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文献的新颖性及其测度_文献论文

学术论坛文献的新颖性及其测度_文献论文

学术论坛 文献新颖性及其测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颖性论文,测量论文,文献论文,学术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本文从信息特性、价值关系角度,以创生、生态、知识结构、转换符号以及信宿(读者)特征诸要素具体分析了文献的新颖性,并设计了一些数量转换和形式化方法;文中不仅注重“拆零”方法的运用,还注意到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合。

[关键词] 文献 新颖性 测量

文献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文献研究是图书馆情报学的基础学科。文献的新颖性是文献品质、价值的重要内容,是文献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献新颖性表现为文献(知识)活性,它的彻底破释,需要知识学、信息学、思维科学的强大支持,因而关于它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

本文拟对其作进一步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剖析文献新颖性的视角

所谓剖析视角,就是要明确分析文献新颖性的立足点和方法。分析文献新颖性的立足点,主要是有关它的信息观和价值观。至于方法,我认为“拆零”法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1.1 文献新颖性的信息观

一般认为,新颖性大的文献必然是学术水平高、艺术造诣深,或者可读性大、利用率高,是“热门”图书的反映。但从文献的信息、知识本质分析,是其信息特性或知识活性的表现。这是因为:在信息科学看来,一个通信系统的品质,就是其能够消除信宿的“不确定性”的量。文献的新颖性大,知识活泼,或文献所含的信息量大,“水份”少,必然对读者有较大的解惑能力。

本来,严格地讲,只要讨论一个通信系统的信息量,就离不开信息的传输三要件:信源、信道、信宿。但我们关心的是文献信息(新颖)性的预测,而不是事后评论,因此我们更注重信源、文献本体,而把信道、信宿作为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就是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1.2 文献新颖性的价值观

文献是一种精神产品,它以文化商品形式投入社会。商品对主体(读者)的关系是主、客体(价值)关系;因而讨论文献的新颖性不能不涉及价值、功能。但因前述理由即文献新颖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预测,而不是事后评说,所以讨论文献的新颖性应以信息论为主,价值论为辅。

信息观侧重于文献知识品质的分析,属于本体范畴;价值观侧重于被利用现象的统计。本质与现象的性质哲学上有明确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企图以纯粹的被利用现象的经验性统计概率来揭示文献的新颖性,是难及本质的。所以,以文献老化率为表征的传统文献新颖性研究,实际上存在很多不足:

①文献老化率是文献功能的消极性表现。它同文献新颖有对偶关系,但二者既不对称、又不同“秩”。文献老化现象是从文献消极端看去的文献的功能现象,是一种后验性使用概率。

②文献新颖性是文献负熵值,而文献的老化率是文献的知识“熵增”。文献新颖性的本质是文献的信息活性。

③文献老化率或半衰期说明的是文献功能的常减性消费函数,它受社会时空的影响极大。

④文献老化研究的应用方式是以文献的消费下降趋势来“类比外推”另一种文献的活性的,这种方法是牵强附会的。因而早就有人提出过疑问,于鸣镝先生曾以“讨论”的形式对文献“定寿”提出了诘问。

1.3 解拆方法不可缺

文献新颖性问题十分复杂,它涉及文献的生态、知识结构和使用环境,决不是一两个指标分析就可完成的,因而解析或“拆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都是不可缺的。对于解析、“拆零”和系统方法的内容,也许通过以下一段文字会取得较透彻的认识:

“在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一些部分。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

这种技巧也许是在科学中受到精心磨练的技巧。在科学中,我们不仅习惯于将问题分解成许多细部,我们还常常用一种有用的技法把这些细部的每一个从周围的环境中孤立出来。 这种技法就是我们常说的Ceteris paribus,即“设其他情况都相同”。

2 关于文献新颖性的创生因素分析

文献是作者创作、出版者生产的产物;他们给予文献以深刻的烙印,包括文献的新颖性。其中文献创作是作者体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表现,因而作者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学科等造诣水平深深地渗透于作品中。创生因素是文献新颖性的简接性和因果性关系。

作者的学术水平差异成为文献新颖性的因果参量,可以从学历高低来体现。而学历可以划分为教授(Ⅰ)、博士(Ⅱ)、硕士(Ⅲ)、学士(Ⅳ)、普及水平五个等级。等级值可以用1.00→0.00平均分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赋于Fuzzy隶属度。

作者从事的学科专业有新、旧之分,那些从事前沿学科专业的作者撰述的文献比那些从事常规学科的作者的著作一般有较大的新颖性;而那些从事后科学学科研究的作者,其作品多属“回采”性质,相比之下新颖性会稍小一些。当然这里所说的都是“拆零”,我们不会忘记与其他因素相结合。

为了使作者学术水平与学科专业要素结合起来考虑,科学上习惯于把它们构建5行×3列矩阵;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以这个矩阵的“纯量基数”作为评价参量。至于这个参量在文献新颖性测量应占的份额,则应当别论。

作者的学术水平与学科专业信息,一般可从“作者简介”中获得。

3 文献新颖性的本体测量

文献经创作、生产而脱离母体之后,就成一个客观自在而出现于社会,并不再受作者的干扰。从文献自在本质角度讨论文献的新颖性,是所谓本体分析。文献新颖性的本体分析包括学科生态分析和知识学术水平分析两部分。

3.1 文献新颖性的学科生态分析

我认为:同物质世界的所有存在一样,人类的科学知识学科也是有生有灭的,宇宙间不存在永恒的东西;不过科学经过萌生、发展、到达顶峰、然后减增、最后的消亡不同于生物的死亡,它能衍化蜕变成另一种全新的学科。这个过程就是科学学科的生态过程。这种演化过程按其文献增长样本数量,可以构成一个“正态函数”模型,N(μ,σ)。

在这个有生有灭的正态过程中,文献的瞬时增量是不同的:在学科生命初期(萌生阶段),文献增势小,后来发展极快(呈指数型),到顶峰时,文献增量稳定,然后就逐渐减小,一直到学科寿命结束,成为再也无人研究的“后科学”。学科生命周期中的文献(知识)增长的大小、快慢,可以用函数(ae[bt])的一阶导数来表征;而增势的大小,可以用函数的二阶导数来表征;这和落体运动中的速度v)和速率、 加速度(a)的性质相同。

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设想,把文献新颖性,文献知识活性与学科生命周期函数的二阶导数联系起来,并且这个二阶导数的性质是比较规律的、稳定的。这就是在整个过程中呈由0到1再由-1到0的类似于纺锤型的变化。

按学科发展生态加速度把握文献新颖性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方式,但是这尤待于人们象生物科学那样对世界“物”种进行注册登记。虽然这是未来的事,但我们应该有这种理性认识,并开展研究。

由这一认识出发,在现时对文献新颖性的把握,一是可以模仿医院检验病状时的打“+”、“-”号的方式;首先查看某一文献所属学科的新旧程度(参照《新学科辞典》),进而打+、-号;另一种方式是根据文献生产年份,联系某学科的创始时间,估测该文献的新颖性,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定性方法。

3.2 文献新颖性的学术水平等级分析

文献的新颖性与学术水平高低有联系;学术水平等级能成为文献新颖性的可比参量。这是基于学术水平高的文献(如研究性文献),是学科进步的先锋,文献自然有较高的新颖性。

学术水平的高低常与教育进阶或学历相联系;因为博士、硕士教育课程中开设有“研究方向课”。根据文献的“读者对象”判断文献学术等级不太困难。一般把学历划分成:最高研究级——Ⅰ、一般研究级——Ⅱ、专业基础级——Ⅲ、普及级——Ⅳ,我们甚至可以按级打分,每级分差为25。

学科新颖性与学术水平新颖性都是从文献品质本体考查的,因而联系紧密。为了明确地显示,我们可以把二者结合,形成一个数量矩阵,如表(1)。

在进行运算、推理时,我们还可以换算成矩阵的“纯量级数”,以便于运算。

4 文献信息符号对新颖性的影响

文献的信道,包括知识概念的组织、符号转换、传输介质、媒体的性质(声、光、电)等。它们对文献的新颖性的影响不可小视。

表(1)

学术等级Ⅰ Ⅱ Ⅲ Ⅳ

前科学期(a) μ(a,Ⅰ)

μ(a,Ⅱ)

μ(a,Ⅲ)

μ(a,Ⅳ)

发展期(b)μ(b,Ⅰ)

μ(b,Ⅱ)

μ(b,Ⅲ)

μ(b,Ⅳ)

常规科学期(c)μ(c,Ⅰ)

μ(c,Ⅱ)

μ(c,Ⅲ)

μ(c,Ⅳ)

后科学期(d) μ(d,Ⅰ)

μ(d,Ⅱ)

μ(d,Ⅲ)

μ(d,Ⅳ)

回采期(e)μ(e,Ⅰ)

μ(e,Ⅱ)

μ(e,Ⅲ)

μ(e,Ⅳ)

在文学艺术中,作者通过意境的提炼,词语的精炼、组织,形成一篇文章;有些精品使人常读常新,成为千年不朽之作。

但对文学艺术文献新颖性的结构性认识,应是组织或信息美学的课题;只有待美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研究获得成功之后才做到。对科学知识文献新颖性的信道判断,可以借助于信息符号(文字)的转换情况而达到;文字符号是文献新颖性的一种标志。

例如外文文献常含有域外知识,因而一般比本语文文献新颖;又如一篇文章的撰述参考了许多域外知识,在正文或参考文献中出现了外国文字,文字数量多少,文字种类多少都是文献新颖性的标志。

当然,传输介质、媒体也是考查文献新颖性的要素,值得研究;但在实践中通过文种判定文献新颖与否比较方便。

5 文献种类对文献新颖性的影响

这里说的文献种类,指针对文献使用对象的分类。我们讨论文献的新颖性也不能脱离价值观念,不能脱离信宿、读者,这是本文伊始就提到的。

文献的创作、出版,均十分重视其效益;所谓著述以垂教后世,启迪来者。从读者的使用目的来看,可分成促进研究、知识学习、扩展知识面或消遣娱乐、心理平衡等几类。同一种文献对甲有新颖性,而对乙就不一定有新颖性。例如大专教材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颖性,而对研究人员就无新颖性。这就告诉我们至少按学术水平等级分析文献新颖时,应考虑读者对象。只有这样辩证地认识,或把文献种类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地测断,才能理解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大专教材的收藏的原因。

按文献种类考量文献新颖性小至具体读者大至图书馆的性质;在处理方式上可以按不同的需求对文献其他新颖性加权修正。

来稿时间:1996年2月

Document Novelty and Its Measurement

Zhang Yanli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Abstract] From informational feature and document value,a careful analysis is mad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origin,ecology, intellectual structure, symbol transference andreaders.Besides,a method i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aboutsome quantitg transformations and formularizations.

TheAuthor in this paper also attaches importance not only on theapplication of decomposition, but also on the influentialoutcome among those elements.

标签:;  ;  

学术论坛文献的新颖性及其测度_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