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深圳经济发展回顾--1995年回顾: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宏观调控效应明显--1996年展望:发展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1995:1995:深圳经济发展回顾和1996年经济发展_深圳经济论文

一九九五年深圳经济发展回顾——回顾1995:经济增长势头减缓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展望1996:发展将呈常态高速 关键在于“三个转变”——1995:年深圳经济发展回顾与1996年经济发展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深圳论文,常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关键在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反映深圳经济发展的几项主要数量指标继续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运行,但增长的势头开始减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减缓可能正是深圳经济发展一个转折的开始,即数量上的“超高速增长时期”已将结束,代之而来的是“常高速增长时期”,而如果处理得好,这种常高速增长就会是质量充实的。这种转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它,接受它,深刻地理解和正确地处理它。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怎样迎接这种挑战和利用这种机遇,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面对经济增长必将出现的“转折”,我们也要以相应的“转变”来应付,即需要在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特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稳地由数量上的超高速增长向质量充实的常高速增长的过渡。所以,三个“转变”应该就是我们用以应付经济增长上出现上述“转折”的基本战略。有迹象显示,1996年将是这种转折更加明朗的一年,所以也是深圳社会经济发展迎接新的挑战和利用新的机遇最为关键的一年。

(一)1995年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绩效

1995年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绩效如表1和图1所示。表中的数据显示,反映深圳经济发展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除了实际利用外资这一项指标之外,都继续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运行;反映其宏观调控绩效的主要参数即物价水平的控制已经低于年初全国确定的15%的控制水平。这就表明,1995年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绩效是相当可观的。

表1 反映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几项主要指标1995 年达到数及增长率

95年达到数 比94年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715亿元23.0

工业总产值795亿元24.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998元13.9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1亿元 13.0

人均实际年收入12123元15.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86亿元23.8

实际利用外资 14.58亿美元-15.7

出口总额 205亿美元 1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12.8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13 13.0

图1:反映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几项主要指标1995 参数(1994=100)

(二)1995年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运行轨迹

进一步分析反映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在1995年各季度或各月份的运行轨迹,我们又发现: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的运行比较平稳以外,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运行都显示出较大的起伏,甚至巨涨巨落。详情见图2。 这方面的信息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把握是有重大经验意义的。因为它向政策制定和实施者显示,哪些经济指标在哪些季度或月份容易下滑或上涨,这样,政策制定和实施者就可以凭借过去的经验在恰当的时候采取相应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业总产值在1995年的月环比增长成因,我们又测算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等三项指标的月环比增长对工业总产值的相关度,结果显示:这三项指标的月环比增长对工业总产值的月环比增长的相关度都很高,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1;出口总额次之,为0.88;实际利用外资为0.75。这一分析结果的政策建议含义就是:把工业总产值当做一种“输出”变量,则固定资产的投资、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就是关系很密切的“输入”变量。

表2 反映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几项主要指标

1995年与1994年的增长率对比

94增长(%)95年增长(%)95比94±

国内生产总值 30.123.0

-7.1

工业总产值30.924.4

-6.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913.9

+1

人均实际年收入35.515.1

-20.4

实际利用外资 20.8-15.1 -36.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8.423.8

+5.4

出口总额 28.812.0

-16.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12.8

-25.0

图2:反映深圳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在1995 年各季度或各月份的运行轨迹

(三)1995年深圳经济增长的转折趋势

反映深圳经济增长的几项主要指标1995年与1994年的增长率对比表2所示。该表显示,反映经济增长的几项主要数量指标,除了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以外,其他各项在1995年的增长率都明显低于1994年。这就表明,虽然这些指标1995年继续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运行,但与1994年的增长速度相比,其增长的势头却已开始减缓。

更长远地考察反映深圳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历史轨迹,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1995年的增长速度减缓实际上标志着深圳经济发展一个重大转折的开始,即数量上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时期”将要结束,代之而来的将可能是通常意义上的高速增长(15%左右,我们姑且称之为“常高速增长”,下同)时期。反映深圳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环比指数1981—1995年的运行轨迹如图3所示。该图显示,此项指数1981—1984年的运行区间为153—159点,这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开创时期, 所以其经济增长也就属于“低起点上的超高速增长”;1985—1989年的运行区间为102—135点,而且期间出现过几次较大的起伏,所以这一时期属于“起伏较大的增长时期”;1990—1995年的运行期间123—136,期间没有出现大的起伏,所以这一时期属于“高起点稳定高速增长时期”。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从这一指数在1991年达到136点的高峰之后,从1992年开始, 就以每年3个点左右的速度逐步下降,1994年这一指数下降到130.1点,1995年又继续下降到123点。这就表明, 深圳国内生产总值的年递增率已开始偏离30%的超高速轨道。而且可以推测,这一指数的减缓趋势还将继续下去,直到进入115点左右的运行轨道。 这就意味着一个重大转折的开始,即数量上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时期”将要结束,代之而来的将可能是15%左右的“常高速增长”时期。

表3 反映深圳经济增长的几项主要指标1996 年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总含量

主要指标 每百分点的总含量

国内生产总值 7.15亿元

工业总产值7.95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10.0元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0.81亿元

人均实际年收入121.23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86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 0.14亿元

出口总额 2.0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

图3:国内生产总值的环比指数1981—1995年的运行轨迹

(四)面对转折的现实

不管怎样,转折是已经出现了。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种转折,接受这种转折,深刻理解和正确处理这种转折。总之,我们必须面对转折的现实。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转折只是意味着深圳数量上的超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的结束,而并不意味着通常意义上的高速增长时期的结束,更不意味着质量充实的常高速增长时期的结束,恰恰相反,一个质量充实的常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正在向深圳招手。

其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这种转折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第一,随着各项经济指标基数的增长,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也就越大。例如,深圳199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67.15亿元,这就意味着1995年比上年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总含量为5.67亿元,而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15.32亿元,这又意味着,1996年再比1995年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总含量为7.15亿元。反映深圳经济增长的其他几项主要指标1996年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总含量见表3。第二, 过去投入于深圳的资源和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总有穷尽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与上述各项经济指标增大的基数成比例的追加的资源和政策投入,则过去那种超高速的经济增长就很难维持。第三,由于诸多外部条件的变化,曾使深圳经济增长在超高速的轨道上运行的许多有利条件已不复存在,所以,过去那种数量上的超高速经济增长,实际上也已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被“釜底抽薪”。

最后,我们还必须充分警觉到:这种转折对于深圳经济发展既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关键就看我们怎样来处理这种转折。处理得好,深圳经济就可能由数量上的“超高速增长”平稳地过渡到质量充实的“常高速增长”的运行轨道;处理得不好,不仅难以进入质量充实的“常高速增长”轨道,数量上的“常高速增长”也难以维持,深圳经济的增长就可能出现大的滑坡或大起大落。

1996年经济发展展望

如何确定1996年的发展目标与选择相应的对策,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现实的评判及对影响与制约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和判断。可以预期,1996年深圳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以下变化:随着全国范围内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过去的主要依赖政策优势迅速聚集资本和劳动力的聚集效应具有明显的弱化倾向;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起飞,以及全国开放的重心实际上已移到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这些无疑对于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挑战;控制通货膨胀仍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因此至少在1996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偏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这无疑对于缓解深圳的资本短缺状况增加了难度,随着香港回归日期的日益临近,深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加快,这就使深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199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回升,这既扩大了国际市场容量,又会导致国际市场上的资本供应紧张,而随“复关”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深圳将愈益感受到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

根据前述对深圳1995年增长轨迹及1996年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深圳将在1996年面临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能否充分预测这些因素对深圳未来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以及寻找到趋利避害的有效对策,对于实现“九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6年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如何缓解资本短缺。 筹措足够资本是维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条件。根据测算,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0%左右。1996年若要达到16%的GDP 的年增长率,则约需430多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如果加上流动资金的需求, 则资本缺口更大。导致1996年资本短缺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外资流入速度趋缓;第二,受偏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及银行对贷款项目选择的影响,流动资金仍将处于紧张状态。从1995年的情况来看,全市金融系统的存款余额逾1000亿元,基本与当年GDP保持同幅增长;贷款额逾700亿元,远低于GDP的增幅。这表明在货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贷款项目的效益,对于挖掘金融系统的贷款潜力,缓解流动资金的短缺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自筹资金增幅下降。如它从1993年的90.3%年增长率下降到1994年的20.5%,其主要原因一是内资流入减少,二是积累水平下降,如近年来深圳市积累的平均水平降至36%,这不仅低于同期广东省38%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同期京津沪近50%的水平。

2、如何遏制利用外资的下滑趋势。根据测算, 深圳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5。因此,利用外资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深圳的经济增长。据统计,深圳市实际利用外资1985年占全国及广东的比重分别为7.1%和35.8%,1990年降至5%和25.6%,1995年降至2.9%和11%。1995年1—10月新签合同项目1224宗,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7.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3.7%、30.2%和8.6%。外资流入趋缓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原 因。外部因素主要有:世界经济的复苏及国际性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剧了国家间吸引外资的竞争;随着开放重心转向上海浦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竞争态势的形成,以及内地开放力度的加大,外资投向出现了由特区到沿海、由沿海到内地的扩散趋势;偏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中方企业难以筹集到相应的配套资金,制约了外资的进入。投资环境不够完善则是导致外资流入趋缓的内部因素。近年来深圳的生产要素价格,尤其是地价和人工费等不断上涨,导致投资成本迅速上升,减弱了深圳的竞争优势。例如,随着交通、通讯等设施的完善,东莞、惠州具有与深圳相似的区位优势,但比深圳的工资低15—20%,地价低50%,加上各项优惠政策,所以更容易吸引外资。而基本设施供给不足,管理费用过高,以及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办事作风差、效率低则是打击外商投资热情的又一因素。因此,如何从完善深圳的投资环境入手,遏制外资流入下滑趋势,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对于缓解资本短缺,转换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如何消化国家进出口政策的调整对深圳外贸的影响。经测算,“八五”期间深圳的出口与进口对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5, GDP的外贸依存高度高达447%。这表明深圳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对外贸易。1995年深圳的外贸仍维持较快增长,但增幅与1994年相比有所回落,尤其是从95年中央出台新的退税政策以来,深圳的一般贸易出现了逐月下降的迹像。如第三季度的出口5.2亿美元,比上季度的8.4亿美元下降了38%,九月份出口1.34亿美元,达到低谷,预计中央出台的若干政策仍将明显影响深圳的外贸增长态势,这包括:第一,出口退税现状与退税率调整的影响。从95年7月开始出口退税率的总体水平由17 %下调至14%,使深圳下半年外贸出口退税减少约3亿元左右。若1996 年出口退税率进一步调低为8.27%,一般贸易出口维持26亿美元水平,则两次税率调整将使深圳全年减少16.9亿元的退税。退税兑现状况仍不容乐观,1995年未退税款约占全市应退税款的50%。1996年不仅很难清欠老帐,而且可能继续出现新帐。经测算,每拖欠100万退税, 将要求一般贸易出口增加50万元流动资金,这就会加重企业的利息负担;第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据测算,由于要求来料加工企业与三资企业一样必须设立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1995年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将被长期占压资金达185.72亿元,利息损失10亿元左右。1996年这些政策因素仍将继续影响深圳的三来一补和来料加工贸易;第三,进口政策调整的影响,1996年国家将对“三资”企业进口设备一律征税。如果1996年“三资”企业进口设备金额仍按1995年基数16亿美元测算,则按44%进口关税加进口环节税征税,需多交纳税款1.76亿美元。1996年国家对特区自用物资进口的征税将使深圳多占压资金43.4亿元。如果国家对技改项目引进设备征收关税。则1996年将使深圳多交纳5.89亿元的关税。如何消化以上政策调整因素对深圳外贸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深圳外贸的平稳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4、如何依靠技术进步和投资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深圳经济增长势头的减缓显然与工业基础薄弱有关。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深圳的出口额居第1位,财政收入居第2位,GDP和人均GDP居第8、第2位,但工业总产值仅居第10位。即使在珠江三角洲,深圳的人均工业总产值也排在佛山、珠海、中山之后,居第4位。若要维持1996年的增长后劲, 强化工业基础是当务之急。由于历史和现状的原因,发展重化汽车工业难度很大,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是合乎实际的选择。深圳市1995年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现价)已超过180亿元。 根据抽样调查,1995年1—6月2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1亿元,销售收入39.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6.7%和56%。1996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否跃上一个新台阶关系到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换。然而下列因素有可能制约这一新产业群的形成:一是政策优势相对减弱所导致的竞争优势削弱;二是科技投资风险机制的不健全将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三是一旦我国顺利复关,会在不同程度上冲击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四是资金短缺所带来的困惑;五是企业科技人才的流失所引发的技术和无形资产流失,以及知识产权纠纷的日益增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六是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能否选择有效的对策化解以上不利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深圳能否在1996年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龙头产业。

5、 如何按照把特区城市建成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深圳传统产业和中小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大多数,第三产业的档次比较低,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也远低于传统产业,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化城市的要求相比仍相去甚远。从第二、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来看,深圳目前仅为0.37,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大于1。因此,深圳若要在1996 年迈出向国际性城市过渡的坚实一步,必须努力高速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档次,使深圳早日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和运输中心。

6、如何抢占我国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制高点。 社会经济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向。信息化不仅是优化经济运行模式,使深圳成为区域性金融、信息、商贸、运输中心的必要条件,也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重要保证。信息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以美国为例,优良的信息高速公路已提高20—40%的社会生产力,增加了3000亿美元的GDP。 目前深圳的信息业发展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表现在深圳的信息系统建设已具较好基础,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信息服务咨询业日益状大,国际化步伐加快,通信网络已形成规模。可以预期,信息业必将成为深圳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关键是能否从1996年开始加大发展信息业的力度,抢占全国信息化的制高点,率先在深圳形成信息中心的坚实基础,带动深圳的经济增长。

7、如何通过优化产业组织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深圳的产业组织程度不同地存在企业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足、缺少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的缺陷,这就大大限制了资本、劳动、技术的最佳组合。改变这种状态的关键是,在政府产业组织政策的积极指导下,使大多数产业能在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提高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协作水平。1995年深圳的大中型企业产值3787353 万元, 占全市工业产值48.17 %,工业增加值 1276322万元,占全市的50.89%,人均劳动生产率144130元,是全市的3.26倍,这表明深圳已出现了产业组织优化的迹像。1996年的工作重心应是通过资产存量的调整、集团化重组和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等,使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集中,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批量规模,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和应变能力。

8、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深圳工业生产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效益欠佳,应收帐款净额剧增。1995年1—8月在全市1634个镇及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444个, 亏损面27.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5%;亏损额4.59亿元, 相当于利润总额的14.3%;实现利税总额45.36亿元,减收92万元; 工业资金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及工业增加值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8 、 1 .99和1个百分点;应收帐款净额高达158.7亿元,上升了46.9%, 为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6.8%。造成以上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仍没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花大力气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企业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应是1996年深圳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9、如何通过强化制度创新的动力再造深圳体制新优势。 内地体制中的政企不分、产权模糊、权责利不清、市场扭曲等弊端在深圳也逐渐明显化。在1996年,深圳仍应继续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无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在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方面都应作出新的努力,通过创造体制新优势来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面临以上问题的挑战,深圳如何在新的一年中发挥其区位优势,先行优势、体制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实力优势,跳出“政策特区”的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抓住外部环境给深圳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有利因素,花大力气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有关深圳发展命运的战略抉择问题。1996年的工作重心是:努力推进“三个根本性转变”,即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特区发展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向苦练内功、增创新优势转变;积极贯彻“三个协调”发展的方针,即一是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二是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三是“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三个一批”的发展战略;即一是形成一批支柱产业;二是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三是争创一批名牌产品,为全面完成“九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录:1995年和1996年经济发展指标

1995年 1996年 1996年比1995年

统计数 预测数 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715 860

16

工业总产值(亿元)(90年不变价)795946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286 360

25.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00 350

17

出口总额(亿元) 205 210

2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亿元) 81 89.1 10

资金利税率(%) (工业)

7.1 7.4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43125 50800 17.8

人均生活费收入水平(元) 10508 12000

9.2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

100110

零售物价指数 100109

标签:;  ;  ;  ;  ;  ;  

1995年深圳经济发展回顾--1995年回顾: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宏观调控效应明显--1996年展望:发展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1995:1995:深圳经济发展回顾和1996年经济发展_深圳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