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安全运行是电网运行过程中最基础的要素,对供电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灵活运用电气安全运行管理手段,加强电气安全技术和相关的管理防范措施,确保供电的持续可靠运行,实现其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本文对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设备;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电气安全会涉及到一个很广的范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不能离开电气化的应用,由于电气系统设计越来越复杂,可以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造成电气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一些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威胁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其次,电气安全与其他安全相比,其综合性更强,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能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以电气安全为目标,全面建立和完善电气安全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才能逐步加强电气安全使用过程中的防范意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用电系统的布置,让人们的用电安全意识逐步提升,加强在用电过程中一些安全防范措施的使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整合各方面资源,增强电气安全,同时加强各领域在工作过程中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加强电气安全。
一、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发生原因
电气事故可以按照发生的形式、发生时的电路状况、事故的严重性以及伤害程度来分类。例如灾害的发生形式有设备事故、人身事故、电气火灾及爆炸事故;按发生时的电路状况又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及漏电事故;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对人身伤害的程度分为死亡、重伤、轻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有四种,即触电事故、雷电和静电事故、射频伤害及电路故障。简单来说,触电事故就是当人们的身体触及带电体时因电流流过人体而遭受到的人身伤害事故,过量的电流会导致人身受到极其严重的伤害,这也是电气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雷电和静电事故是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释放电荷能量引起的,无论是雷电还是静电事故,都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严重时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射频伤害即常说的辐射伤害,这是由于高频电磁场会释放辐射,而人体的各个器官在辐射的作用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电路故障是由于线路或设备故障使电能在传递、分配等过程中失去控制,不仅会损坏电气设备,严重时更会危及人身安全。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一)隔离带电体的防护措施
(1)绝缘。绝缘的情况指的是通过一些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可以隔离带电体或者是电位不同的导体,这样可以让电流顺着一定的线路进行流通。良好的绝缘性能是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正常运行的一个保证,也是避免出现触电事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绝缘材料在一般情况下还能够进行冷却散热、对机械进行固定、支撑和储能,还有对导体进行保护等作用。
(2)屏护。屏护指的是通过屏障、遮栏、箱盒等一些物件把带电体与外界进行隔离。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若是不方便通过绝缘包裹或者单靠绝缘层不能确保安全场合足够的安全,可采取屏护的方式进行保护。
(3)间距。为避免人体触碰或太过接近带电体,或避免一些车辆或者是其他物体碰撞到带电体,另外还需要防止出现各种短路、火灾和爆炸等情况,在人体与带电体、地面间都应该保持一个足够的距离,这种距离在电气领域也被叫做电气安全距离,简称间距。这种间距的大小情况由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还有安装的方式等因素来综合决定。
(二)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的作用在于防止触电事故,是一些特定电源供电所专门采取的电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电压的上限,比较低,也就是说在两个导体之间或者是任一导体与地间的电压比较低,在一般条件下,都小于50V。
(三)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指的就是在正常的条件下不带电,而当绝缘的材料出现损坏的情况后或其他的条件下出现带电的金属部分(也就是与带电部分绝缘的金属结构)通过导线和接地体进行可靠连接的一种保护接线的措施,也可以简称做接地。接地装里:第一、接地体。接地体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个大类。第二、接地线。也就是让接地体与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进行连接的部分,分为自然接地线和人工接地线两种或者可以分为接地干线与接地支线两种。第三、如何进行接地装置的正确安装与连接。在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对人行道和建筑出人口附近进行避让,在电气设备中,接地支线需要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进行单独相连,不可以进行串联连接。在接地干线中需要有两处与接地体进行连接。
三、电气安全防范措施
(一)加强电气安全管理
加强电气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首先,电厂要建立起电气设备采购阶段的信息数据库平台,及时反馈设备的购置情况,推进设备流通效率,在确保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的成本投人。其次,对采购的电气设备进行分类划分和分级评估,准确区分运行状态不良的设备并对其重点追踪,实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缺陷数据。最后,电气设备管理人员要树立起坚定的安全责任心意识,切实履行定期检修维护的工作,及时发现电气的不正常运行故障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处理。
(二)加强人员技术管理
首先,相关的班组人员要注意将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融人到平时生产的操作当中,定期进行现场安全培训技能大赛,激发起员工的安全运行管理积极性,并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分批次培训。其次,严格参照相关的班组考核规章,制定切实可行的周期计划,建立起量化的目标值,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进行跟踪考察,对考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记录。其三,要建立起高效统一的班组管理平台,对各班组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保证各班组之间安全运行管理数据的及时沟通和资源共享。其四,要建立完备的电气设备信息登记制度,方便相关设备维护人员对闲置设备和投人使用设备的分项管理。
(三)完善电气运行体系结构与制度
要逐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简化管理层级分配,不断完善电气安全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员工的高效配置。具体来说,相关企业要建立起高效灵活、分工明确的层级管理机构,将安全运行管理机构自上而下设立三个等级:第一级,中心控制站;第二级,生产技术部、安监部、检修部;第三级,检修班组、运行班组、安全管理员。这三个级别之间层层细化,将安全责任义务由整体至部分再到个人层层落实,可以有效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与企业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用电事故对人身和企业造成的伤害,就要增强人们对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知识,提高用电安全意识,学会在出现用电事故时使用正确的防护措施,这是每一位从事电气工作人员要掌握的知识,是提高作业安全、优化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思齐,柳玥竹,姚於奇.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维护[J].南方农机,2016,(07)
[2]李杰.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20)
[3]李楠.浅谈低压电气供配电及设备安全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01)
[4]张鹏,任建文,刘晓凤.探究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养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
论文作者:诸宏祥,陈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电气论文; 事故论文; 电气设备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班组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