提高受训人员临床能力,并对基层实践基地进行指导、培训。同时承担培训的考试、结业考核与医生继续教育等任务。一层平面主要是多功能厅与综合办公室以及中央监控区兼消防值班室,二层平面主要是一些实验室、基础技能室与示范教育研讨室,三层平面功能是模拟病房与训练室,四层为模拟手术室、模拟急诊室和模拟CU。立面设计主要考虑与住院大楼协调一致,楼梯间立面是青色面砖,其他部分是干挂褐色花岗岩。屋顶构架采用黄色涂料。建筑造型中通过对屋顶花园、架空连廊、片墙等空间元素加以现代的处理手法,使得此建筑富含传统的南方园林特色,又不失现代感。因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平面使用功能相对独立,所以设置独立的出入疏散交通。其竖向交通可以通过2个独立楼梯疏散到室外。消防上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环行消防车道,培养基地高度为17.7米,按民用建筑设计,消防登高面长度满足大于1/4周长要求及大于一个长边的要求,其消防扑救面可以从培养基地东、南、西三面。

三总体规划:老城区医院用地非常紧张,没有太多可供未来发展的预留用地。通过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好各功能分区与工艺流程,使其污、洁路线分清,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又密切联系的有机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众多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各项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好医院的门急诊、住院、内部办公、污物、尸体等各个出入口之间的位置,规划好医院的交通流线,做到布局紧凑、空间宜人、流线清晰,为病人提供高效舒适的就医环境。

(医院总平面图)

总结:接手这个项目后,复杂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由于是80年代的老建筑,图纸还是手绘的,没有电子版本,要对着老图纸重新描图。前期结构设计师工作量非常大,旧门诊大楼采用的是框架结构,这次增加电梯后要对整个建筑做结构安全鉴定看是否可行,此外还要对七层、八层、九层天井区域封板,因此结构加固的工作量很大。建筑师也与院方反复交流,多次跑到医院询问科室医生对所需房间的功能要求,由于是老旧建筑设备专业也要根据最新规范相应增加喷淋与疏散指示灯等。各专业配合的都很辛苦,图纸改了多轮,特别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正常营业,一方面施工出现的问题要立刻解决,常常跑到工地去解决现场问题。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做则已,做就做好的决心,我们还是无怨无悔。所幸通过改造旧门诊大楼与新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使得建筑空间模式和秩序满足医院发展的新需要,现在整个项目基本完工,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崭新的面貌为人民群众医疗事业服务,这是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田军,杨昌鸣 当今医疗建筑改扩建设计研究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李斯季 医院建筑改扩建设计研究 福建建筑,2010年第12期

[3]罗运湖.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王亚东. 医疗建筑改造实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旧病房楼装修改造工程 建筑创作,2011年第11期

[5]李辉. 当前中国医疗建筑机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建筑学报,2014年第12期

[6]张春阳、张文宇 医院改扩建总体规划设计的绿色理念 城市建筑,2012年第5期

论文作者:敖鲲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医疗建筑改扩建的设计实践论文_敖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