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论文_刘凤珍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论文_刘凤珍

甘肃省会宁县头寨镇成牟小学 730700

摘 要:新课的导入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它是直接为教学新课做准备的。除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外,还要起到引起兴趣和激发动机的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清楚,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其参与整个学习活 动将比强行的要求和消极的限制有效得多。

关键词:小学 思维 设计 新课导入 数学课堂教学

一、以旧引新、促进迁移

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凭借电教媒体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巩固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轻松获取新知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设计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几,再配以折一折等实际操作,使学生感知单位“1”、“平均分”、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知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在屏幕上逐个显示6个苹果、8面小旗组成的整体……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及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充分全面的感知。教师进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一块蛋糕),一个整体(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队小朋友、一片森林……)都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3份……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特性综合起来,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要使数学教学新课的导入入情入境,必须发挥多媒体形声并茂的特点,重视感情的激发和陶冶,将图、文、声、像按不同需要进行编辑,创设可观可感可染的情境,为新课教学开个好头。

三、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例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教者首先播放录音,让学生聆听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说:从前……”学生们听着配音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也笑容可掬地关掉录音机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教者指名一位同学讲后追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该生自信地说:“不能。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重复地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听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无限”、“不断”、“重复”等重点词语的含义,分散了新知教学的难点。接着寻找规律:1.猪、狗、羊、猪、狗、羊、……2.★○△★○△……3.838383……、31141515……像这样的数,就是本节课所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以这种方式揭题,自然流畅,节奏明快,为放手让学生自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铺平道路。

四、故事引入、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五、设障立疑、启迪思维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融趣味性、启发性、针对性为一体,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导入,先让学生摆红花(图片),两朵两朵地摆,摆三次,然后提出问题:摆了多少朵红花?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用加法计算:2+2+2=6。教师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要求摆四次、五次……一百次……学生有感而叹:这样加下去,那有多繁啊!教师进一步激思,能不能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呢?这就创设了“化繁为简”的问题情境,在此情境中导出课题。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有明确思维指向,知道学什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论文作者:刘凤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论文_刘凤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