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疾病采用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高屹

南县中医医院 湖南益阳 413200

【摘 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60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局部清润麻醉经皮穿刺内窥镜观察下手术治疗。采用评分标准对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部和腿部疼痛进行评分,同时评估腰椎功能改良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6个月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3例短暂性小腿麻木,2例小腿前中侧痛觉过敏。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明显改善。讨论 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治疗结果安全有效,是一种创伤极小的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疾病;经皮;内窥镜;疗效观察

引言

腰椎间盘疾病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有75~80%的患者有腰疼和腿疼等症状,经过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当实施手术治疗[1]。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为,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虽然,传统开放式手术被看做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标准,但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进步,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已经能和开放式手术媲美,而经皮内窥镜下椎盘切除术,是当前最为多用的微创手术。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60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治疗6个月后随访,现主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诊的60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为探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31~70岁,平均年龄为(44±2.3)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间疼痛且伴有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平均患病时间1年。病变关节L 3~4有8例,L 4~536例,L 5/S116例。所有患者经3个月保守治疗后无效,影像学检测与症状一致。所有患者全部表现为单一间隙突出,中央型14例,旁中型29例,椎间孔型17例。所有60例患者中,无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和腰椎间隙高度降低的患者。

1.2 诊治方法

辅助患者选取适当俯卧位,弯膝、屈髋令腹部稍微悬空。在C型臂X射线观测下找准目标椎间盘和进针位。海绵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实施区域内麻醉。从患病部位正中线8~12cm处入针,穿刺角度为20~35°,根据正侧位X线透视调节穿刺方向,保证穿刺针通过椎间孔,在插入椎间后注入2ml美兰,并实施疼痛诱发试验进行诊断。在穿刺针拔出后,于病变部位作一8mm切口,注入导丝,顺着导丝插入扩张管,最终插入斜面工作套管。在正侧位透视下,保证工作套管位置无误,顺着工作套管插入内腔镜。借助髓核钳夹取多余的椎间盘组织,手术过程中联合Ellman射频电极从事止血作业,同时消除肉芽组织。通过观察镜,了解神经减压情况,随后实施冲洗、止血、缝合作业。手术完成后,为患者实施直腿高抬试验,同时开展神经系统检测,评估是否伤及患者神经。手术前期和手术后均使用抗生素,依据患者手术过程中神经刺激情况,考虑是否使用激素脱水剂。手术1d内实施腰围保护行走,术后两周卧床休息,术后4~6周应佩戴护腰。

1.3 疗效评定

手术1d前、手术3个月后、手术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估(VAS),评定其腰疼情况。选用功能障碍系数(ODI),估测患者术后6个月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最后一次随访,选用MacNab评分,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数据以百分比形式展现。评分优表示:患者腰疼、腿疼彻底消退,下肢能正常运动。评分良表示:患者伴有轻微的腰腿、腿疼,但不会影响实际生活。评分可表示,腰腿疼痛较手术前明显减缓,但需不定期使用止疼药。评分差表示,患者手术后症状无明显改良,必须经常性服用止疼药[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MacNab评分总有效率

60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66±13)min。手术6个月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3例短暂性小腿麻木,2例小腿前中侧痛觉过敏。MacNab评分结果为,优18例,良35例,可6例,差1 例,总优良率为83.3%。数据如表1:

3 讨论

传统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最为多见的方法,然而,开放性手术对患者体内结构组织破坏程度大,术后并发症极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手术成为了治疗腰椎盘疾病的全新方法。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疾病,对患者脊椎旁组织创伤小,能够起到减缓脊髓和神经压力的效果,从而维护脊柱功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3],经皮穿刺内窥镜技术适用于椎间盘突出,与外侧型椎间盘,而不适用于中央型和不持续性腰椎间盘突出。应当引起重视的是,确定能否使用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关键在于,突出椎间盘是否连续,而非其突出的程度。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工作通道是否完全建立。正常情况下,皮肤穿刺部位和穿刺角度的选取,同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位置、患者特征相关。穿刺的准确位置应当是,X线正位上针尖处于上下锥弓根中部的连线处,侧位片处于椎间盘后稍偏下的椎体位置。工作管道的准确位置应当是,正位X线观测工作管道不逾越棘突中部,侧位X线观测工作管道斜面处于椎间隙四分之一处。鉴于手术过程全部是在工作套管内部开展,所以手术对神经和硬膜囊影响不大,手术后患者椎管内神经根部和硬膜外瘢痕少,方便二次修复。手术过程中联合Ellman射频进行止血,能够有效减缓椎间盘表面神经末梢消退,从而有效减缓患者症状。受到髂嵴的阻碍和L5 的独特特征,L 5~S 1 手术成功率要明显低于其它节段,所以在进行手术实施经皮穿刺内窥镜之前,对于突出部分不超过椎管面积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选用微创手术治疗[4]。综合而言,经过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数据可知,经皮穿刺内窥镜治疗具有对组织创伤小、安全系数高、疗效可靠的特点,这种方法值得大量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周跃,李长青,王建,等.椎间孔镜 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3):225-231.

[2]徐少克,童瑞年,童瑞龙.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疾患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19(5):330-335.

[3]张西峰,王岩,肖嵩华,等.内窥镜下不同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4):341-345.

[4]彭晓伟,张改英.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体会.河北医药,2011,13(33):352- 353.

论文作者:高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疾病采用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高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