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以川西林盘乡村改造为例论文

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以川西林盘乡村改造为例论文

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
——以川西林盘乡村改造为例

李杨子 马海霞 孟春羊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当前乡村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参与式设计方式的实践与理论意义。同时,以“川西林盘”为例,从定位乡村发展类型、景观特色、资源整合等内容出发,参与其中进行访问调查,最终由村民决策,使乡村建设更加宜居便民。

[关键词] 参与式设计;新农村建设;乡村改造

当前,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根据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概念,明确乡村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主要目标,成为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方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基于此,乡村改造成为重中之重。

2015年,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增速首度破“7”,“三期叠加”效应明显。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乏竞争力,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寻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等新老难题。

②河道治理和城市水系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提速。晋城市城区完成了东西两河治理和清水复流工程,阳城县完成了获泽河改造一二期工程,沁水县完成了县河治理工程,高平市完成了丹河一期治理工程。完成了 《沁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成立了沁河综合治理项目部;城市水系建设列入晋城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花园头河水系治理开始实施;沁河的重要支流——长河河道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晋城市政府出台了《晋城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全市河道采砂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在此背景下,各地大兴乡村改造之风,但因缺少对乡村认识的深层次理解,缺乏和村民之间的互动,将乡村改造当作了纯粹的物质建设,设计模式笼统,没有与乡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形式主义风气盛行,造成改造形式单一重复,丢失地方特色文化,缺少艺术感应力的同时也无法做到与当地村民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冲突矛盾,不仅在改造上造成不必要的困难,也使改造后的成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参与式设计方式,将其融入乡村设计中。通过融入村民的生活,了解村民的需求和看法,体验和感受、提炼出村民的情感和故事,从新的角度把握乡村改造,使村庄的改造更具有独特性和完整性,以此规避在改造乡村的过程中造成单一片面、缺少内涵支撑等问题,使设计方式更加合理,同时具有说服力,这是对乡村改造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1 参与式设计的内涵

1.1 参与式内容

参与式模式是对传统规划的反思,是在质性研究下进一步形成的方式,而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之下,使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存在的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进行直接交往接触,了解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1,2]。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该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3个部分——收集资料、聚焦资料、分析资料[3]

较为突出的乡村改造问题是在改造中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破坏、特色风俗的遗失以及生活传承的缺乏。各地区在改造中追求一味的面子工程,在建设中操之过急,热衷于利用乡村的元素符号装饰立面、美化建筑等;或者在改造中全盘照搬、刻意模仿,忽视不同乡村的真实情况,使得建筑与道路风格重复,千篇一律,最后惨遭废弃;乡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参与者过多导致思想协调难度大,没有统一的定制目标导致后期改造存在分歧,最终成果也无法呈现出来。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缺少对乡村文化精神的探索,过于单一片面的设计丢失了个体特色,最终造成乡村改造失败。

而参与式设计是以使用者为主,是设计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主设计方,整个设计过程由使用者主导;专业者是设计的促成者,协助使用者完成设计,是场地参与者的一员,与使用者直接接触对话,合力共创,做出符合在地需求与认同的设计;这是一种以改善场地使用者生活品质为优先,多方合作互助的设计形式[4]。通过专业者的在地研究与场地使用者的积极参与,专业者与使用者的积极互动来完成设计,以这种形式做出来的设计较为真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2 乡村参与式方法与步骤

除此之外,招股书显示,米奥会展主营境外办展业务,以美元、欧元结算为主,其2015年-2017年汇兑损益分别为224.06万元、121.87万元、-322.38万元。今年4月以来,美元持续走高,若人民币持续贬值,米奥会展采购成本则上升,结算时造成的汇兑损益将进一步扩大,恐将对今年业绩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2.2.1.2 访谈问卷。根据一周内对林盘内的乡村进行走访问卷后,得知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人口流失严重,多为留守老人及孩童,相关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导致青年外流;卫生管理存在问题,化粪池及水渠随意挖填,垃圾处理点不明确;房屋空缺,部分老旧房屋占地浪费土地,没有得到合理运用;村民缺少自主管理意识,没有形成自治发展的长期策略,需要进行激发及引导;传统文化的遗失,当地乡村以客家文化为主,经过时间的推移已经消失殆尽。

对以上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得知:首先了解整体空间,与村民互动分享空间感受;其次进行访谈去认识乡村,了解村民的需求;然后将材料汇总转化成简单明了的剧本,以具象的方式进行呈现;再次进一步将故事变为场景,与村民产生共鸣;最后进行意见的归纳,最终整合层层推进形成方案。

1.3 长期阶段性

在参与式乡村建设中,参与式设计是具有阶段性的,需要根据长期的了解互动与资料收集,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能切实解决乡村问题,满足村民需求。在初期调研阶段,需要融入村民生活中,收集各类基础资料,从中提炼出当地乡村特色文化与习俗,了解村民所想,明确村民所需,为保证后期工作能顺利开展做好前期规划;在中期分析阶段,根据资料的汇总,创建沟通平台,与村民进行互动,开展各类活动,打破与村民的隔阂,使其共同参与到乡村设计中;而后期总结阶段,将提出的各类乡村问题以及其他延伸的问题进行商讨,与村民共同规划设计。

2 村民为主导的参与式设计——以川西林盘乡村为例

2.1 川西林盘概况

2.2.1.1 融入生活。作为外来者,要想熟悉乡村,就要先融入乡村生活,游走熟悉周边环境空间,观察各个区域村民的活动和感受。经观察发现,村内多为老年人,以接触老年人群体为突破口,以义工身份驻村观察,开展了树下聊天、农田劳作、家中做客等一系列活动,建立了与村民之间的信任关系,实现第一次村民参与式互动,了解了当地习俗文化,为驻村工作做铺垫。

参与式设计不仅仅是手段,更是利于乡村自我发展概念的一种延伸,是设计师在进行乡村设计时需要经历的设计方式,便于深刻地认识乡村。参与式设计可分为5个方法与6个步骤。

2.2 实践历程

2.2.1 前期调研阶段

川西平原的林盘总数大约有20万个,主要分布在成都市。成都市有林盘约14万个,占地面积将近7万hm2,总人口约450万。这些星盘棋布的林盘,是由成都平原的道路、水系、耕地、林地及台地丘陵等要素形所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其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川西林盘通常以村落聚居为单位,分布方式较为分散且类型多样,主要类型为农耕型、产业型、旅游型等自然村落,以此作为参与式实例进行乡村改造。

那么,怎样做规划呢?首先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比如,带纪律不好的班,有规划意识的班主任,把它当成研究课题。第二,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比如,长期目标是成为班主任工作专家,短期目标可能是研究班级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法,积累一手实践素材。第三,突出重点。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会有所不同,工作也要有所侧重。

在乡村改造中,尤其是以参与式为设计方式的改造中,设计师要完全融入乡村生活,首先需要放下对于乡村的各类成见,把自身放在与村民同等的平台上交流理解,从局外人到村里人,融入村民的生活劳作中;其次,当熟悉了乡村之后,开始收集村中的文化与故事,将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展示给村民,展示面从个人到集体,站在对等与公共的角度去获得反馈的信息;然后,当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后,开展全村性的互动活动,如签名贴、分享会、交流巷等,进一步拉近设计师与村民的关系,做到无障碍沟通,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村民的真实需求,延伸出隐藏问题的解决方式,更加符合村民所想;再次,以此为基础进行与村民的共同设计,将其心中的愿景以模型或图片等方式展现,在其上进行勾绘标记,设计师作为协调人员进行辅助,将村民的需求具象化展示;最后,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和深化,落实最终的设计方案。这5个方法是设计师在进行参与式乡村设计中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实现与村民的相互理解,从而确定适合双方的理想方案。

3.1.1 传统特色文化缺失。当今乡村改造存在诸多问题,相比于“城乡二元体制”发展中城市具有完善的发展体系,乡村规划则存在巨大的漏洞,在改造中缺乏对于乡村情况的具体了解,主观性和片面性较强,从而导致改造后延伸出一系列矛盾问题。

让村民与设计师直接进行接触,就乡村设计意见展开对话,让村民切实参与到设计方案决策过程中来。我们切实地了解了村民的真正需求,在参考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

2.2.3 最终规划阶段。交流活动结束后,进行村民意见的整合,标明主要问题进行深化分析,制定好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在改造期间,设计师与村民共同吃住、相互合作,从道路的美化、建筑的墙绘、空间的排布以及小品的建造都体现出双方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将讨论得出的规划方案加以体现,展现出以参与式设计模式进行的乡村改造流程与成果。

3 乡村改造状况

3.1 存在的问题

2.2.2 互动交流阶段。熟悉乡村生活后,开始活动的准备。进行场地和道具的租借,完善现场布置,在布告栏张贴告示进行宣传,将前期收集的乡村故事、趣闻和生活点滴以照片、投影和模型的形式展出,通过展览交流将信息传递给村民,调动村民热情,与之共同参与讨论乡村的设计。从个体的了解到集体的分享,去倾听孩子的叙述、记录老人的讲解,将这些收集的信息转化成故事剧本,提炼出值得挖掘的要素,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让村民能读懂、理解和感受,将整个故事变为一个大场景。更深刻地了解川西林盘乡村村民的所需所想,为乡村改造指明了大方向,纠正了前期主观错误意识,使得改造更加完善。

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含义或习惯性表述是不同的。因而,译文虽然使用了原文的修辞格但做了一定改动。例如:

创新是品牌经营维护当中最为有效的策略,而且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阅读推广理念创新、技术支撑平台创新、活动设计创新、品牌管理创新、服务形式创新、阅读推广管理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品牌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

对一个经营农药的公司,产品质量不能有半点马虎,只有好产品才有长期的市场。农资经营者如果不扎扎实实的在做好产品上下功夫,而采取偷工减料,投机取巧,只看眼前利益,企业是不可能做长久的。

3.1.2 乡村空心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空心化问题开始浮现,空心化不仅是人口的流失,更是耕地的荒废、宅基地的闲置、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在财力、人力、物力都缺少的情况下,各项资源分配有限,导致无法留住人口,使得留守乡村人口多为老弱病残,青壮年涌入城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到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针对资金、土地、产业、人口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培育新兴产业,激发要素市场,拓展稳定发展渠道,将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促进乡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最终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3.2 发展潜力

3.2.1 乡村优势。我国乡村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合理运用大量空闲土地与宅基地,结合旅游业与市场产业的开发,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挥其优势,联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激发出乡村优势。

3.2.2 政策支持

3.2.2.1 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乡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我国自此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乡村发展。

3.2.2.2 国家艺术基金。作为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由中央财政拨款支持。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乡村文脉基因,2019年将《历史文化名村设计人才培养》作为立项,提出培养历史文化乡村设计人才,进一步加快了乡村建设步伐。

3.2.2.3 地方乡镇。不同地域的乡村发展具有多样性,为了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大力改善民生,将地方政府和村委会进行联合。具体落实当地乡村发展、农业优势、人才培育等,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地方政策措施,最终使乡村农业做强、开拓市场、乡村美化、农民富裕。

4 结语

我国对于参与式设计乡村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经验论证和理论体系。关于本文的参与式乡村改造论述中,更加侧重于感知感触,使设计带有温度且更具人情味,不仅是为乡村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方向,更是延伸对乡村改造的推广、发展和应用,参与支援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姜莹.论参与性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3.

[2]叶敬忠,杨照.参与式思想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6(7):38-43,49.

[3]林毅夫.关于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农家科技,2008(6):4-5.

[4]魏娜,宋佳琦.浅谈参与性设计[J].数码设计,2017(6):136-137.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3-21-3

基金项目: 四川音乐学院2018年度院级研究生“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以川西林盘乡村改造为例”(CYYJS201820)。

作者简介: 李杨子(1991—),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马海霞(1994—),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孟春羊(1993—),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标签:;  ;  ;  ;  

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以川西林盘乡村改造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