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芍药汤加减治疗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可

长沙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观察加味芍药汤治疗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芍药汤加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结果:各组症状评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汤对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湿热型;加味芍药汤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肛肠科就诊的常见病,发病率在中国较高,与其他肠病相比较缺乏组织学、形态学、以及相关微生物学及生化代谢指标异常等器质性疾病的证据。IBS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但是尚未给出明确的病理解释,临床表现又与腹痛、排便、进餐、体质下降、营养状况变化、腹泻、便秘等密切相关[1]。故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不定型(IBS-U)[2]。

肠易激综合征兼有腹痛、大便粪质清稀或者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症状,故中医常常将肠易激综合征归为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临床分型也以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等证型为主[3]。笔者应用加味芍药汤治疗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长沙市八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 6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9岁;病程8-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结构和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

IBS罗马Ⅲ诊断标准 [4]:腹痛不适反复发作,症状每月至少出现3天,连续发生3个月(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合并有以下2条或多条情况:(1)症状在排便得以改善;(2)排便频率发生改变(即>3 次/d 或<3 次/每周);(3)粪便性状以及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符合脾胃湿热证主症:①.腹痛泻泄;②.泄下急迫或不爽;③.发作时可伴有肛门灼热。次症:①.发作时可伴有胸闷不舒,或烦渴引饮;②.口干口苦;③.舌红,苔黄腻;④.脉滑数。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医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②.年龄在16岁以上、50岁以下者;③.符合研究条件并自愿接受患者;④.患者观察前15天未用过抗生素、益生菌、止泻药以及其他中药汤剂等药物。

1.4 排除标准:

①.诊断不能符合上述标准者。②.近1月服用过抗生素、益生菌、以及其他中药汤剂等药物受试者。③.身体条件不允许,合并严重疾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等。④.年龄不符合的患者。⑤.凡有以上情况者,皆不纳入研究。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所有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均录入临床调查表,由我科医生专人询问填写。

对照组:予以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290,0.1g/片),每天3次,一次2片,10天为1疗程。

治疗组: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基础之上,口服加味芍药汤。处方:白芍 20g、黄芪20g、赤芍15g、黄芩10g、黄连10g、槟榔5g、木香5g、五味子5g、白头翁20g、甘草5g(所有中药均在长沙市八医院中药房购买)。水煎2次,每次煎煮25~30min,共煎取药液400mL,一日一剂,分早晚服,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2.2 疗效判断标准[5]

显效:用药后症状消失,症状积分较用药前下降≥70%;有效:症状减轻,症状积分较用药前下降≥3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症状积分较用药前下降<30%。

2.3统计学方法

建立 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0.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症状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腹泻评分标准[6]

注:与对照比较,*P<0.05,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以及其他因素导致[3]。肠动力异常主要是由于食管、小肠、结肠等出现异常。食管收缩异常的患者往往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概率较高。而小肠运动的快慢,也与肠易激综合征有着明显的关联,小肠运动加快时易引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小肠运动减慢了则相反。结肠运动在基础状态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乙状结肠腔内压力降低,其他各段结肠蠕动增强伴有腹痛。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状态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等,内脏组织对于刺激的感受性增强。疼痛敏感的患者是对于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增强以及感受阈值降低,痛觉异常的患者主要指的是在正常人不引起疼痛的刺激往往能诱发IBS患者疼痛。其他因素主要是肠道炎症与肠道免疫变化、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脑-肠轴两个系统的协同作用,也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肠道运动。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能对消化道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

作用:可通过抑制细胞膜钾离子通道,产能生去极化,从而提高平滑肌的兴奋性;又可通过阻断细胞膜钙离子通道,抑制钙内流,从而抑制细胞兴奋,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7]。平滑肌在运动亢进时,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可通过激活外周μ、κ和δ阿片受体,释放胃肠肽如胃动素、肠血管活性肽及胃泌素等,从而抑制平滑肌运动,阻断胃肠道传入神经,提高病理生理条件下的内脏痛觉阈值,减轻腹痛症状[8]。

中医认为,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湿热损伤脾胃;情志为病,气滞郁结,以肝为甚,日久肝气犯脾,加重湿热内阻;日久失治,损伤肝脾等所致。脾气不升、湿热传导至大肠则腹胀、腹泻;气机血脉不通则痛;大肠传导失司则便秘。因此,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位在肠,湿热困脾和肝气犯脾障导致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生重要病因病机。加味芍药汤,君为白芍,佐以黄芪、赤芍,起到柔肝理脾、益气健脾、调和气血、止泻痢腹痛的目的;古人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加之配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祛除湿热之邪;木香、槟榔发挥行气导滞之功,气行则腹痛腹胀则减,同时助益祛湿;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涩精止泻,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加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行气健脾、柔肝止痛、清热利湿、化滞止泻之功。

本研究显示加味芍药汤对于方治疗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相关实验性研究。

参考文献:

Longstreth GF,Thompson WG,Chey WD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Gastroenterology [J]. 2006,130(5):1480-1491.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25(7):1062-1065.

[3]卞立群,陈婷.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模式分析.环球中医药[J].2015,8(1):119-123.

[4]张鸣鸣,姜敏.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2009,

17(24):2484-2490.

[5]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结合诊治方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1):66.

[6]陈玉娟. 四神丸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45 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6).

[7]陈 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09,15(7):815-817.

[8]黄鸿燕,万幼云.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源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6):330-332.

作者简介:李可,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肛肠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论文作者:李可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  ;  ;  ;  ;  ;  ;  ;  

加味芍药汤加减治疗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