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李小艳

(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23302)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5例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6月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21-02

肺结核病仍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传染病,占传染病死亡原因第一位。耐多药结核病[1]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结核病,资料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新增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约29万,居世界发病率第二位。耐多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大,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2016年起我院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0.6±18.9)岁,病程平均(1.1±0.7)月;25例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51.3±19.1岁,病程平均(1.3±0.9)月。上述患者均经细菌学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诊肺结核,痰培养药敏试验显示患者为耐多药结核;排除精神异常、患恶性肿瘤等不宜纳入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医保方式、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内容 (1)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原因:服用结核药物不合理、剂量不足、方式不当,未按疗程服药、不规则服药等是产生耐多药结核的重要原因。(2)耐多药肺结核的危害:造成结核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病情进行性进展;增加治疗费用;增加家人及他人感染的机率;影响抗结核药物临床使用寿命,不利于结核的防控。(3)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遵循抗结核药物服用原则是保证治疗效果、避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关键,让患者知晓“早期、规律、适量、全程、联合”的服药原则及其重要性。(4)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护理人员应详细解释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其心理预期;指导患者正确应对不良反应,如轻度不良反应对机体损害不大,不必停药治疗,重度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勿自行停药。(5)消毒隔离指导:患者痰液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勿随地吐痰,痰液应包于纸内并焚烧处理;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应戴口罩进行隔离,咳嗽、打喷嚏时遮挡口鼻;保持房间通风,常晒被褥等。(6)定期复查:痰标本为早晨漱口后,用力咳出的气道深部的痰液;遵医定期复查胸部X片、肝肾功能等,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发现药物不良反应。(7)生活指导:饮食富含优质蛋白、热量、维生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充分休息,适量运动;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咯血时卧床休息。

1.2.2心理护理 (1)心理评估:依据患者病情、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对患者进行全面心理评估,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为心理护理打下基础。(2)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接触,尊重患者人格,建立相互信赖的治疗性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焦虑、恐惧、对治疗效果不确定性等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支持性心理护理:患者脱离原熟悉生活环境,长时间隔离治疗,多产生孤独、寂寞甚至绝望感,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多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语言,使其以客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4)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回访患者,了解患者治疗效果、服药情况,让患者感受到关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6月治疗依从性的差异。依从性观察指标[2]:(1)严格按医嘱服药;(2)不擅自停药;(3)定期复查;(4)良好的心理状态;(5)合理的膳食结构;(6)戒烟戒酒;(7)科学作息。全执行者为完全依从,执行3~6项者为部分依从,执行2项以下者为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16.0软件进行,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干预前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差异比较

3.讨论

治疗依从性指患者的行为与治疗、健康指导意见保持一致的程度,包括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建立科学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等。耐多药结核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治疗依从性是影响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目前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仍不容乐观,钱林美[3]对140例耐多药结核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服药依从性好者仅55例,占39%,而服药依从性差者为85例,占比达60%以上。因此提高耐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已被广大医护人员所关注。

多药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包括以下因素[4]:(1)药物不良反应:耐多药结核的治疗需4~5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才能控制病情。而服药品种越多、频次越高、方法越复杂,药物不良反应越严重,不良反应常导致患者自行停止服药。(2)认知程度:患者对耐多药结核相关知识与危害性认知不足,降低服药依从性。(3)治疗时间长:耐多药结核的治疗周期达24月以上,治疗时间长与高昂的医疗费用,使患者病情好转后会逐渐淡忘医嘱,为减轻经济负担而停药。(4)心理因素:患者患病后产生沮丧、悲观等方面情绪,采取回避方式应对疾病,降低服药依从性。本组患者依据以上原因从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与宋雪娴[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防控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怡,孙峰,张文宏.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指南的发展趋势[J].中国防痨杂志,2018,40(2):135-139.

[2]石静,李燕,田瑞英.社会家庭支持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17-19.

[3]钱林美.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5,(22):91-92.

[4]李艳红,吴江贵,周桂芝,等.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9):593-596.

[5]宋雪娴,沈晓兰.心理支持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注射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9):1198-1201.

论文作者:李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李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