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与青蒿素的体外抑菌实验及其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猜想论文_林举达1,熊素素1,叶小清1,吴鹏2,谢丹萍2,梁

(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2广东省湛江市原佳彩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微生物检验室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 目的:检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羟氯喹和青蒿素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以头孢呋辛酯作为头孢呋辛酯组,硫酸羟氯喹为硫酸羟氯喹组,青蒿素作为青蒿素组,另取消防水组作对照。采用微生物抑制实验检测各组中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在细菌培养的第3、4、5天检测菌落数,头孢呋辛酯和羟氯喹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均为0cfu;青蒿素培养基中的菌落数为2cfu,3cfu,3cfu低于消防水培养基中的菌落数为25cfu,56cfu,249cfu。结论:羟氯喹与青蒿素在体外有类似于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可能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羟氯喹;青蒿素;体外抑菌实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病因学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07-02

抗疟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其中羟氯喹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疟药,其主要成分是4-氨基喹啉,羟氯喹可通过抑制抗原呈递、阻断Toll样受体的活性等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同时还有光保护作用,减少紫外线照射后皮肤中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的产生,从而抑制皮肤炎症介质的产生, 该药是目前治疗SLE的基础药物[2,3]。而同样作为抗疟药的青蒿素对SLE也有治疗作用,近期屠呦呦科研团队提出双氢青蒿素片增加SLE适应症的新药申请,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4]。本研究选取羟氯喹和青蒿素做微生物抑制实验,探讨其在体外的抑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药物试剂 头孢呋辛酯片(0.25g/片);硫酸羟氯喹片(0.1g/片);98%青蒿素纯品。

1.1.2微生物 含有多种混合细菌生长的消防水。

1.1.3试剂与仪器 无菌超净工作台;立式高压灭菌锅;生化培养箱;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烘箱;吸管;无菌镊子;培养皿等。

1.2 体外抑菌实验

1.2.1配置培养基 加蒸馏水1000ml到容量为1000ml的无菌烧瓶中,并称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40g放入烧瓶中,常温溶解,摇匀,再放入高压灭菌锅经121℃高压灭菌15min,经冷却后备用。

1.2.2药液的制备 取头孢呋辛酯片0.25g、硫酸羟氯喹0.1g及青蒿素20mg分别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再用吸管吸取1ml无菌生理盐水加入各培养皿中,放置大约20分钟至药物完全溶解。

1.2.3微生物抑制实验 向盛放各药液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ml消防水,用玻璃棒搅匀,再加入25ml培养基,然后另取一培养皿加入1ml消防水和25ml培养基,最后将所有接种好的培养皿置于温度为3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三天后检测菌落数。

2.实验结果

培养的第3天检测菌落数:头孢呋辛酯片0cfu;硫酸羟氯喹0cfu、青蒿素2cfu、消防水25cfu。培养的第4天检测菌落数:头孢呋辛酯片0cfu;硫酸羟氯喹0cfu、青蒿素3cfu、消防水56cfu。培养的第5天检测菌落数:头孢呋辛酯片0cfu;硫酸羟氯喹0cfu、青蒿素3cfu、消防水249cfu。本实验结果显示:羟氯喹和青蒿素均有类似于头孢呋辛酯的体外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表 药物微生物抑制实验结果

注:cfu (Colony-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单位。

3.讨论

SLE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此病常引起患者身体多个系统及器官损伤,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5]。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者认为,此病的发生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雌性激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紊乱,使其自身产生大量的T、B细胞,导致机体的淋巴细胞被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并与其体内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导致多系统及器官的严重损伤[6]。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感染、内分泌失调和免疫系统异常均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羟氯喹能通过抑制细胞膜中溶酶体的活性,从而增强溶酶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对淋巴细胞、TNF及IL-1A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可以消除炎性介质,从而发挥治疗SLE的作用[8]。而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则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对于治疗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确切的疗效,屠呦呦科研团队通过双氢青蒿素治疗自发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BXSB小鼠),发现双氢青蒿素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并且促进CD8+T细胞的增殖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发挥双向调节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减轻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SLE的作用[9]。而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SLE病人常有发热、感染、皮疹与关节肿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也发现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增高、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增高、血沉增快、尿WBC增高,或存在咽扁桃炎、鼻窦炎、胃炎等现象,据此,笔者推测SLE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体表皮肤黏膜潜伏着慢性隐性细菌感染,细菌长期释放毒素入血,致远隔组织器官毒素性损害伴炎症免疫性反应,从而引起的全身性多系统损害[10]。本次研究我们也发现羟氯喹与青蒿素具有与抗生素相似的抗菌作用,因此羟氯喹和青蒿素在治疗SLE中既发挥了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抗炎及调节免疫的作用,同时也可能具有与抗生素相似的抗菌作用,可消除或控制患者体内慢性隐性细菌感染,起到SLE的病因学治疗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对SLE的细菌感染机制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彻底地对SLE进行病因学治疗,因此导致SLE疗效欠佳,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本研究还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在未来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开展更严谨规范的实验去进一步证实羟氯喹与青蒿素的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1] Page F.Treatment of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mepacrine[J].Lancet,1951,2(6687):755-758.

[2] Lee S J,Silverman E,Bargman J M.The role of antimalarial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LE and lupus nephritis[J].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2011,7(12):718-729.

[3] Wozniacka A,Lesiak A,Boncela J,et al.The influence of antimalarial treatment on IL-1β,IL-6 and TNF-α mRNA expression on UVB-irradiated ski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8, 159(5):1124-1130.

[4]常杰,李忱,张文.青蒿、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377-380.

[5] Lisnevskaia L,Murphy G,Isenberg D.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Lancet,2014,384(9957):1878-1888.

[6]李志,杨婷婷,李文哲,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2):253-255.

[7]陈浩杰,杨程德,苏禹同.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治疗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7,21(06):418-420.

[8]王雪峰,但东梅,潘晓兰,等.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3(6):1408-1408.

[9]徐丽敏,陈学荣,屠呦呦.双氢青蒿素对狼疮性BXSB小鼠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1):19-20.

[10]林举达.一条可能普遍存在的致病模式:体表皮肤粘膜局部局限性慢性隐性细菌性感染致远隔组织器官毒素性损害伴炎症免疫性反应[J].医药前沿,2016,6(36).

论文作者:林举达1,熊素素1,叶小清1,吴鹏2,谢丹萍2,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羟氯喹与青蒿素的体外抑菌实验及其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猜想论文_林举达1,熊素素1,叶小清1,吴鹏2,谢丹萍2,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