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集成服务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集成”的英文术语为“integration”,它来自于Integer这一词根,Integer来自于拉丁语的词根“in”(内部)和tangere(联系),集成具有内部相互联系、融合为一个整体或一体化的含义。集成有多种称谓,如“整合”、“一体”、“综合”等[1]。“集成”的技术基础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服务的变革,信息集成服务已成为促进信息服务界重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的主要服务形式。
1、信息集成服务实践与研究回顾
在国内外的信息集成服务实践方面,我国科技信息服务界早在1987年就已开展了计算机检索集成服务,现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推出的学术信息资源集成服务与平台、美国盖尔集团公司(Gale Group)推出的集成化的基于万维网的“文学资源中心”(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的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项目组推出的集成化信息检索系统、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跨库集成检索系统和清华同方的异构统一检索平台(Uniform Search Platform,USP)、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CALIS)等都已成功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信息集成服务,积累了相关经验,这些都为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提供了直接依据。
在国内外对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方面,国际信息集成与网络应用服务会议(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Webbased Applications & Services,ⅡWAS)从1999年到2004年已连续召开了6次会议,探讨了集成中的相关技术与理论及实践问题。2005年9月将举行第7次会议,会议主题仍然涉及信息系统集成、信息集成技术和智能信息检索等。IIWAS已成为工业、商业、教育系统及其他信息机构的用户与信息服务商及其他相关人员交流新思想、新成果与讨论互助合作的论坛[2]。
2000年由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联合主办的“信息集成服务与集成管理学术研讨会”,从哲学理念、工作实践、系统集成理论、信息科学与信息集成、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集成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信息集成服务的战略方向问题、定义问题、工作重点问题、层次问题、体系结构问题和动力问题等[3]。
我国图书情报学方面的专业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情报科学》和《情报杂志》等从1999年开始陆续刊发了有关信息集成服务的论文。截止到2005年5月20日,笔者分别以“集成服务”、“服务集成”、“一站服务”、“服务整合”和“信息整合服务”为题名进行逻辑或组配检索,在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共检索到1999年以来的68条记录。
另外,还有一些著作、课题与博硕士学位论文等也涉及到了信息集成服务方面的内容。如《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一书中,就有专章论述了信息服务的集成机制,提出了基于数字资源整合的服务集成和面向用户的服务组织思路,并确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4]。《信息服务管理》一书中也有部分内容论述了集成服务的业务拓展及服务技术推进问题[5]。与信息集成服务相关的主要课题有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网络信息集成服务的组织模式、技术体系及运行机制”、武汉大学胡昌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安小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建设文件、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研究”等。然而,实践的信息集成服务处于不断的变革与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信息集成服务方面的专门著作,在相关的著作、论文、课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中,都缺乏对信息集成服务的全面系统研究。
2、信息集成服务研究内容分析
对于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成果,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 信息集成服务的需求分析
我国较早进行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研究的国防科技信息界的专家霍忠文等,从国家科技进步、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信息服务的自身规律出发构建了信息集成服务的发展战略,认为信息集成服务是新型产品与装备的全系统开发的需要,是新型产品与装备的全寿命管理的需要,是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需要,是促进各部门科技信息服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信息服务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1]。
也有很多文献直接从用户角度分析用户对集成服务的需求,如文献[6] 指出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需求是集咨询功能、信息检索功能和文献提供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集成化服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是用户迫切需要得到的,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目标;文献[7] 研究了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重新定位问题,分析了集成服务提出的背景、必备的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集成服务这一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基于用户需求、信息资源变化及信息技术发展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必将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趋势,集成信息服务模式将会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2 信息集成服务的业务组织研究
信息集成服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应用背景,有关信息集成服务的很多问题还处在研究过程当中,还没有公认的和普遍接受的定义,当前学术界从不同侧面对信息集成服务的具体业务组织进行了研究。
有的学者从集成服务理念出发进行研究,认为信息集成服务是“基于信息集成理念基础上的信息服务”。信息集成是一种或是针对某个既定目标,或是面向某项特定的任务,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的理念。信息集成是一种使相关的多元信息有机融合并优化使用的理念。信息集成服务不是信息业务板块的机械拼凑。“信息集成服务”与“集成信息服务”的提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强调“集成了”的信息服务。集成服务是对集中服务或离散服务的否定。信息集成服务必须建立在联通的基础上,但联通服务并不等于集成服务。集成意味着集成后的服务总效益大于集成前的服务分效益之算术和[1,8]。文献[9] 也同样强调了“集成”的服务理念,认为“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是指采用‘集成’的理念和原则,以用户服务为核心,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全过程看成一个复杂系统,融用户服务控制、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结果控制为一体,达到用户服务满意、管理过程经济高效和管理结果最大价值实现的一个管理与服务优化整合过程、一种最优化管理理念和一种最佳实践模式”。
有的从服务功能出发进行研究。如文献[10] 认为信息集成服务是在信息资源集成基础上,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综合集成的信息服务环境,融合图书馆各种服务功能(包括信息检索,信息代理,读者借阅,实时咨询,读者培训,信息导航,信息发布)的服务。文献[11] 认为个性化网络信息集成服务是基于现代网络信息环境的一种集参考咨询、电子文献传递、信息定制、网上定题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针对用户个别化信息需求的综合性网上信息服务。
有的则从组成框架与实现目标出发进行研究,认为信息集成服务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得以实现,其基础是信息集成,用户利用信息集成服务时,在前台面对着的是“一站到位”的计算机界面,而后台则是整体化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用户通过计算机界面能得到动态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的面向主题的信息服务[12,13]。
2.3 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研究
构建基于数字网络的服务平台是开展信息集成服务的基础。在图书情报界,从服务的国际合作和我国国内需求与发展来看,实现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的整体推进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胡昌平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分析了服务平台的建设战略,认为从宏观上看,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建设具有两方面的战略目标:一方面,使基于互联网沟通的图书情报系统的成员机构,能够充分而合理地享用整合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平台工具开展面向用户的集成化服务;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通过平台能够满足全方位信息需求,享用一站式的全程服务,目前出现的定制服务和用户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合与集成化服务的发展趋向。从微观上看,图书情报资源整合和面向用户的集成化服务平台建设,与参与整合和平台建设的所有机构有着具体的业务关联,因此,必须解决具体的服务问题,要求通过平台集成资源、流程与业务,应将图书情报服务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服务纳入社会化的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建设轨道[14]。张晓林认为,集成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应包括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平台、科学交流集成服务平台与知识管理服务平台[15]。
在企业领域内,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Webservices提供集成服务是目前企业信息集成服务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献[16] 介绍了企业集成服务平台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基本概念包括EAI、B2Bi等,其中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主要是基于企业内部业务的应用集成,如CRM和ERP,ERP和SCM等,是将企业内部的多个不同数据源和分离应用系统进行协同自动化处理的解决方案,而B2Bi(BusinesstoBusinessintegration)则侧重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应用集成。集成平台的类型划分方法也很多,如按拓扑结构可分为:(1)点到点型;(2)网络型;(3)总线型;(4)管线型;(5)集线器型。文献[17] 则提出了适合于企业应用的集成网格服务平台,并表达了集成网格服务的应用机制,要求这个平台能管理一个组织内部的资源,并能充当不同企业之间的网关,能满足企业处理交易、工作流程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文献[18] 还介绍了粟松涛、李春文等提出的科学平台概念和基于XML的科学平台系统。科学平台是一个集人类当前全部知识为一体的、合理组织的、表述和谐的、动态生长的网络知识集成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信息集成和知识集成来实现科技知识的合理组织和动态生长,从而实现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总体最优化,能基于XML的科学平台系统提供多种服务。
2.4 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研究
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是信息集成服务的一个主要方面,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集成服务。文献[19] 从信息资源角度探讨了信息集成服务问题,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要从以“占有”信息资源为中心转换到以“集成”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集成建设具有协同保障能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文献[20] 提出对网络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从而向用户提供满足特定主题或咨询的应用服务,就要提高网络信息服务的可接受性,综合与集成包含多媒体、经过深度加工的信息,甚至是知识和解决方案,要用一个新的技术和工具把各种类型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加工成为决策建议。
信息资源的集成不是信息资源的堆积或信息载体的物理堆积,其本质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即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不断寻找与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信息资源集成的目是对若干个信息制作、管理单位中分散存储和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数据共享;在集成过程中,还必须保证共享资源库中数据冗余的最小[21]。
文献[22] 指出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经过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物理方面进行数据整合,第二阶段是对物理上分布的信息资源从逻辑上进行整合,第三阶段是面向用户的整合,并分析了面向用户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要求和需解决的问题。
文献[23] 提出了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四个层面,认为第一个层面是资源集成,第二个层面是技术集成,第三个层面是信息处理过程集成,第四个层面是信息与用户集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这四个层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都包含有共同的集成管理理论和方法。
文献[24] 专门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认为企业信息资源集成作为一种思维和一种实践,贯穿企业信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广泛渗透在企业战略管理、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组成部分。广义的信息资源集成涉及企业信息资源与企业战略、企业业务流程、企业信息组织、企业信息人员、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信息服务、企业信息用户和企业信息文化等要素之间的集成;狭义的信息资源集成主要包括数据集成、信息集成和知识集成。就信息资源集成的发展过程而言,企业信息资源集成是沿着载体集成—技术术集成—信息集成—战略集成—知识集成的路线发展的;具体到一个企业内部,信息资源集成包括底层的信息技术集成、中层的信息资源集成和顶层的企业信息战略集成。
2.5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研究
信息集成服务,按集成对象涉及的范围分,可分为信息集成、技术集成、应用集成、管理集成;按优化程度分,可分为4个层次,即联系集成、联合集成、联通集成、联享集成;按亲和程度分,也可分为4个层次,即协作集成、协调集成、协同集成、谐和集成[8]。根据不同的标准,信息集成服务有不同的模式,如有的学者提出可分为关联模式、结构组织模式、综合模式、分析模式[1]。
毕强教授等则根据信息集成层次,提出了基于共享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和知识集成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基于共享的信息集成服务主要解决语法信息层次的信息集成问题,主要通过对网上分布、异构的信息资源实施有效集成,将它们的分布性和异构性屏蔽起来,向用户提供一致的数据界面和高效、简便的查询服务。基于知识集成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解决的是语义甚至语用信息的集成问题,通过对原始信息中的相关内容重新组织成新的信息或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或咨询性信息,向用户提供综合的、集成的、带有决策咨询性质的信息服务。并认为根据实现手段的不同,基于共享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又包括专业导航服务模式、联合体服务模式、电子出版物存储库服务模式和集成搜索引擎服务模式,而基于知识集成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又包括基于中间件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和多agent信息集成服务模式[12]。
以机构合作形式开展信息集成服务,必将成为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走出困境的重要突破口。文献[25] 则专门论述了基于机构合作的信息集成服务模式,认为文献信息服务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必须跳出旧有的小圈子,寻求新的突破口,包括整合信息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创建集成服务,加强联合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而目前基于学科信息门户的集成服务模式也正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图书情报服务。学科信息门户在开放式数字信息服务环境下组织,其目的在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学科信息检索和集成服务入口[14]。
文献[26] 则比较分析了基于数字资源间互操作的集成服务模式,指出除了代理模式(也可成为元搜索模式,即通过检索代理对不同的目标源分别检索,然后对检索结果统一处理)和联邦检索模式(即各个目标源严格遵守统一标准或协议从而实现底层的跨库检索)外,基于开放资源互操作协议O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的采集模式,能将分布的元数据集中起来提供统一检索,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文献[27] 则提出了基于GeoAgent和Web服务的空间信息服务集成模式的几个主要方面:即把基于GeoAgent的空间信息服务包装成Web服务;利用Web服务中的有关标准来解决Agent领域中的问题;GeoAgent调用其他web服务和基于GeoAgent的Web服务流。并着重介绍了基于GeoAgent的Web 服务流,认为这是一种综合性的集成模式,涉及到前面的所有模式,这种模式由一个作为工作流引擎的Agent来解析和控制整个工作流的执行,并在工作流的执行过程中以web服务的调用模式调用各种所需的服务,包括空间信息服务和非空间信息服务。
不同的服务机构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会形成不同的服务模式,因而对服务模式的分类和研究也各有侧重。如文献[28] 还提出了“一站式”集成服务模式,认为“一站式”服务的实质就是服务的集成、整合。其实信息集成服务本身就强调服务模式的集成,比如对于图书情报机构来说,要构建面向用户的信息集成服务,往往要集成多种信息服务模式。
2.6 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研究
信息集成服务系统建设是在信息集成服务理念的基础上,为求得信息服务状态较优,对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融合的过程[1]。信息集成系统包括:用户交互(User interaction)、概念管理(Concept management)、信息源集成(Source integration)和信息源的封装处理(Source wrapping)[29]。文献[18] 还介绍了孙宇和张勇提出的基于Web的集成化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认为其由数据、人、经营模式、实体及信息平台5部分构成。
文献[30] 认为数字化图书馆目前急需解决的就是数字化资源的整合、深层次开发、拓展和利用,并最终建立起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网络化集成服务系统,并针对农业数字化图书馆,设计了一个由网络软硬件支撑环境、数字资源层、应用系统层和应用表现层构成的集成服务系统框架,并详细介绍了系统框架内的7个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及集成问题。
文献[31] 从科技信息服务所赖以生存的科学研究环境变化入手,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例,构想了现代科技信息服务的系统框架。其思考基点是,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不能满足于文献信息资源和文献服务的“到所到人”,必须寻求科技信息服务新的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为科研人员的知识创造活动提供可靠和有效的支持;从“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文献服务机制转变为“基于学科、院所结合、多种手段与技术集成的知识服务机制”和“与全国大系统和全院E-Science有机融合的集成知识服务机制”。并提出了四条发展主线。
2.7 信息集成与服务的方法技术研究
信息集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多是由计算机技术界开展的,这些研究成果并不是专门围绕着信息集成服务来开展的,而是把信息集成服务作为这些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18]。服务集成(Servic
e integration)试图处理这样一个问题:在因特网环境下如何利用已有的服务内容开展新的服务,并使服务能被用户知晓和利用;并指出一些可用的新技术可以应用到服务集成领域[32]。探讨信息集成服务方法技术的论文确实不少,这里主要围绕集成检索技术、集成数据环境、数字图书馆、网格技术和基于Web的信息集成及服务进行分析。
(1)信息集成检索。信息集成检索服务是目前信息集成服务的主要内容。信息集成检索,也称跨库检索、联邦检索、多数据库检索,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的检索,信息资源经集成检索系统发现、获取、整合、包装处理后,形成统一的检索结果,并按用户定制的方式呈现出来。集成检索的协议标准主要包括HTTP协议、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元数据标准、Z39.50信息检索协议、开放资源互操作协议O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分布目录信息存取协议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ess Protocol)等;集成检索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通用服务中间件技术、资源元数据获取技术、资源选择技术、检索式转换技术和结果整合技术等[33.34]。
文献[35] 还综述了分布异构资源整合管理系统(MetaLib & SFX)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趋势。MetaLib是一个信息门户,也是一个图书馆多类型混合资源的管理平台。基于MetaLib,用户可以交叉检索(Cross-Search)和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源,定制个性化服务,更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SFX是一种对内容敏感的链接技术,可以针对任何资源的记录,提供所有可获得内容和服务的链接,包括电子期刊的全文、文摘信息、OPAC信息、主题网关信息等。
(2)集成数据环境。集成数据环境(Integrated Data Environment,IDE)是美国于1996年提出的,是一种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链接的数据结构,是信息集成服务的核心。信息集成服务的实现有赖于IDE的构建,在实施IDE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通信等最新技术,还要充分考虑到多种途径来源的信息结构特点。一般说来,IDE有以下几个要素:①集成公共数据库;②业务流程重组;③当前工程原则的实践;④开放的系统环境;⑤采纳产品定型数据交换标准;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⑦电子数据交换界面(EDI)。营造集成数据环境,可以实现信息的一次生成、多次传递、共享使用。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集成信息服务需要两个前提,信息的多样化和对信息资源的有效使用。为了建好IDE,各国政府一般都重视3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NII);二是信息资源的建设;三是保证信息流动的畅通有序[36,37]。
(3)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和数字图书馆具有密切的联系。数字图书馆结合了目前IT界和通信界的高新技术,是以信息集成服务思想为基础的服务体系。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实用成果,为信息集成服务的开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互操作是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面临的中心问题,文献[38] 从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协议、中间件、信息发现、语义互操作、元数据互操作和互操作的实现方法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并指出了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不同本体(ontology)之间的互操作,本体虽然为语义互操作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其本身也存在着异构性,因此不同本体之间的互操作也是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一个重要方面;②跨语言、跨文化的互操作,建立全球范围的数字图书馆联邦,需要解决跨语言、跨文化的互操作问题,其中包括比较复杂的语言翻译问题;③数字图书馆的发现,实现全球范围内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需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的命名和动态发现问题;④互操作的安全性,随着数字图书馆逐步走向实用化,必须考虑互操作的安全问题。
(4)网格技术。网格最早是以集成异构计算平台的身份出现,接着跨入分布式海量数据处理领域,将在信息集成领域一展身手。信息网格就是要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架构和大量的中间件,向用户提供“信息随手可得”式的服务。信息网格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描述信息、存储信息、发布信息和查找信息;如何将异构平台、不同格式、不同表述方式的信息进行转换,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换;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如HTTP、XML、WSDL、UDDI、SOAP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等[39]。目前关于网格与信息服务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文献[40] 根据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从概念和技术两方面探讨网格门户的设计和应用,其目的是要通过门户中的集成网格服务,能为用户存取利用网格资源提供一条更方便的途径,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门户类型以得到更好的服务。
(5)基于Web的信息集成及服务。网络环境下,数据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泛滥的问题,Web数据转换集成技术是从巨量的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这样用户只需关心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无须登陆多家网站,能去除来自不同网站的数据的不一致性及冗余性;同时当搜集不到数据时,还能定时去自动获取数据,并把结果发送给用户[41]。基于Web的信息集成及服务涉及到转换和协调机制,通过对异构Web服务进行转换和协调,将Web服务以统一的通用服务形式呈现给用户,有效地解决Web服务间的异构问题,为大量Web服务的高效集成提供一种通用机制。文献[42] 提出了由转换层、聚合层和复合层构成的转换和协调机制,在转换层中,语义差异具体表现在服务接口的定义上,采用转换服务消除语义差异;聚合层屏蔽了语义等价的Web服务间的语义差异和范围差异,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访问接口;复合层的事务合成使用了一种扩展的2PC协议,使集成得到的Web服务具有更好的健壮性和适应性,为大量Web服务的高效集成提供了一种通用机制。文献[43] 强调利用知识表达技术进行信息集成,基于知识表达的信息集成转换协调机制要建立在用户兴趣基础上,从而实现与用户兴趣相关的系统资源的知识转换。
2.8信息集成服务机制研究
信息集成服务的开展,正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一样,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以外的机制因素往往会成为制约其迅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信息集成服务涉及到的机制很多,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业务协调机制、知识产权与经济学问题等,都与信息集成服务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在互操作过程或跨库集成检索过程中,对于网络资源开发中的原始数据的利用、复制与获取问题,对于数据的索引制作、元数据及其登记都是很重要的,而这些问题都涉及到相关的机制协调问题,尤其是知识产权与经济学问题。但是目前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对以信息集成服务思想为基础的全球性数字图书馆领域里的知识产权与经济学问题[44],针对信息集成服务机制问题则还没有专门系统的研究,有些则只研究了集成服务机制中的某一方面,如叶建国的硕士学位论文“网络信息发布与集成服务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等。
2.9有关信息集成服务的案例研究
由于信息集成服务实践的推动,对信息集成服务进行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已成为信息集成服务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文献[45] 中,作者介绍了美国盖尔集团公司(Gale Group)推出的集成化的、基于万维网的“文学资源中心”(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其集成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采用主动的信息发布服务和智能化的个人信息检索代理服务,其中的文学信息可以有多方面的来源,包括商业数据库、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和因特网上得到的信息,服务方式包括自定义检索服务、信息发布服务、个人信息检索代理服务、用户档案和系统管理服务。
集成化信息检索是以信息集成与服务集成为显著性特征,以达到知识共享的最大化为目的,实现由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数字资源库群的分布式管理及跨平台、跨语种的网络化存取。文献[34] 分析了开发集成化信息检索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国内外若干个集成化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了分析,如“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的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项目、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跨库集成检索系统和清华同方的异构统一检索平台(Uniform Search Platform,USP)等。
2.10 其他相关研究
关于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还有其他方面。如文献[46] 提出了服务整合与集成的基本原则,包括客户导向原则、优先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先进性原则、总体性原则和同步性原则,其中的客户导向原则实际上就是要确立其在整合服务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把它作为衡量整合服务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一方面要求主动了解、挖掘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及时地改变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又必须对服务模式的变化带给客户的冲击及满意度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文献[47] 从信息资源的集成、信息服务功能的集成、信息服务机构的集成和人员信息服务能力的集成等方面,论述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集成服务体系的实施问题。文献[13] 指出了实现网络信息集成服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统一的用户接口问题、建立开放的应用集成环境问题、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3、总结与展望
信息集成服务研究旨在对信息集成服务的特点、机制和规律进行探讨,构建信息集成服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集成服务在平台建设、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模式研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还是比较分散零碎的研究,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相关的实证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概念体系亟待完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在对集成、信息集成、系统集成、管理集成和集成服务概念的探讨上,即使对信息集成服务的称谓也没有完全统一,报刊文章当中经常出现信息集成服务、集成信息服务、集成化信息服务、信息服务集成、服务整合、一站式服务等交替使用的情况,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规范概念和完善概念体系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二是缺乏对信息集成服务基础理论的探讨,应该加强对信息集成服务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来源、性质与任务、目标与战略、原则与方法等基础问题的研究,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信息集成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三是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不够,不利于信息集成服务的深入研究和服务实践的开展和优化;四是案例研究较少,缺乏对国外经验的总结,还停留在对个别信息集成服务搞得比较好的系统的简单介绍上;五是对信息集成服务的机制、障碍和对策等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
虽然对信息集成服务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扩大,为信息集成服务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市场。信息集成服务不仅是单一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问题,而且要突破“馆”的限制,使之扩大应用范围,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信息集成服务不仅是图书情报领域内的服务问题,企业界及电子政府的发展也对如何优化现有的服务模式,开展信息集成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信息集成服务不仅是对已有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的集成,而且要通过集成,特别是与Web服务、知识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集成,产生更好的服务模式, 获得更好的服务效果。集成和信息(资源)集成已引起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这将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影响信息集成服务研究和业务拓展问题。
标签:信息集成论文; 数据集成论文; 数据整合论文; web技术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数字图书馆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数据检索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网格系统论文; 文献回顾论文; 面向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