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统计风险过程管理与控制机制初探_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统计风险流程化管控机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程论文,机制论文,风险论文,化管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趋向日益明朗的大数据时代,审计统计工作也不可避免遭遇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是审计机关的宝贵资源,怎样确保这些海量数据的真实完整,规避统计数据带来的隐性风险,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审计信息,成为目前审计统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考察审计统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以流程化管理思路,系统解决对审计统计数据的资源整合与风险控制。

一、审计统计风险的定义和构成

审计统计风险一般是指审计统计报表未能客观准确反映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处理处罚和审计成果利用等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机关基本情况的风险。由于审计统计报表是由所有已完成审计项目的台账和审计机关基本情况台账生成,因此审计统计风险应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类。

(一)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相关的审计统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填写台账、生成报表出错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台账填报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项目的熟悉程度和专业素质等因素。审计报告越清晰,台账填报人员的责任心越强,审计统计的固有风险水平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二)控制风险。指审计统计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台账、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水平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完善性和执行力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弊,但可以将统计风险降至最低。

(三)检查风险。指审核人员未能发现台账、报表填报上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独立存在于整个审计统计管理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检查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一起决定了审核人员需要抽查的范围及审计项目的数量。

二、审计统计风险的成因

(一)责任心不强,马虎对待审计统计工作,造成固有风险。审计统计台账的填制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审计组报送反映审计工作情况的重要途径。审计机关通过对审计统计台账、报表的层层汇总,及时掌握区、市、省及全国的审计工作情况。按照《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审计统计工作规定的通知》,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指定的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填报审计统计台账,提交审计组组长审签和审计业务部门审核。审计署同时也指出,审计组指定填制台账的审计人员最好是了解项目整体情况的主审。而部分审计人员把审计统计工作当成副业,不钻研统计业务,造成审计台账填制的重大错误。如有的台账存在明显的勾稽关系错误,甚至出现把金额单位看错,把金额问题填成了非金额等常识性或低级性错误。

(二)缺乏有效约束,审计统计工作程序不能完全履行,造成控制风险。根据《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机关审计统计工作规定的通知》,审计统计工作程序为:审计组负责填报审计统计台账,审计业务部门负责审核审计统计台账,审计统计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审计统计电子数据通过软件进行汇总,但部分关键的审核环节却只能依靠手工进行并通过纸质件体现,容易出现缺位,如:部分台账未经审计组长审核签字就直接汇总生成统计报表,部分报表未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就直接报送统计工作管理部门。

(三)数据量大,审计统计软件功能欠缺,造成检查风险。以深圳市为例,仅2012年,市本级审计项目数超过一千个,市区两级审计项目数超过三千个,其中每个项目又由若干审计统计指标组成。作为审计统计工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审计情况统计报表的勾稽关系计算和异常情况分析,重点抽查相应的审计统计台账,进而发现问题。然而,现有审计统计软件的自行校对功能很弱,不能直接显示报表的当月新增数,不能对异常数据进行提醒,甚至连基本的勾稽关系错误都不能发现。仅依靠审核人员的手工计算和肉眼识别,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因为个人判断的可能偏差或自身局限造成检查风险。

三、审计统计风险的现实影响和危害

(一)影响审计机关接受上级检查考核的结果。上级审计机关非常重视审计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审计署对全国审计统计数据不定期进行抽查汇审或交叉复核,对抽查发现问题的单位全国通报。广东省审计厅每年对全省的审计统计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打分,考核结果全省通报。深圳市审计局从2012年底开始,对各区审计统计工作质量进行质量考核,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并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评。审计统计数据的质量既与审计工作整体水平有关,也与各级审计机关接受上级检查考核的结果息息相关。

(二)影响领导的判断与决策。审计统计数据是审计业务的综合与直观反映,更是审计机关领导乃至一级政府行政首长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的业务工作周期或时段,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汇总、分类和归纳,分析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变化,得出结论,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一手原始数据如果出现较大的错漏,可能导致无法定量分析或实质性错误,进而影响领导决策的准确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方向性误判。比如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两组统计数据的不吻合导致无法对全国的经济形势做出有效的分析判断,也直接影响到高层领导的重大决策。同样,审计统计数据如果不准确,也会导致不能准确反映各类型、各行业、各地区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从而影响审计机关领导的判断与决策。

(三)影响审计机关乃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近年来,审计工作和审计统计数据愈来愈成为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焦点,各级审计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向公众公开审计统计数据。因为涉及各政府部门、单位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审计统计数据公开的尺度难以把握,公开内容或公开方式的不恰当,都可能引起公众媒体的误读,进而影响到审计机关,甚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具备较高风险。比如2012年《南方都市报》曾连续报道了深圳市审计局在“深圳审计信息网”上公布的审计统计数据,提出“不规范资金超过53亿为何一笔带过”的疑问,并将这一金额与并无应对关系的深圳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年度公共预算支出进行比较。公众、媒体由于对具体审计工作和审计统计指标的不了解而产生质疑。此后深圳市审计局在对市区两级审计统计数据进行调查复核后,认为审计统计风险不仅在于统计数据是否存在偏差,还更多地涉及公开的方式和内容。因此,对待审计机关的统计工作和统计公开工作,除数据准确以外,也需要更加严密与审慎。

四、用流程化管理控制审计统计风险

在目前审计统计数据电子汇总和手工审签的矛盾下,出现上述问题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避免性。为此,有必要引入流程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控制审计统计风险。所谓流程化管理,是指以流程为主线的管理方法,强调以完善流程为导向来设计组织框架,同时以流程控制为目标进行不断再造和创新。

(一)提高审核的高效度。流程化管理可准确记录下每个审批流程的送达和审批时间,明确责任,遇到出差、病假等,可以委托他人办理,节约了等待特定审批人而花费的时间。流程化管理将统计人员从纸质文件传递中解脱出来,增加了统计数据的审批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固有风险。

(二)增强流程的规范度。以前由于项目多、时间紧,部分审核的关键环节缺位,大大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流程化管理将每一个环节及审核意见固化,审核人员在系统中均留下痕迹,从机制上基本杜绝了审计统计可能的风险。

(三)提升审核的专业度。现有审计统计软件的自行校对功能较差,部分审核人员认为统计指标太多,不清楚审核的重心和关键点。流程化管理设计可将统计数据勾稽关系校对和历史错误资料库嵌入计算机,通过软件就可以提示勾稽关系错误和常见错误,把审核人员从繁杂的审计统计报表中解放出来。此外,在每一个审核层级提示统计数据的审核关键点和重要指标释义,用计算机辅助审核人员快捷有效地发现和纠正错漏,以降低检查风险。

(四)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以前发现统计数据出错后,一般由管理部门统计人员直接退回业务部门统计人员修改重报,业务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统计数据出错的情况不了解,也没有再次进行审核,容易出现屡报屡错的现象。流程化管理要求每一次退回重报都要经过相同的审核流程,且公开所有的退回更改痕迹,也为审计统计质量考核打分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让统计质量考核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五、构建审计统计风险流程化管理控制机制的具体设想

近年来,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深圳市审计局依托信息化系统,以金审OA平台,相继开发了审计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审计报告审理和公开并联审批系统等一批实用模块,实现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的流程化。根据深圳市审计局已有经验,依托实力软件开发公司,实现审计统计软件与OA平台有机结合,打造地方审计机关区域性统计数据报送审批系统,实现市、区审计机关统计数据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存储整合与流动控制是完全可行的。

(一)系统设计:以深圳市为例,在市区审计机关之间,可利用现有内网运行条件,适当扩大OA系统数据存储空间,市审计局在OA平台上向各区审计局(含新区)各分配一个统计专用ID。各区审计局、市局直属专业局及各处室不再通过现有的内网邮箱导入导出审计统计数据,而是采用网络版的审计统计软件,通过ID登录市局OA平台的统计模块,直接向市局报送统计数据(详见上页图1)。

在审计机关内部,实现从台账到报表的多层级复核并留下填报和审核的痕迹,明确各层级责任并设置相应权限,形成审计统计数据的报送控制流程。如:审计组长职责为“根据审计报告等资料审签台账”,权限为“可浏览和修改台账,发现问题返回台账填制人员”;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职责为“审核本部门统计报表,关注异动情况”,权限为“可浏览报表和台账,发现问题返回业务部门统计人员”(详见图2)。

(二)系统功能:一是可通过强制性的控制流程明确责任和风险。二是可生成异动指标和错漏预警,加强软件的基本校对功能,方便填报人员自行检查。三是可生成出错问题排名库和重要指标释义库,方便审核人员理解和检查重要指标。四是可定期对统计数据报送质量部分进行打分,公开各部门(单位)撰写的统计分析及分数,增加考核的公开透明。五是可定期对市区审计统计工作情况进行通报,相关问题及时反馈。

六、审计统计软件与办公、业务平台功能整合的远期设想

以目前深圳市审计局为例,同一个审计项目,需要在不同的软件、平台上重复录入指标数据,且数据之间不能转化使用。这些软件、平台包括:AO软件、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OA平台上的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和审计项目动态管理系统,投资局的投资审计项目还要录入其业务管理系统下的审计台账模块。国内其他审计机关的情形大体相同。我们认为,应以审计统计数据报送审批系统设计开发与实际运行为开端与契机,进行统筹考虑,将上述软件和平台予以进一步整合,使各模块数据能够相互转化,无缝共享,从而节约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率。

具体设想:(一)可考虑将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嵌入审计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审计署近期推出的审计计划管理软件,可与审计统计软件整合对接,最终形成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此软件既能通过计划功能规避统计项目的错漏,也能通过统计功能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下一步,深圳市审计机关可以率先探索如何将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嵌入审计项目动态管理系统,以此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审计项目更深入的全过程动态管理。(二)可考虑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与AO软件整合。在AO软件里,有通过审计报告自动生成台账的功能,但此台账与审计统计软件台账指标不完全一致,不能用于审计统计数据的汇总和存档。建议依托软件开发公司将审计统计软件与AO软件整合,同一个项目,只要录入一次基本数据就可以同时在两个软件之间转化,AO软件根据审计报告等资料生成的初始台账也可以被审计统计软件部分采纳。审计统计人员在计算机辅助的基础上检查和调整台账,既可简化工作流程,亦可降低审计统计风险。

标签:;  ;  ;  ;  ;  ;  ;  ;  ;  ;  ;  

审计统计风险过程管理与控制机制初探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