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研究论文

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研究论文

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研究

陆文,孙猛

(山东省烟台市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摘 要: 胶东半岛位于山东东部,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军事战略地位明显。特别是到了近代,胶东半岛成为各国列强的兵家必争之地,胶东地区也随之沦为战争的焦土。与此同时,长期的压迫屈辱也激起了胶东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们积极投身爱国运动、抗战,为中国革命斗争付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本文以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斗争史为时间轴,通过“五四运动”前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胶东半岛发生的历史性事件,挖掘胶东红色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以为传承和发展胶东精神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 胶东;红色文化;内涵;精神

由于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的宁静,刺激了胶东半岛的经济发展,此时的胶东半岛经济贸易活跃,手工业发达,多种文化在此碰撞,人民思想觉醒比较早,加之山东人长期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和敢闯敢拼的“闯关东”精神影响,培养了豪爽的性格及极强的民族责任感,使得胶东地区的红色文化呈现出了独特的内涵,主要体现为胶东人民的“爱国觉醒精神”、“献身及创新精神”和“无私支前精神”,多种精神共同构成了胶东深厚的红色文化[1]

一 “五四运动”前后的爱国觉醒精神

从中日在山东威海爆发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胶东半岛这片热土发生了不少红色战事,涌现出了一批像王懿荣那样奋勇抵抗、为国捐躯的觉醒先驱,形成了胶东革命精神的渊源,种爱国的力量开始深深地根植于胶东人民的心中。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举行的巴黎和会,日本拒不交还青岛主权,并要求中国代表签署《凡尔赛条约》。当丧权辱国的消息传回到国内,义愤填膺的山东人率先声讨,在山东济南举行了针对青岛割让问题的专门演说大会,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爱国情感,对于胶东人民来说是印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在受德国、日本殖民时期,始终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对殖民者表现出了排斥和反抗。同时,遭受殖民主义的压迫,使得胶东人民意识到了国家落后的命运,他们认为只有觉醒反抗,才能避免“国将不国”的危险。胶东地区的一些仁人志士在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后,看清了封建思想观念的陈旧与腐朽,当国家已经衰弱任人宰割的地步时,这种爱国情感催促了革命思想的觉醒和爆发。这场最先由胶东人民的“觉醒精神”而引燃的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彻底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序幕。如今,作为青岛市标示性景观之一的五四广场,就是为了传承这种“觉醒精神”,广场中巨大的红色火炬造型雕塑,展示了胶东红色文化中爱国觉醒的文化内涵[2]

当前学生学习最普遍的两种方法是计算机辅助学习和课堂与网络结合学习,前者将计算机当做一种辅助工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后者则在硬件与软件上受到了限制[1]。混合式学习方法是对这两种学习方法的一种结合与创新,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优势进行充分的融合,既是学习方式的混合,也是学习资源和学习风格的混合,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随着基础工业水平和行业处理工艺的发展,在应对脱硫废水的回收和利用中,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是在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之上进行了针对性的环节改良。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蒸发结晶工艺、炉渣废热综合利用、煤场喷洒等。

二 抗日战争时期的献身及创新精神

胶东人民与共产党人同仇敌忾、军民齐心,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起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全国解放需要的时候,胶东这片土地构成了解放战争的坚强大后方,胶东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力以赴支援解放战争。在胶东保卫战中,胶东人民对解放军战士表现出了空前的支持和热情。随后,应战争形势的需要,胶东人民组成了70多万人的支前大军,用大小车拉、牲口驮、肩挑等古老传统的运输方式,把粮食、弹药、衣物等军用物资运往前线。这支庞大的支前大军,随战争线的拉长,走出了胶东,随部队转战了华北、华东的17个省,支援了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等几十场著名战役,保障了“战争打哪、运输线就畅通”,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胶东红色文化在这场人民的战争里,以赤诚的忠诚和血肉之躯,用最朴素而有力量的方式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一) 胶东抗日精神:共产党人排除万难

胶东人民是当之无愧的胶东历史文化书写者,他们为抗日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可歌可泣。据资料统计,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胶东地区的党员人数不足2000人,整个抗战期间就发展了近6万名党员;从理琪组建第三军,到抗战后期,军队从4000人发展到了近3万人;从抗日根据地没有民兵组织,到根据地全民皆兵,为数达到100多万人。这些数字说明,胶东人民的参与和支持,持续增强了胶东革命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最艰苦的时期,胶东当地的300多名乳娘响应号召进入胶东育儿所,担当起了哺育1223名革命后代的重任,这些“义务乳娘”,不顾自己的家庭和自身安危,为革命火种的保留作出奉献,身体力行“苦菜花”的吃苦耐劳精神。胶东人民爱国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像“苦菜花”一样,把抗战生活中的苦当成力量,拥有着朴素而伟大的爱国胸怀。

(二) 胶东抗日精神:军民同仇敌忾

中国共产党人夯筑起了胶东人民抗日的信念,用舍生忘死的精神,给胶东地区注入了红色文化中不怕牺牲的优秀基因。1935年,理琪受委派接任胶东特委书记,在“一一·四”暴动失败的负面影响和国民党残酷的镇压下,理琪不顾个人安危,走村串户,寻找失联的党员,试图恢复党组织、发展革命新力量。次年,理琪被叛徒告发,在狱中大义凛然,经受住了万般折磨,仍然不改共产党人的信念。抗战爆发后,理琪得以保释,重新领导胶东抗日武装工作,成立了山东第三军,翻开了胶东军民抗战的第一页。在整个抗日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的领导组织下,共产党人出生入死,赢得了民心,建立起了全国民主政权最稳固、全国经济实力最雄厚和全民革命文化最活跃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战形燎原之势点燃了星火。共产党人带领胶东人民奋起抗日,胶东人民也具备红色的革命觉悟,坚定了共产主义的正确路线,排除万难,跟共产党走红色道路[3]

三 解放战争时期以大局为重的支前精神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状态。胶东地区的共产党人不辱使命,肩扛民族大义,发扬共产党人的忠诚担当、视死如归的精神,弘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民族于危亡”的意识,积极组织胶东民众积极参与抗战。从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到后来中共胶东特委组织胶东人民奋起反抗,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第一大队,再到成为胶东一支迅速强大的武装力量;从雷神庙打响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到挺进东、西、南、北海的其他沿海地区,再到巩固了坚定的抗日后方,在共产主义真理的感召下,胶东人民英勇参战、不怕牺牲,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

灰色模型预测的优点是利用较少的数据,就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在信息贫乏、数据少时,相对于其他预测方法有其独到之处。灰色预测模型有很多,可以统一表达为GM(h,n)。通常情况下,在建立灰色模型进行预测时,较适合的模型应为单个变量模型,即GM(1,1)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变量、一阶微分的数列预测模型,预测起来较简单有效,应用领域比较广泛[2]。

四 多种精神汇聚成为胶东红色文化

胶东红色文化是胶东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革命志士、共产党人共同创造出的文化,包含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胶东的红色文化由来以久,从新文化思潮开始,尤其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受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的熏陶,得到了快速的传承和发展[4]。胶东半岛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既有革命遗存、后人为革命先烈而兴建的纪念场所等,也有随处可见的、不同形式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与弘扬的活动。胶东地区的红色文化精神与“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进程有直接关系,胶东的红色文化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胶东儿女,给予他们勇于斗争、相信真理的勇气,赋予了他们赤诚的爱国之情和甘于奉献的责任感,这些都构成了胶东人民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胶东的红色文化精神不仅在过去的历史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时代更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教育作用。忘记过去等同于背叛,优秀的红色文化精神不仅在沉渣泛起的旧社会发挥着极大力量,在新时期更加值得研究者去深挖、学习,提炼出更好的文化精神,把这种精神力量注入到思政教育中去,启迪学生的红色思想,让学习者可以做到居安思危、感同身受[5]

五 结语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这个地区、城市长久以来凝结的优秀文化底蕴。胶东半岛受地域、文化、经济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孕育出了胶东人民勤劳、勇敢、创新、奉献的精神,使得胶东人民在推动近代历史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给胶东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遗产。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期,胶东半岛的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胶东的红色根基不能丢,胶东人民必须秉承着这种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挖掘和传承胶东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胶东半岛的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以红色文化促进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胶东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和市委联合编著.胶东红色文化丛书[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12).

[2] 烟台市红色文化办公室和烟台市档案局联合编著.胶东支前[M].黄海数字出版社,2015(5).

[3] 周振彦.弘扬革命精神汇聚前进动力打造胶东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J].党员干部之友,2017(12):19.

[4] 庞红梅.大数据时代胶东红色文化品牌的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432-433.

[5] 侯仕福,宗永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研究述评[J].教育现代化,2017(12):169-170.

本文引用格式: 陆文,孙猛.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222-22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10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项目《胶东红色文化进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陆文,女,汉族,山东长岛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