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_杨苠

杨苠(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中医医院 617200)

【摘要】目的:探析带状疱疹运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更昔洛韦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更昔洛韦和复方甘草酸联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2 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痊愈时间、止痛时间以及结痂时间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复方甘草酸苷和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带状疱疹、更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2-02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机体免疫缺陷或者紊乱有关[1]。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带状疱疹时,通常以药物为主,但是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差,并且疗程长。因此,本文对带状疱疹运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 例。对照组中23 例为男性,20 例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6±5.3)岁,发病部位:20 例为胸背部、10 例为下肢、13 例为上肢;观察组中25 例为男性,18 例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8±5.5)岁,发病部位:21 例为胸背部、8 例为下肢、14 例为上肢。两组的发病部位、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单一更昔洛韦治疗,即运用0.5g 注射用更昔洛韦(生产厂家:南京臣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550,规格0.05g)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8h/ 次,1 个疗程为7d。同时,运用1mg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隔天1 次,连续给药7 次,并给予患者口服维生素B1,对于合并渗液者,可以选择炉甘石洗剂外用,2 次/d。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即运用5% 葡萄糖注射液200ml+40ml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475,规格20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 次/d,1 个疗程为1 周,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①痊愈。患者的疼痛、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完全消失,且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②显效。患者的疼痛、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基本消失,且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③有效。患者的疼痛、临床症状在治疗后明显改善,且出现轻度不良反应;④无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在治疗后无任何变化[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5 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数据,运用t 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对比,运用X2 检验组间疗效对比,以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2.1 两组疗效对比2 个疗程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其目的主要为预防继发感染、减轻疼痛、抗病毒以及减少并发症,常规治疗包括运用阿昔洛韦抗病毒、口服维生素B1 以及泼尼松口服等,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一些免疫能力低下或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往往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3]。复方甘草酸苷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解毒、调节免疫、抗变态反应以及抗炎的作用,不仅可以对病毒从感染性细胞扩散至未感染细胞进行抑制,还可以对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的增殖进行抑制,对干扰素的产生起到诱导作用,使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使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对细胞膜进行保护,使脊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减轻,从而避免出现后遗神经痛[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由甘草酸、苷盐酸半胱氨酸以及甘氨酸构成,具备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可以对游离的花生四烯酸进行阻止,对释放的肥大细胞进行抑制,抑制超氧阴离子和补体,对血清中干扰素的生成起到积极的诱导作用,对炎症过程进行抑制,使病程缩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且疗效高,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临床上给予带状疱疹患者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可以使疗程缩短,获得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钟莉芬, 徐寿平.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2 例[J]. 中国药业,2013,11(9):57-58.[2] 彭才智, 鲁英, 何慧, 梁晓红.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12(5):409-410.[3] 刘劲松, 罗丽敏, 刘菡, 徐俊涛.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11,24(5):42-43.[4] 刘亚.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1(8):149-150.[5] 张冬云, 张春敏, 魏国, 史永俭. 窄谱UVB 联合更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12(5):344-346.

论文作者:杨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_杨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