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王敏中医内科诊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治愈7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头晕,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胃脘痛
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均可发病,病程长、易反复[1],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胀痛、胃脘刺痛、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经临床胃镜检查,急性胃炎患者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例,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例。中医辨证将患者分为脾胃虚弱型15例、肝胃不和型9例、胃阴不足型12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37.6±2.9)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为(5.6±1.5)年;对照组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38.7±3.3)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为(5.9±1.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阿莫西林0.5g,每日2次,甲硝唑0.3g,每日3次;疗程为4周;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症候将患者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①脾胃虚弱型:患者表现为胃脘隐痛、空腹痛甚,食后脘胀,身倦乏力,大便糖稀,舌淡苔白,脉沉。治则应以温肾健脾、理气和中为主,方药选择理中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2g、巴戟天9g、淫羊藿9g、砂仁6g、吴茱萸5g、生姜9g、半夏9g、甘草3g。②肝胃不和型:患者表现胃脘胀痛、嗳气、遇怒加重,胸闷、口苦、大便不畅、脉弦。治则应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选择四逆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9g、白芍9g、延胡9g、砂仁9g、半夏9g、茯苓12g、郁金12g、陈皮6g、甘草6g。③胃阴不足型:患者表现为胃脘灼痛、饥不择食、口干、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脉细数。治则应以养阴益胃为主,方药选择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沙参12g、麦冬12g、生地9g、白芍15g、百合12g、半夏6g、甘草6g。以上方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临床检查结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治愈:患者胃脘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患者胃脘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经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胃脘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经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治愈7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头晕,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西医诊断多为慢性胃炎,该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2],其病机主要为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劳倦过度,都可对胃腑造成损伤,导致胃脘疼痛[3],这些病因可能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或由虚转实、或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或寒热错杂、或气滞转血瘀,病情复杂,在辨证中需要多加考虑,使辨证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缩短治疗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充分表明,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快速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奇连.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2):8-9.
[2]王玉贵.慢性胃痛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05.
[3]李启军.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120例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20):169-170.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疗效论文; 病程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