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论文

推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论文

推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

●高翔莲 蔡薛文 王青涛

2009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常住人口近六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落地生根、在农民群众中入脑入心,既是振兴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占领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一、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就是用农民听得懂的简单质朴的语言,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之通俗化、具体化,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所理解、接受、掌握、运用,成为影响他们生活方式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大众化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其农村大众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掌握主体从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向农民群众普及;将其严整逻辑和科学表述的理论阐释转化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文字;将其学术著作或党的文件等理论载体转化到农民群众可见、可学的平台上,传播到农民生活中。二是农民群众在了解、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逐渐从认知转变为认同,自觉将其内化为理论信仰、外化成实践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大众化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让“理论掌握群众”,而且能够让“群众掌握理论”,从大众“化”进一步发展为“化”大众,使新思想入脑、入心,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理论指导、价值遵循。只有真正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为何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和农民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难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占领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对稳步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应对多元价值观挑战,占领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理想信念;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群众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此,在农村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民头脑,占领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有利于应对多元价值观挑战,帮助农民群众学会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也有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物质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导农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好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宣传栏、读报点、农家书屋、广播站、电影队,形成宣传新思想的多元立体载体。

二是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农村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不仅仅是理论诉求,也是现实需要,更是历史使命。广大农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实践主体,在农村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和教育,使之更好地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对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提高农民群众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知认同,增强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节目互动性的加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受众的需求对节目制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现有文献中,朱金平把“受众对媒体的信息传播和影响”定义为逆向传播[2]。他从物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三个方面论证了逆向传播的必要性。虽然物理学原理角度有些牵强,但后两个角度颇具创新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三、如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理论的入脑、入心,除了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外,还需要以高度重视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方法,贴近农民生活、贴近农民实际、贴近农民需要,因时因地因需、恰如其分地对农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阐释和教育。

三是有利于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和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与中国社会实际、时代特征紧密相联。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农村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在思想上有利于解放农民思想,提高政治觉悟,激发责任意识,汇聚众力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在实践上有利于通过政策引导,带领农民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途径,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

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运营,但是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情况来看,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完善内部审核机制、缺乏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等问题非常突出。医院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解决,注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以加强对医院资产的管理,通过多种措施的联合实施,不断改进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逐步提升,保证医院长远稳定发展。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工作的重视。基层党组织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和传播,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和统筹作用,利用人力、物力、“权力”的优势,为本地量身制作宣传工作方案。健全理论宣讲责任制,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担负领导和组织责任。定期进行宣传过程追踪、宣传效果评估,将新思想的宣讲工作纳入村镇干部政绩考核。

在汽车行业,市场与客户大数据已成为汽车经销商竞争和业务转型的核心战略资源,多元化营销获客、运用新技术洞察客户偏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都是汽车市场尚待挖掘的数字宝矿。

第三,进一步挖掘宣讲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乡村宣传队伍。从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挖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马克思主义素养的人,充实乡村理论宣讲队伍。通过开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和实践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高校理论专家和农村理论宣讲员之间的交流,打造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了解农村实际、懂农民需求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队。

5.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信息化工作围绕企业核心价值,企业具有强大的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较高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和信息化战略与评估水平,以及先进的系统架构和技术路线。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且涉及到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难以逐一地全面地去寻找信息化影响的每一个指标。当然,把每一个产生效益的环节都认为是企业信息化作用的结果,也会使最终的指标偏离评价目的,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准确。

第四,转变乡村宣讲话语体系,推动理论通俗化普及化。一是组织理论专家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学会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成为理论宣讲的“牛人”。二是按照“政治话语—学术话语—通俗话语”路径,把思想理论转化为大众语言,使之更“接地气”。三是收集并推动习近平通俗用语在农村的普及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最鲜明的特色是语言通俗、接地气,他常用质朴、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和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话语,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此,笔者建议收集习近平通俗用语并编辑成册,免费发给农民群众,展示理论的亲和力,吸引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学习。

第五,创新宣传方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乡村百姓生活。在利用广播、电视、图书、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自媒体和微媒体等新兴媒体的推介作用;运用地方戏曲、山歌和民歌等传统文化载体,歌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农村道德讲堂、院子会、湾子会等农民集会,让农民自己宣讲;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等对农民进行分层分类宣讲,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走进农民生活。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秋实

标签:;  ;  ;  ;  ;  ;  ;  ;  ;  

推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大众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