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胡晋豫

关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胡晋豫

防化学院基础部文工教研室 北京 ?102205

摘要:在军队院校教育中,汉语教育有着越来越重的份量,并显现出它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大学语文教学对强军梦背景下的四有革命军人的锻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处却在非常尴尬的位置,如何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语文 军队院校 问题教学

汉语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关乎中国和平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事。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介于此,教育部以“意见”的形式,对全国高校开展正规、持久、全员的母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成为普通高校的“限选课”。刘伯承元帅说过,战士个个都可爱,就看干部怎么带。军事管理学界认为“三流部队带行为、二流部队带秩序、一流部队带文化”,军队管理的真谛是文化。带兵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储备和人文素养,就读不懂战士的文化性格,达不成心灵感应,就带不出全面过硬的部队。军校是造就未来带兵人的摇篮,对民族语言的娴熟运用,已成为新时期部队干部带兵能力的基本要素。军校大学语文教育,对提高学员人文素养,纠正文理分科所造成的人才培养的偏差。塑造矢志报国的“强军梦”“中国心”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门公共学科,大学语文在军队院校的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然而如何把它教好,使之深入学员之“心”,并体现出大学语文的课程之“价值”,成为一线的教员们积极探索的问题。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处却在非常尴尬的位置:学员对这门课程的态度却让人担忧和焦虑,首先,他们普遍轻视这门课程,这既有“教”的缘故,但更主要的是学员们的“语文观念”,在他们看来,已经学了十五年的中学语文,基本的语文知识都已经掌握了,大学语文也难有什么新意,学不学都无所谓;其次,他们质疑:即使认真学好大学语文,他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相对于专业课程的功用而言,大学语文所教授的内容及其作用,显得非常空虚飘渺,缺乏工具性作用。因此,许多学员对大学语文产生了潜在的抵制心理。而十五年的语文学习所产生的审美疲劳,又使很多学员对语文教学失去兴趣,大学语文教学难度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学员则认为,即使有兴趣要学的话,也可以自己看一些文学作品,不想花很多时间再听教员讲解几篇课文,学一些过时的东西。还有学员认为,大学语文是基础选修课,他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钻研这门课程,在当前,这个问题却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使大学语文课程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因此,要使这些学员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确实需要下大力气。

如何凸显大学语文的特色性及其与中学语文的差别性,如何借鉴并形成大学语文成熟的教学方法与规范,如何真正发挥大学语文的有效性,使大学语文教学真正地体现出生动活泼又高效率化,并产生提升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内在魅力和学习动力,有效调动学员积极性,成为大学语文教员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贴近军旅,树立精神

大学语文是军队院校的公共课,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就需要精心设计。大学语文的教学的定位曾经有两种倾向:一是把大学语文看成是高中语文的延续,内容、教法、大都沿用高中语文教学,枯燥无趣,被学员戏称其为“高四”语文,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将大学语文当作文学课来上,讲文学欣赏,传授人文知识,听之有味而用之无功。

新一轮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大学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上来,探讨它最大化效益的获得。大学语文既是基础语文的延伸和发展,又是一种较高层面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佳的语文材料、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从小处使每个学员都能不同程度地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从大处使全体学生都能进入一种好的学习状态,学会思考,丰富情感。

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员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砥砺学员的战斗精神。大学语文的教学不是要构建起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高级综合能力,形成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大学语文要用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对学员进行人文养育,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使其在“精神上成人”。

其中语文能力培养是基础,是根本。通过语文教学,使学员能说会写,并能很好地运用它进行学习、工作、交流,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更多地注重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使他们在接受、加工信息的基础上,能在再融合社会生活、自我感悟之后生发出新的信息和新的精神,它的工具效用更高。再次是大学语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员透过文字看思想,透过语言得精神。它为人提供一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精神资源,它是生命智慧的教育,更具有优化人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掌握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向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文化进步、人生观念形成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性透视等方面的拓展,在向民族特质性的文化内涵上延伸。

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军队文化结合起来,贴合任职教育,讲出兵情兵味。使学员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唐人男儿本自重横行的尚武精神。通过对辛弃疾、陆游两位爱国诗人的不同情感的体会,培养学员矢志报国的情怀。不但要让学员从历史中汲取英雄血性,从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武德武魂,还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战争,树起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

三、问题教学,活泼课堂

学员是教学的主体,衡量教学效益如何根本标准是学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状态。在高等教育中,教员讲,学员听是大部分学科的普遍状态。而不注重教和学的互动,忽略学员的存在,搞满堂灌,很容易造成讲台上教员讲得辛苦,讲台下各做各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关于问题式教学方法得到普遍的肯定和运用。有目的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自己,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1、紧贴教学目标 实现应用价值

问题式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工具,问题设计必须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才具有应用价值。

军校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员的学习和鉴赏能力,而且要培养学员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军人素质。课程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军校《大语》课程的讲授必须以文学作品为基础,以人文培养为核心。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深思熟虑,切不可随意为之。比如在讲授《张中丞传后序》时,问题设计,不仅要让学员理解,许远、张巡、南霁云等英雄人物形象的特点,而且要让学员感受到他们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功名地位、舍身忘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奋勇杀敌、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分析写作目的时,要引导学员深入思考韩愈挺身而出主动为英雄树碑立传的高尚行为,激励学员的战斗精神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2注重问题的命题类型

问题式教学模式决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通过教员的组织引导,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教育者应该更改“非对即错”的命题类型,尽量采用多样化的命题形式。问题要有具有设计性、探讨性,启发性,决不是“是不是”、 “对不对”、“好不好”之类口头语式的无效问题。比如《郑伯克段于鄢》中有这样一句话,公(郑庄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试比较以下三种提问方式:

方式一:“毙”本义是什么?“自毙”该如何解释?这属于知识型问题。

方式二:请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属于能力型问题。

方式三:郑庄公看到自己的弟弟一步步走向危险地步,不加劝阻,反而坐等其“自毙”,有人认为他是破迫于无奈,有人认为他心机很深,阴险狡诈,你如何看待郑庄公这个人?你希望交这样的朋友吗?这就属于素质问题。

问题是有层次的,不同的问题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前两个问题只需要把字词意思解释清楚,结合相关的古文常识,就可以解决,属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培养。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学员深入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才能回答,属于人文素质目标的培养,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员应该引导学员全面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郑庄公的行为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特殊地位有关,又要看到他为达目的对自己的亲弟弟欲除之而后快的冷酷残忍。对文学的理解往往有不确定性,应鼓励学员提出不同意见,探寻新的思路。至于一些偏激的看法,我们也应该让他们表达出来,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问题教学中, 教员鼓励学员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了解每个问题都蕴藏着多种观点,并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使学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发挥创造性的过程。为学员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提。通过问题教学,不仅可以让学员深入了解课程知识,而且可以让学员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设想将来工作时遇到的种种可能性,并构建解决实践问题的图式,为将来理性地从事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过程,教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和课堂情境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各种方式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军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刍议》杜艳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5期

2《关于军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高荆 梅马蕾《青年与社会》第25期

3《问题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李瑞芹 韩玉勇 王士柱《科教导刊》第2期 2014年

论文作者:胡晋豫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关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胡晋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