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庆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开放性囊肿去顶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书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单纯性肾囊肿;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131-02

单纯性肾囊肿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肾脏畸形,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单个囊肿,也有极个别为双侧多发性。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体检时易发现。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其中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能够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侵袭,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经皮穿刺硬化术能够有效减少损伤[1]。我院对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疗效显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囊肿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0~60岁,平均(50.12±1.32)岁,其中右肾18例、左肾24例,囊肿平均直径为(5.03±0.22)cm。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1~60岁,平均(51.24±1.14)岁,其中右肾17例、左肾25例,囊肿平均直径为(5.14±0.23)cm。两组性别、年龄、囊肿平均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 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取完全健侧侧卧位,将腰部适当的垫高,于患者腋中线上髂嵴以上2cm左右的位置,做手术操作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2cm左右,将皮肤、皮下及肌膜切开,直达后腹膜间隙实施钝性分离处理,用手指对腹壁与脂肪组织实施分离处理,在已经形成的间隙中,插入腹膜球囊扩张管,注水剂量控制在500mL,以达到使球囊充盈的目的,对腹膜后间隙实施扩张处理,维持5min左右,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排水处理后可以将扩张管取出,插入10mm套管并连接CO2气体,形成气腹之后可以根据治疗的实际需要在直视条件下建立套管穿刺部位。在腹腔镜的辅助条件下对腰大肌实施辨认,并沿腰大肌开始向上向内实施剥离处理,将肾筋膜及脂肪囊纵行打开,将肾脏及囊肿找到,对已经暴露的肾囊肿实施充分游离处理。在囊肿顶部位置开一个小口,将吸引器伸入到囊内部将囊液完全吸净,提起囊肿壁将大部分的囊肿壁切除,通常情况下应该保证距离肾实质0.5cm左右,对囊肿切缘实施电凝处理以防发生出血。用标本袋将切除的囊肿壁取出之后实施妥善止血。镜下放置引流管1条,拔出套管后可以缝合切口。

1.2.2对照组 行开放性囊肿去顶术,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经第12肋缘下切口。切口长8~10cm,打开脂肪囊在肾包膜表面游离出囊肿,剪开囊壁,吸净囊液,距肾实质边缘约0.3~0.5cm处切除囊壁,创缘用电凝止血。腹膜后常规留置引流管。

1.3 疗效评价[2]

显效:肾囊肿症状术后完全消失,肾脏生理功能及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肾囊肿症状术后明显减轻,肾脏生理功能及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50%;无效:肾囊肿症状术后没有减轻,肾脏生理功能及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不足50%,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2.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超声、CT等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现率不断增加。临床研究认为,当囊肿直径超过4cm,有严重的压迫症状,或并发出血、感染、高血压、肿瘤或囊肿与肾盂肾盏相通者具有手术指征,需积极行手术治疗。既往采取开放肾囊肿去顶术,现已逐渐被标准腹腔镜手术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虽然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较为缓慢。一般认为需要外科处理的指征是:①有疼痛症状或心理压力者;②大于4cm或有压迫梗阻影像改变者;③有继发出血或怀疑癌变者。传统开放手术囊肿去顶术,效果可靠,但切口较大,肌肉离断,住院时间较长,术后镇痛时间长。经皮肾囊肿穿刺抽吸囊肿液体,复发率高,30%~78%[3]。腹侧肾囊肿穿刺时有损伤几率,并且硬化剂有外渗风险。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志远.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4):265-266.

[2]徐耀忠,黄卫.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90-92.

[3]周林昌,郭波,倪安,等.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51例报告[J].医疗装备,2015,29(1):47-48.

论文作者:赵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赵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