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实践论文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实践

刘鑫,聂作财,周润苗,王红兵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摘 要: 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提出了基于“工程实现”与创新创业能力有机融合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适于工程教育和创客教育的“企业、学校、学生实行塔形管理和双路管理混合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同路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对企业、毕业生、学生进行常态化的问卷调查机制”三位一体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形成了涵括“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等环节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地进行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综合实践,经过3年的努力,学生自主研学的学习氛围增强、对口就业的比率增加,创业人数增多,为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字: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

近年来,部分地方院校进行了基于工程教育或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找到很好地将工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案例,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与改革,我校之前也进行过校企合作的改革,但由于没有双方共同的应用平台和管理机制,出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没有根据行业、产业和地方需求及时修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升脱节的现象,基于这些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企业、学校、学生实行塔形管理和双路管理混合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同路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对企业、毕业生、学生进行常态化的问卷调查机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促使工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24]Elizabeth Kolbert, “Why Facts Don’t Change Our Minds”, The New Yorker, Feb. 27, 2017.

一 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必要性

研究和改革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提升工程实现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有“生源质量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师资参差不齐,师生接收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途径有限,教材上的专业知识落实于市场需求”等问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弱化学校、企业的界线,组建创新创业平台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以项目案例为载体,学生能接收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在完成项目时组建团队,在团队中激发新思想、新思维、新创意、新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现能力。

(二) 可行性

1.方案可行

计算机类知识和技术更新很快,如果按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计算机类专业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我院集结行业领域专家、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跟踪就业反馈信息、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再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毕业要求,形成动态循环的“闭环”专业建设模式。

本培养方案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测评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课程教学目标遵循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构建了由行业领域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共同制作的动态“闭环”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多元同向协同育人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了以“创新创业线上平台+线下传统教学+线下在工作室完成项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各阶段提升(学生研·创学习)”的进阶式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课后学习时间明显增多,工作室的项目团队开发氛围显著提高。

2.平台可行

哀痛声声里,青樱盯着晞月举起的纤柔手腕,半露在重重缟素衣袖间的一串翡翠珠缠丝赤金莲花镯在烛火中透着莹然如春水的光泽,刺得她双目发痛。青樱随着礼仪俯下身体,看着自己手腕上一模一样的镯子,死死地咬住了嘴唇。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法为例,以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为依托,对学生实施如下教学方案。(1)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疑问;(2)剖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及要求的能力;(3)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就业方向;(4)逐一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5)过程管理中实现教学体系-课程测评项目验收的进阶式教学;(6)学生需要完成的进阶式学习步骤;(7)学生成绩由课程考核要求涵盖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及创业实践项目等考核;(8)学生成绩测评及达成要求分为4个等级,A.优等要求创新性、实用性的完整原创设计;有专利或软著申报;有项目入驻与运营。B.要求能设计完整、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实现项目的功能;报告、项目说明书等文档资料整理规范;论述较准确、条理性较好。C.中或合格要求项目功能和任务都能基本实现;能认识自我、共享信息、合作共事,具有团队意识、团队角色职责描述合理;文档资料齐备。D.项目抄袭、协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项目汇报时无发言、无见解;讲述问题不清楚、内容不符合要求、回答不准确;文档资料不规范、缺失等。

“3+1”模式的实施关键是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管理,在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制订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同行共同参加,这既有利于企业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及需要配合的实习有个预先了解也能够让企业将执业能力培养要求渗透到校内培养环节中。学生在企业工程训练过程中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收集工程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并应用已有的理论加以分析、遴选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并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可以同时受学校导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

3.方法可行

以创新创业中心(创飞谷)为平台,在线上企业工程人员发布创新和工程思维课程,线上发布技术沙龙讨论,发布项目招标公告、竞赛通告等,线下教师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通过讲授、讨论等方法传授专业知识,激发创新灵感、组建项目团队,组织竞赛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教学“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各阶段提升(学生研·创学习)”的进阶式提升。

我院以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突破口,以“创飞谷”创新创业平台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专业工作室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创飞谷”平台项目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大学生研创项目、创新创业大赛、为地方企业开发项目为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研学的能力,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

依托在我校成立的湖南省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12个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平台,校企双方从组织机构、运行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及安排、设备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及评价、师资队伍、学习生活条件等各方面进行常态化交流。以校企合同的线上教学平台为载体,从创新实验、创新案例、创业指导、创新大赛、成果展示等模块中提升工程设计能力,拓展创新创业思维。用11步法则实行企业、学校、学生塔形管理和双路管理混合模式(见图1、图2)。

二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 解决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问题

基于中国能源强度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分布的客观事实,本文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对能源强度的全域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如表3所示,ln ei、ln gdp、ln fdi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均显著为正,即在全域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因此,在建立模型时应充分考虑地区观测值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

(二) 解决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问题

通过以上可行性方案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并通过课程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活动强化对学生的培养,以期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图1 “闭环”专业建设模式

(三) 优化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问题

仔细分析非中心卡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可知,其在自由度大于2时总是存在一个最大值,即随机变量存在一个出现概率最大的值,这个值在所有的值中出现频次最高.因此,除了使用统计分布的期望来估计未知项以外,还可以利用这个出现概率最大的值来估计该未知项,此时的更新半径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到:

(四) 解决工程认证中可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测评问题

教学过程中,秉承工程认证教育的核心观点之一:持续改进的问题,定期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根据行业和特别是湘西北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和学时安排等;定期由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对教学组织中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要求等;定期对学生制定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及互动方案等,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同路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三 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 根据地方经济需要,制定符合工程教育、创新理念的“闭环”人才培养方案

(二) 企业、学校、学生实行塔形管理和双路管理混合模式,使工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塔形管理即在学校而言,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通过创新创业云平台)和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创业工作室)的管理模式,而双路管理即为“校企联合培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共同组成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教育和培养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与飞瑞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办的试点“飞瑞敖”班,就是作为典型的“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的试验班。校企双方通过十多个“共建(合作)”的实施项目,保障了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的有效实现。为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建设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双方在共建专业的内容有:(1)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开展技术讲座及专业课程教学,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企业聘请校方领导担任企业发展顾问,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3)研讨构建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在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和技术的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按行业内从业人员技能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4)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共享平台,按照专业设置和岗位需求,重组校企双方优质教学资源。(5)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着力打造好“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三)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同路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以创新创业中心(创飞谷)为平台,在线上企业工程人员发布创新和工程思维课程,线上发布技术沙龙讨论,发布项目招标公告、竞赛通告等,线下教师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通过讲授、讨论等方法传授专业知识,激发创新灵感、组建项目团队,组织竞赛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教学“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各阶段提升”的进阶式提升。

(四) 依据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论建立常态化的问卷调查机制

在可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教学目标、毕业生要求、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学时安排等都需要有清晰可实施的评价体系,课程或环节的达成度评价是认定毕业要求是否达成的基础,科学、合理和真实的课程评价方式才能反映毕业要求是否达成,才能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课程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通过对企业、学生等常态化的问卷调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环节等,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现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从课程考核和反馈机制的定量数据、学生课堂反响和测评结果的定性分析来看,一系列教改措施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相关竞赛中获奖4项,申获湖南省研究性学习性项目5项、校级研创项目若干项,师生共同申请软著14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9项,本专业已成立12个专业工作室,学生每年申报大学生研创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的热情明显增强;自主研学的学习氛围增强;对口就业的比率增加;创业人数增多。学生初步具备工程教育的工程实现理念,从本质上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结合起来,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宋作忠, 刘兴丽, 关凤岩. 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5): 154-157.

[2] 谢承旺, 胡庆辉. 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8(06):26-28.

[3] 张德成.创客教育与CDIO融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6):6-9.

[4] 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教育应用的反思与创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02):90-97.

[5] 杨航.基于高校创客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4):19-20+25.

[6] 贾杰.创客教育与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的融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30-32+35.

本文引用格式: 刘鑫 等.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6(75):133-13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5.050

基金项目: 201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客教育研究(湘教科规通[2017]1号-XJK17CGD032);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云课堂教学模式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湘教通[2018]436号-986);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基于CDIO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湘教通[2018]436号-984)。

作者简介: 刘鑫,女,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工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农业信息化;周润苗,女,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

标签:;  ;  ;  ;  ;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