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盲”盲而不乱——小学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陈新颖

“古文盲”盲而不乱——小学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陈新颖

福州市仓山区第五中心小学 福建省 福州市 350008

摘要:当下国学经典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国学班”“孔子学院”也随之进入了小学校园,然而面对“古文盲”的小学生国学经典课堂该如何开展?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国学经典的学习?本文就小学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阶段;国学经典;教学方法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读书要读经典”。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历史结晶,承载了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它处处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孔子学院”“国学热”的流行,国学经典也悄然进入了小学的课堂。然而国学经典阅读又有别于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阅读,那小学国学经典课堂该如何开展呢?通过这几年不断的探索、发现,现将小学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方法探究如下:

一、抓住特点、目标分层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具体成长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异。小学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每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量以及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目前我们从纵向上将小学阶段划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因此在进行国学经典教学时要抓住这三个阶段,结合学生的学情将教学目标分层。

(一)低年级(一二年级)。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国学经典,可以选择蒙学经典如《弟子规》《笠翁对韵》《三字经》等行文短小,结构对仗,朗朗上口之作。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受到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往往押韵对仗的蒙学在朗读上更容易被接受。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以诵读为主,不必拘泥于逐字逐句的文本解释。

我曾经听过一节低年级的国学经典课,课堂上教师用华丽的辞藻装点过渡,时而引经据典,时而谈古论今,在场的听课教师都被任课老师的渊博学识所折服,然而学生却是“哑口无言”除了崇拜的“哇”以及机械的“是”“对”几乎没有其他的言语。究其原因,任课老师没有备好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尚且不足,对国学经典,对中华传统文化必然是知之甚少,而教师却急功近利的想要把这些硬塞给孩子,那后果必然是“消化不良”。

“蒙以养正,圣功也”。因此低年级的国学经典课堂选择符合本学段学生特点的蒙学经典,以读为主,注重积累,所谓,从读中悟,悟中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用绕梁的读书声,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浸润心灵。

(二)中年级(三四年级)。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文章——篇幅较短、文义较浅。如《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等。根据阶段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诵读仍然占重要位置,但是文本的解析也要相应的渗透,但不是一味逐字逐句的上成古文课,而是要与诵读结合起来,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做到不求甚解,只求感悟。

(三)高年级(五六年级)

这一阶段国学经典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识字基本不成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借助学习工具等基本的文义也能了解,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可以侧重情感体验,进行精神层次的洗礼,如《大学》《史记》等。在积累感悟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启迪学生情感体验,适当时可以对文学、文化进行知识渗透。

二、抛砖引玉,内外结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其所述之广博,其精华之浩瀚,并非区区一课能蔽之。课堂上的时

间毕竟是有限,如何让有限的课堂容量最大化?我认为“引”是关键。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堂以主题为线索连接课堂内外,国学经典的课堂以兴趣为“引子”架起课堂内外的桥梁。如:时下比较热门的一种“引”法——飞花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模仿的是《诗词大会》的形式,进行古诗群文教学。选取一篇课内古诗作为文本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朗读与品读的方法,学会抓住诗眼把握情感。当课内教学学习完毕后教师播放“飞花令”视频,过渡到:幽幽历史长河,多少悲欢离合?今日我们品鉴了李白的离愁别绪,明日你又将分享何人爱别离苦?请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关于“离别”的古诗,下节课我们进行小组“飞花令”比赛。其实我个人建议学习不应到此结束,“飞花令”的比拼可以贯彻到课前十分钟的积累环节,由获胜组规定下一次“飞花令”的主题,进行比赛。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孩子比赛的形式都是能够激起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飞花令”这一“引子”把课内外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将国学经典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

同是追求量的积累,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和老师都是功利性的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而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知识积累也只是存在机械性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可是借用“引子”巧妙的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必然是大幅度提升,家长老师也轻松,孩子也没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巧用多媒体,激发热情

多媒体教学古已有之,教师借助文本、声音、图片等来向学生传递信息。作为一名当代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一项必修技。一位教师如果能熟悉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复杂、繁琐、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播放出来,让学生直观体会,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国学经典的课堂上效果更甚。

所谓国学经典,必然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对象进行学习与传承。而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不必谈及古文知识。家庭条件稍差一些,甚至上学前都未接触过古文,学习起来一定存在许多困难。其次,大部分的国学经典都是“之乎者也”,文义较深,对于小学生而言读起来难、理解起来更难。处处充满了挫败感,自然没有什么兴趣了。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对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一年级教学《弟子规》时,有多媒体和没有多媒体的教学课堂对比是很明显的。我们班级的对媒体也许是使用年限较久了,常常出现问题,多媒体可以正常使用时,我的课堂时导入都是以“弟子规”的音乐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拍手一起唱,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复习环节也是采用比赛的游戏环节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带领学生熟读之后,由学生自己提问不懂的句子,把这些疑惑记录在黑板上,教师不急着做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出示本节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自己动脑思考。视频播放完,小组讨论解决黑板上的问题。随后教师链接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国学经典的教学课堂轻松愉悦,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积极性高,参与度也高。然而没有多媒体教学,几乎成了教师的满堂灌,不能让课堂太沉闷,于是播放视频的环节变成老师讲故事的环节,这样一来教师的话多了,学生的话就少了,学生学习就被动了。

现代教学就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传统文学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走进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用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必然会祈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学经典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加以传承和发扬。当历史的交接棒传递到我们手中时,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毫不犹豫的接过,并努力加强自身素养,不断探究国学经典教学方法,用最好的方法传递最美的文化,用最好的课堂浸润最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小学国学教材编写发展趋势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14年第4期.

[2]王家军.论小学语文国学经典阅读[M].当代教研论丛,2014年09月.

[3]秦李香.让小学生爱上阅读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54期.

[4]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M].学周刊,2015年第2期.

[5]郑素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国学经典[M].学园,2015年第21期.

论文作者:陈新颖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古文盲”盲而不乱——小学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陈新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