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推广论文_孙晓

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推广论文_孙晓

(江苏省丹阳市图书馆,212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全民阅读及其推广正是目前文化建设阵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九大后首个文化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正式宣告并奠定了图书馆在文化建设阵地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搜集知识、传播文化的主要职能部门,更应发挥其在全民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各地区及相关部门均设立了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如何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主导作用,倡导全民阅读好习惯、引导全民阅读新方式、提升全民文化高素养,是图书馆新时代新环境新背景下的主要工作。

一、全民阅读推广的意义

1.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坚定文化强国之路。“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李克强总理这样说。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阅读量却微乎其微,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文化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互相扶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动力支撑,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经济的鼎力支持。因此,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保持强劲的文化发展动力,才能推动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2.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已架构了较为成熟的公共图书馆网,乡镇的农家书屋建设亦已日趋完善,图书馆应利用成熟的文化传播网络,大力推广全民阅读,保障每个公民的阅读权利,真正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如今,青少年正被各种网游、电游、手游等不良生活习惯层层包围,提倡和推广全民阅读,用书本代替各种游戏,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阅读习惯,激发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用阅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传统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的方式和弊端

目前中小型图书馆的传统全民阅读推广方式,无非是按部就班的遵循守旧,根据上级文件或要求,利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契机,开展一些普通的阅读行为调查、书目文摘推荐、送书下乡(校园)等一般性的读书活动,虽活动声势浩大,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成因大致有四:(1)快节奏下的阅读主体,包括大人和孩子在活动开展期间更多将精力放在了其本职工作和学习上,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明显的工作效果;(2)与学校联合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因无法后续跟进,无法确保活动的落实到位;(3)中小型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捉襟见肘的活动经费严重制约了活动的开展;(4)中小型图书馆缺乏有效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开展活动容易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

因此,虽然中小型图书馆每年投入了精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却仍被质疑“雷声大、雨点小”,工作方式简单单一,阅读推广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三、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方式

我们知道,互联网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阅读习惯和方式更是有了全新的颠覆性的变革。纸质图书不再一统天下,捧着书本阅读不再是固有的阅读方式,越来越丰富的书本载体和阅读方式让人们摈弃了传统的单一阅读模式。图书馆+阅读模式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图书馆用1+X的方式不断开拓服务思路和服务范围,用与时俱进的服务手段吸引和推广全民阅读。中小型图书馆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根据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的全民阅读推广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型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取长补短,将文化建设融入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用人性化的服务打造好城市的“阅读名片”。以笔者所在的丹阳市图书馆为例,我们为图书馆“+”竭尽全力,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1.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开展经典文学、热门图书、畅销图书等图书推荐,并广泛征集读者书评,对优秀书评进行奖励,鼓励民众多读书,有效提高了民众的阅读量,为全民阅读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2.与出版社、新华书店、传媒机构联姻,借力发力,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夯实、壮大。以我馆为例,我馆与新华书店联手,成立联合阅读推广活动小组,利用新华书店与凤凰集团签约作家的合作关系,邀请签约作家来我市举办读书报告会,与作家零距离、面对面交流,现场免费赠送图书,同时邀请电视台、报纸、电台、本地门户网站等相关媒体活动的进行全方位宣传,全面提升全民阅读推广的活动效应。近年来,我馆与新华书店连续开展了一系列知名少儿作家校园巡回读书报告会,足迹遍布我市的城区和乡镇中小学校,青少年喜爱的作家在操场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极大的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青少年的阅读行为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与本地公益阅读团体合作,联手打造城市阅读空间。城市的公益阅读团体自发组织起来,在固定的场所开展固定或不固定的读书活动。由于中小型图书馆大多晚间不开放,造成上班族下班后无处读书,这些公益阅读团体就成了夜晚公共图书馆外最好的读书去处,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读书氛围、显著的读书效果,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阅读团体,书香城市的氛围也越发浓厚。

4.充分利用城市广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读书学习不打烊。以我市的三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例,分别辐射在开发区、东门、西门三个人流量最为密集的闹市广场,图书馆每日流转图书千余册,这一举措,让阅读再也无需东奔西跑,下楼就能借书,上楼就能看书,极大了激发了市民的阅读兴趣。

5.与社会组织合作,扩大全民阅读推广的辐射面。医院、车站、影院等公共场所,由于流动性人数较多,且均需排队等候时间,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特定时间大做文章,在这些场所铺设展架,提供指定性图书杂志阅读,如医院提供健康养生类图书、车站影院提供各类亲子读物,其中车站更是可以安排图书流动车开展常态化、连续性全民阅读推广。

6.与本地大中型企业合作,以点带面推动全民阅读的迅速扩张。企业文化在近几年来备受推崇,企业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注重了职工了个人文化修养建设。以我馆为例,近年来我馆先后与本市知名大型企业联合举办文化讲座,由我馆邀请本市作协、文联等专业学会老师走进企业,为企业务工人员开展文学名著赏析,通过此类方式,积极倡导正确的全民阅读行为,让阅读成为企业职工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企业职工的阅读兴趣培养,促进阅读在社会中坚力量中的积淀。

7.联合本地教育办学机构,设立名师讲堂,针对时下正热的国学经典、历史图书或文学名著、名家名作进行解析,带动全民阅读热,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8.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以红头文件形式在全市行政机关单位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近年来,我馆与教育局、市阅读促进会、市文联、文广新局等单位举办了“中华诗词大赛”、“中华成语大赛”、“丹阳风情知多少”知识竞答,并成功举办了“月是故乡明”、“月映丹心”大型诗歌诵读会,在市民中掀起了新的传统经典文化热潮,为弘扬地方文化、传承民族经典,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图书馆+阅读模式已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模式,文化的根本即是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只有真正的全民投入阅读,才能将文化这面大旗高高扛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上猎猎生风。

论文作者:孙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推广论文_孙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