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优质护理安全文化初探论文_王旭琴

儿科急诊优质护理安全文化初探论文_王旭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探讨优质护理时代的儿科急诊护理安全文化,主要从质量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教育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25-02

Discussion on safety culture of Quality nursing in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Wang Xuq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Zha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Zhangzhou 363000

【Abstract】To discuss the safety culture of pediatric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era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quality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education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and so on, 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Quality care; Emergency; Safety culture

2010年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护理安全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多方面的内容。护理安全文化要求护士创造和谐安全的氛围,形成安全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减少护理差错、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本文主要探讨优质护理时代儿科急诊的护理安全文化。

1.质量文化

“十三五”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创造有利条件[3]。抢救技术性和时间性是体现应急能力的水准,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积累形成的。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科室全员参与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人人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及抢救流程、应急预案,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关键环节重点管理;加强对各种危重症如:外伤、中毒、传染病救治、突发猝死、惊厥、急性呼吸衰竭、消防紧急疏散患者等应急预案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急诊医学已从经验医学向询证医学、进而向精准医学递进,从“先开枪再瞄准”向“先瞄准再开枪”的急救理念迈进。因此,优质护理时代,要做个与时俱进、精准化的儿科急诊护士,需要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决策,娴熟的抢救技能,因症、因病、因人施救,保证抢救质量。

2.物质文化

2.1 安全设施

医疗环境不断改善、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新仪器设备大量投入,急诊护理人员要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做好“四定”(定量供应、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操作人员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确保抢救物品、药品、仪器设备等的完好状态,并做好严格的交接班,保证应急可用。

2.2 安全标识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患儿病情急、家属情绪不稳定,医疗期望值高,是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也是发生暴力事件的重灾区。因此,急诊的各种安全标识应该完善与醒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突发暴力事件时紧急求救用的警报按钮、火情警报按钮、防滑防跌标识、传染病隔离区域、各种检查的指示路标等都应有醒目的标识,维护和促进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安全,环境安全,防患于未然。

3.制度文化

医院管理日趋严格、医护人员高度紧缺,病人要求不断提升、病人及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护理工作处处充满风险。2008年1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护士条例》(以下称《条例》)。《条例》的公布施行,对于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的核心部分,贯彻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是规范临床护理管理,保证护理安全、提高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作为儿科急诊护士不能懂医而不懂法,要学会知法、守法、用法,特别要熟练掌握与急诊有关的核心制度,比如:首诊负责制度、急诊预检分诊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救药械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病例书写制度等。防止因违法或违背制度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伤害、给医院造成损失、给自己造成不安与内疚。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包括态度、沟通、技术、评估等,是患者与家属因素、医方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复杂综合。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研究指出:沟通障碍已成为60%以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6]。微笑带动语言、传递信心,是交往的润滑剂。因此,儿科急诊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急救技能,做好患儿及家长的躯体和心理评估,还要主动提供热情、微笑、无缝隙护理,拉近与病人的距离;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做到五声习惯化服务:接电话时有问候声、患者初到时有迎声、进行治疗有询问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患者离院有告别声。各种操作前都应向患儿及家属做简练、贴切、清晰的解释,操作失误时不要怕说对不起,不要吝啬第一时间道歉,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5.教育文化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有这样一句格言:“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岗位技能、岗位教育,速度、品质是关键。临床教师如何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丰富的急救知识有效的呈现给实习护生?这给优质护理时代的儿科急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开展护理文化教育、提高护士的护理文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拓宽护生的专业内涵,管理者不但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认知状态,也要充分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尽量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到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的合理匹配,保证良好的带教质量,使护理安全与教学效率最大化。

6.精神文化

尊重与理解病人是医学伦理的要求,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治疗护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医疗的本质始于需求,终于满意。在重症医疗与护理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不断出现和投入使用。优质的人品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在人品上应该内有素养、外有形象,不断的学习和操练、提高技术水平和提升品质水准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作为儿科急诊护士,要实行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在情感上要兼有“共情”与“分离”的综合能力,一分为二看问题。一方面是“共情”:“共情”使护士进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里面,促进护患沟通,促进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是“分离”:病人和医护在疾病的认识上是存在差异的,“分离”使护士站在施护者的高度、从专业者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为抢救赢得更充裕的时间。

总之,优质护理时代的儿科急诊护理安全文化还涉及多方面内容。但我国对于护理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稳定的护理安全氛围也尚未形成[2]。作为儿科急诊护士还要不断的从心理、文学、艺术、音乐等多学科领域进行学习装备,做个精诚博学、仁爱致远、有温度与好品质的医者,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全程的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2]杨帅,鄢斌,李映兰.护理安全文化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3):400-403.

[3]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2016(11):24-30.

[4]李敬鹉.保护合法权益 强化管理职责 规范执业行为——对《护士条例》的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08(03):8-9.

[5]杨蓉,冯灵,李小麟,成翼娟.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与分析[J].华西医学,2012,27(03):137-139.

[6] Riesenberg LA, Leitzsch J,Little BW.Systematic review of hand-Off mnemonics literature[J].Am J Med Qual,2009,24(3):196-204.

论文作者:王旭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儿科急诊优质护理安全文化初探论文_王旭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