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_姜美叶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_姜美叶

姜美叶 山东省即墨市新兴中学 266200

摘 要: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是能够影响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中国古诗文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古诗文教学的激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古诗文的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同时,提高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语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古诗文教学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极其相关。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浓缩的精华,对初中生的未来的人生有很大影响。但是现如今的初中古诗文教学却存在很大弊端,既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又阻碍学生语文接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改善现有的古诗文教学现状,促使初中学生在学好古诗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就现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可以绽放异彩。

一、古诗的韵律之美,值得我们探究

古人在作诗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诗句的押韵和节奏感。因此,每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都是由于其含义简单但深刻,节奏顺畅且明快。古诗文在语言文字上的音乐节奏般的韵律,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与节奏相契合,抑扬顿挫,无不彰显着古诗独有的美感。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抓住古诗文韵律极强的特点,重点对古诗文朗读训练进行教学。朗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作品的含义,还能增强古诗文学习的语感。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大词人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从而尽可能地感受作者在词创作时的心理情感变化,即从苦闷到心心向往,再到矛盾重重,最后豁达看开的情感变化。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后,教师再对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文字进行重点分析,那么学生对这首词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学生在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习古诗词。

二、古诗的意境之美,值得我们用心感受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由自己的梦想和身处的现实进行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古诗文学习中,正确地感受古诗的意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还可以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而如何把握古诗意境却是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过程中,“月”作为作者创造的意境,就值得我们去用心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进行探讨和自由交流,对“月” 进行评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引导和点评为主。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点中,将“月”就是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理解得非常到位。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古诗的内容之美,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剖析

要想从根本上理解古诗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应该对古诗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剖析,用心去聆听作者心声,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排挤、郁郁不得志而后创作出来的。苏轼的一生是充满挫折的一生,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不能一帆风顺。所以苏轼在诗歌创作时,常把自己对生活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融入到诗词中,借此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经历了一系列的颠沛流离,苏轼更想要的却是普普通通的田园生活。词中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这首词的结尾,不正是想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以及自己不得志的内心苦闷之情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让学生完全诵读,领略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并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对作者处世心态的领悟,不仅可以增强文化底蕴的积累,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比如,学习《关雎》时,《诗经》由于对于我们来说年代久远,教师在授课之初应对创作背景进行全面解释。并将《诗经》的全貌进行解释,如一共收录了多少篇,分为多少类等等。在学生通读《关雎》全文之后,教师用浅显的语言,将本课进行翻译,使学生尽快了解《关雎》的内容和含义。学生在对此有了整体感知之后,再对其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学生就会非常容易领会。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向学生提问:开头用“雎鸠”是为什么?男主人公知道“求之不得”后,又是什么表现呢?通过问题型引导方式,学生能在深入剖析诗歌的同时,领略《诗经》之美。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是能够影响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中国古诗文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古诗文教学的激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同时,提高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语感,另一方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昕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2]吴荣永 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88-89。

论文作者:姜美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论文_姜美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