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胡玉可[1]2014年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林业生物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当今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以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推进,我国相关林业企业的数量也得到快速增长,企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林业会计相关信息的缺乏和质量的低下越来越无法适应林业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亟待通过规范化的体系加以健全和完善。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目前林业企业尤其是林业上市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林业生物资产会计体系重构与会计信息披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论文的研究对于林业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融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资金的趋利性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为综合评价林业企业的财务业绩提供条件。全文的核心内容有四部分。(1)依托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对林业生物资产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和需求识别分析,重点分析了基于社会人假设的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并结合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的现状与问题及2012年度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林业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出现有林业生物资产会计存在会计核算单一、会计核算对象不够系统、披露信息欠规范、内在价值和变化不能反映等主要问题。(2)探讨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林业生物资产的会计行为影响因素,并从林业生物资产会计的利益目标及其协调机制出发,进行了利益相关者的林业生物资产会计行为博弈分析,揭示了利益相关者在林业生物资产的会计行为中具有侵占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时,以沪深两市A股2007年到2012年的林业上市公司年报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股东、经营者、会计人、政府对林业生物资产会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与风险负相关,股东、经营者、会计人与林业生物资产会计风险正相关,同时四者对林业生物资产会计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3)为规避风险,研究了林业生物资产会计理论完善的必要性及重点领域,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重新设计了林业生物资产的会计目标,拓展了林业生物资产的会计假设、会计计量原则等,论述了林业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完善对策,创新性地界定了“郁闭”的会计概念,针对林业生物资产中的林木资产、林业各种补助款及林地资产等主要的特殊业务,提出了进行具体会计实务处理的建议性方法。(4)探索了利益相关者的林业生物资产会计实施的保障制度,提出了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加强环境立法、强化环境经济政策,细化林业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强化会计规范内部协调机制等是制度保证的重要内涵。本文的研究创新在于从利益相关者对林业生物资产的需求出发,对生物资产会计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与完善,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具操作性的林木资产费用化与资产化区分标准——“郁闭”的会计概念,对林业生物资产涉及的主要特殊业务的会计实务处理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王兆生[2]2002年在《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经济时代,从会计角度看,无形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显着增加,在一些高科技企业里,凝聚着知识和智慧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与日俱增,它们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固定资产而位居企业的首位。因此,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便成为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争论的焦点。本文从无形资产的涵义入手,分别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减值及其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对于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也有更深入的探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笔者希望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无形资产的涵义及特征。在各种关于无形资产涵义的观点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的定义最为精辟,因此得到大家的认可。第二部分,无形资产的确认。无形资产确认的难题在于是否应对自创无形资产予以确认,而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都要求我们将自创无形资产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同时,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不确认自创商誉的理论基础也提出了挑战。第叁部分,无形资产的计量。这部分主要阐述了无形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并采用期望现金流量的方法。在实际中,后续计量正逐渐成为无形资产计量的重心。笔者还提出了我国自创无形资产计价方法存在的缺陷及改进建议。第四部分,无形资产的摊销、减值及其会计处理。这部分的重点在于对无形资产是否应摊销问题的争论,同时介绍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重估减值的会计处理。第五部分,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现实意义及难点。主要揭示了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摊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廖哲韬[3]2002年在《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时代,从会计的角度看,无形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显着增加,在一些高科技企业里,凝聚着知识和智慧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与日俱增,它们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固定资产而位居企业的首位。因此,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便成为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争论的焦点。本文分别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管理及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也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也作了深入的探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笔者希望能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确认的难题在于是否应对自创无形资产予以确认,而会计的稳健原则、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都要求我们将自创无形资产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同时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不确认自创商誉的理论基础了提出了挑战。而无形资产的计价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并采用期望现金流量的方法。在实际中,后续计量正逐渐成为无形资产计量的重心。笔者还提出了我国自创无形资产计价方法存在的缺陷和改进的建议。第二部分: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会计问题。这部分的重点讨论知识经济时代情况下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计价、摊销和披露问题。第叁部分:无形资产的管理。这部分的重点讨论了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无形资产管理的策略。第四部分: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现实意义及难点。主要揭示了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摊削中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商誉及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栾甫贵[4]2003年在《会计制度研究》文中认为会计信息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信息之一。作为一种公共信息,会计信息微观上关乎相关使用者决策的可靠性,宏观上涉及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及时性,对于发挥会计信息的社会功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生产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规则必须是公开、适用、一致的,而系统、全面、具体、易理解、易操作地提供这些共同会计信息的媒介,就是会计制度。建国以来,会计制度一直是规范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规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会计制度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制度理论的发展和实务的完善,甚至形成了一些模糊的认识。有鉴于此,笔者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会计制度的相关理论问题。本文分为导论、会计制度基本理论和会计制度建设理论叁个部分,由十章组成。导论部分主要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论述了进行会计制度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关于会计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指出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说明了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勾画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总结了本文主要的创新内容。第二部分是会计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第一章主要研究了会计制度的概念,首先分析了制度的概念、会计的概念,而后引出会计制度的概念。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的会计制度采用狭义的概念,并定义为:会计制度是指直接规范微观主体如何进行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其存储的规则,包括财政部和其他部委(含地方政府)颁布的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含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基层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等内容。第二章研究了会计制度的多重特征,着重探讨了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标准以及会计惯例等方面比较后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或关系。第叁章探讨了会计制度的功能。从不同角度考察,会计制度的功能有不同的表现: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制度具有规范会计行为、纠正会计行为、提供共同信息和节约交易费用等功能;如果将会计制度放在内部控制中分析,具有构建内控纽带、协调内控目标、主导内控框架等功能;将会计制度放在公司治理中考察,则体现为规范经济行为、约束相关权力、协调经济关系、均衡各方利益、监控治理结构等功能;此外,会计制度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反映资源配置状况、反映资源配置过程、衡量资源利用效益等功能,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奠定经济运行基础、反映经济运行需求、评价经济运行效率、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经济繁荣稳定等功能,在产权安排中具有界定产权性质、

侯晓琴[5]2007年在《资产减值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具体规范和实务操作上都很不完善。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会计准则,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关操作指南,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的会计准则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资产减值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介绍了资产减值的涵义及资产减值在国际上和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分别从会计目标、资产定义、主要质量特征等角度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论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披露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讨论了确认的标准及计量属性的种类和计量标准的选择,并介绍了资产减值会计记录的方法和披露的要求。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西方资产减值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价格市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审计监督等解决对策。西方资产减值会计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理论研究。我国在目前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首先应不断充实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

高春玲[6]2007年在《企业环境会计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环境污染的不断扩散,企业作为公认的环境污染肇事者,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成为人们了解企业环境政策、环保成果和进行预测决策的重要工具。因此,设计有效实用的环境会计信息体系,从而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成为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的状况及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研究切入点的论述引入本文研究的重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次,以沪、深两地上市交易的1195家公司2003至2005年的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信息披露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存在环境信息披露总体比例不高,主要集中于一些重污染行业;披露内容不独立不完整,未能体现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明晰性,实用性较低;披露方式不规范,行业间可比性差;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准则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及核算体系,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环境财务绩效和质量绩效信息的内容和披露方式。本文认为,企业环境财务绩效信息可以采用进入传统报表独立列项和报表附注两种披露方式,而环境质量绩效信息则直接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即可。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财务绩效信息披露方式在造纸行业应用的有效性;最后,本文从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建设、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同步发展、实现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增强公众和企业环保意识以及加强媒体等第叁方监督力度等方面对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及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邓中华[7]2010年在《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主要限于税务会计理论方面,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税务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税务会计的内容和特点、税务会计的模式、税务会计的目标等等,而对税务会计实务的研究还较少有人涉足;但只有开展对税务会计实务的研究,如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税务会计凭证和调整工作底稿与税务会计报表、纳税筹划等,才能促进税务会计尽早并真正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因此,本文在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税务会计独立的调整核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业的特点,对矿业企业各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和纳税筹划在理论和实务上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对各种税务会计概念述评和对税务会计四个典型认识误区剖析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税务会计的内涵,,对税务会计范围的叁类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对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对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尽早建立税务会计准则并对税务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纳税筹划的含义、特征、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对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进行了研究。所得税是矿业企业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中的重点税种,在对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进行了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矿业企业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进行了研究。流转税各税种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的差异较少,对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诸多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核算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将纳税筹划的一般原理与矿业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探讨了矿业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纳税筹划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①重新界定了税务会计的内涵,提出了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新观点,为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真正分离出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完善了税务会计理论;②总结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与特点,首次提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可分为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两种类型,构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理论体系,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管理;③在研究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企业各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分录、调整工作底稿的设计思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推进了税务会计的实务研究;④考虑矿业的特殊性,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运用到矿业企业中去,并给出了案例。⑤将纳税筹划的一般原理与矿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探讨了矿业企业的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的纳税筹划方法,对矿业企业合法降低税负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梅娟[8]2009年在《森林自然资本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价值理论、产权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以及会计计量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林业企业最重要的森林自然资本——森林生物资产和森林生态资产的会计计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线,对森林自然资本价值的会计计量规范及其公允价值计量的获取技术、计量模式及财务报告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林业经营组织进行森林自然资本公允价值会计核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森林生物资产尤其是森林生态资产,其获取技术途径应更多地考虑采用非市场价值的评估技术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估价技术方法应充分借鉴现行成熟的经济学(包括生态学)价值评价方法,但只有符合公允价值定义和条件的评价结果才是公允价值。(2)在森林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方面,其初始计量一般应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在后续计量时则应视不同的森林生物资产而定,而森林生态资产的初始及后续计量均比较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3)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森林自然资本收益决定模式应以事项基础、总括收益观、名义货币实物资本保持观念、收入费用观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进行有机融合作为其收益确认或计量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4)森林自然资本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有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两种模式,在现阶段,宜采用独立报告模式,待将来有关的森林自然资本会计理论和方法成熟后,特别是科学地解决了货币计量之后,可采用补充报告模式。

高娟, 汤嘉欣[9]2012年在《无形资产会计理论:演进与发展》文中提出一、无形资产会计理论形成环境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变迁。因此,从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形成环境入手,方能探明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之演进原理,揭示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之发展规律。(一)无形资产会计理论形成的经济环境随着农业经济和工

来臣军[10]2007年在《企业自创商誉会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并购、重组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商誉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宝贵的财富,由此引发了对商誉会计研究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囿于传统会计理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购商誉方面,对企业自创商誉会计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如何突破传统会计理论的限制,对企业自创商誉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已成为会计研究领域的新课题。本文以规范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辅之以逻辑演绎、归纳及比较等方法,按财务会计的各个处理环节,系统研究了企业自创商誉确认、计量、摊销与披露的相关问题,试图构建一个较为严谨的自创商誉会计研究体系。本文在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在自创商誉的计量、披露等内容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在最后一章,针对自创商誉研究的难点,提出应重构商誉理论框架,适时制定有关商誉的会计准则。以期通过对自创商誉会计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为自创商誉会计乃至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主要阐述自创商誉会计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等。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商誉的基本理论。在商誉理论方面先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商誉,然后阐述了商誉的特点及其存在形式。第叁章自创商誉的确认。通过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分析,结合美国会计准则提出的会计要素四项初始确认标准对自创商誉进行分析,认为自创商誉符合资产定义,满足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得出自创商誉应予确认为资产的结论。第四章自创商誉的计量。首先列示了会计计量的五种基本属性,选择了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自创商誉的计量属性。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归纳、分析、评价了从财务角度出发的数种自创商誉价值评估方法,并运用线形规划法对自创商誉的计量进行了分析。第五章自创商誉的摊销与披露。首先对自创商誉价值是否摊销的争论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将自创商誉作为永久性资产不予摊销,并应在会计期末委托专业的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评估机构对自创商誉价值进行重估,根据重估值来调整其账面价值。在本章中还研究了自创商誉披露问题,建议对自创商誉的披露分叁步走,并提出自创商誉披露应表内列示和表外披露相结合。第六章自创商誉会计处理中的难点及改进设想。自创商誉会计研究受到传统会计理论框架的束缚,对其突破还存在这一定的难度。同时当前的计量手段和计量人员的素质也难以满足其需求。自创商誉价值的归属问题也应该探讨,因为自创商誉的价值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资本的作用,也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后者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因此要解决自创商誉研究中的问题,就要从构建新的会计理论、转变习惯性思维模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林业生物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D]. 胡玉可. 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 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 王兆生. 东北财经大学. 2002

[3]. 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D]. 廖哲韬. 湖南大学. 2002

[4]. 会计制度研究[D]. 栾甫贵. 天津财经大学. 2003

[5]. 资产减值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D]. 侯晓琴. 兰州商学院. 2007

[6]. 企业环境会计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 高春玲.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7]. 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D]. 邓中华. 中南大学. 2010

[8]. 森林自然资本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 刘梅娟.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9]. 无形资产会计理论:演进与发展[J]. 高娟, 汤嘉欣. 财会通讯. 2012

[10]. 企业自创商誉会计研究[D]. 来臣军. 河北经贸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