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与护理进展论文_刘瑶姬, 陈莉慧,孙月琴 曹菲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与护理进展论文_刘瑶姬, 陈莉慧,孙月琴 曹菲

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脑病科 上海市 200072

摘要:急性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45.97%,影响因素与发病机制与卒中病变部位和大小、环境与心理因素、肢体功能障碍、呼吸紊乱有关,护理上采用心理护理、体位疗法、饮食护理、给药护理、中医护理,我院脑病科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加耳穴贴压疗法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客观系统地评价,探讨完善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规范。

关键词:卒中;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

睡眠障碍是中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国内有文献报道急性卒中45.97%患者伴发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觉醒障碍、睡眠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态睡眠等[1]。觉醒障碍发生率高达49%以上,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2],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再次诱发卒中[3]。

1卒中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与发病机制:

1.1与卒中部位和病变大小有关 卒中的部位和病变大小对睡眠障碍有很大影响,李文磊等研究150例脑梗死患者,不同卒中部位睡眠障碍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脑于、丘脑、大脑半球、基底节和小脑[4]。脑干和丘脑是睡眠觉醒中枢,损害时可引起严重的睡眠结构紊乱[5];中脑和脑桥基底及被盖部卒中可引起严重睡眠障碍,可能与快速动眼期(REM)减少、生理性脑电图如睡眠纺锤波、复合波及尖波消失有关;大脑半球脑梗死引起睡眠障碍,但睡眠脑电图异常多不出现。小脑卒中睡眠障碍明显轻于大脑、脑干、丘脑。王玉莲等[6]研究50例卒中后患者,发现由于睡眠神经中枢收到了损伤,调节功能异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1.2环境、心理因素:病区内护理人员的走动、医疗仪器的运转、家属的说话等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卒中患者由于突然发病,角色转换,对今后的康复存在不确定性,担心会给个人及家庭带来经济和生活负担,多伴有焦虑、恐惧、悲观,也会造成睡眠障碍[7]。

1.3肢体功能情况:卒中后造成肢力下降、肌紧张或肌肉强直、患者变换体位不便,、运动量减少、关节肌肉疼痛、神志的改变都会导致睡眠障碍。有些患者由于肢体瘫痪,活动量的降低,也会由于驱动不足造成难以入眠。

1.4 呼吸紊乱:卒中造成后咽部肌肉功能受损,肌张力下降,睡眠中吸气时导致气管塌陷呼吸道闭塞,有些患者还会潮式呼吸,导致缺氧,出现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颅内压和觉醒反应的改变[8]。

2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

2.1心理护理:卒中后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于解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给于心理指导,帮助其解决,树立信心,苏文智等[9]对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暗示疗法,及时给于心理干预,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护理人员在治疗时要做到“四轻”,集中治疗,尤其在夜间减少操作,保持病室安静,减少被动觉醒的次数[10]。

2.2体位疗法:卒中后易发生睡眠障碍,李拥军[11]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发现仰卧位时会加重患者睡眠护理紊乱,采用侧卧位睡眠时间明显由于仰卧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位干预是指指导患者睡眠时头及身体均保持侧卧位,如有鼾声睡眠者,以侧卧鼾声变小或无鼾声为最佳位置。睡前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放松、给于摆放功能位置,防止受压,情绪上放松,尽快入眠[12]。

2.3饮食护理:卒中患者由于神经、体液调节功能下降,夜尿增多,影响睡眠质量[13]。睡前指导患者减少饮水、排空尿液[14]。鼓励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忌浓茶、咖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睡前指导患者食用温热的牛奶、玉米汁等促进患者睡眠。

2.4给药护理:助眠药物长期服用易产生成瘾性、认知功能障碍,对于使用药物助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细致的讲解助眠药物的服用方法和剂量,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不要擅自停药与减量,对于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要注意配伍禁忌,提高服用的安全性[15]。

2.5中医护理:中医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注重辩证施护,阴阳调和,中医护理在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敷贴、足浴等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5.1耳穴贴压:丁红梅[16]运用耳穴贴压配合隔姜灸心俞穴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对促眠药物的依赖,疗效显著。仇英萍等[17]耳穴压豆加中药药枕用于气血阴阳亏虚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5.2穴位按摩:蔡萍等[18]临睡前对于卒中患者给于放松疗法,使用足部穴位按摩,主穴:涌泉穴,也改善睡眠质量。杨雪等对于90例卒中睡眠障碍患者采用一指禅推拿疗法,依次对百会、太阳、攒竹、安眠、神门、印堂、内关、三阴交的穴位进行按摩,疗效显著。

2.5.3中药足浴: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局部皮肤,达到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的疗效[19]。王元华[20]对住院失眠患者60例用中药夜交藤、合欢皮、枣仁、当归、朱砂、龙骨等进行足浴配合护理治疗,总有效率100%。

3 小结

综上所述卒中后睡眠障碍与病变的部位、病变大小、环境与心理因素、肢体功能情况、呼吸紊乱有关。对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目前采取的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饮食及给药指导、体位护理、中医护理等。2018年1月到6月,我院脑病科对于卒中后睡眠障碍30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加耳穴贴压疗法。耳穴贴压取主穴:耳尖、神门、皮质下,观察2个月,临床显效13人、有效11人,无效5人,总有效率83%。前期观察临床疗效值得肯定,配合我院实施的卒中睡眠障碍健康管理,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的开展旨在对我院中医辨证施护加耳穴贴压疗法用于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客观系统地评价,可以改善睡眠障碍,控制服药量,缩短疗程,并可在治疗后期逐渐取代药物,维持疗效,探讨完善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璇.杨期东.张乐.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32-34.

[2]邓丽影.脑卒中后觉醒障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6,13(6):476-477.

[3]刘中霖,陶恩祥.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5):681—684

[4]李文磊.王永生.曹理璞.姜亚军.初发脑梗死后失眠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23):894-896.

[5]陈璇.杨期东.张乐.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32-34.

[6]王玉莲.杜斌.脑卒中后睡眠障碍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4):23.

[7]张海东.李峰.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63-66.

[8]石岩劳.王玉平.睡眠呼吸障碍与脑卒中[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15:72-73.

[9]苏文智.彭方.陈森福.90例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22-23.

[10]张珀璇.张丽华.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4-37.

[11]李拥军.睡眠体位对脑出血患者睡眠呼吸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

21-23.

[12]李荣环.孙艳.杨洪春.等.放松疗法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症状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5):1184.

[13]王平.曾慧.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454-4456.

[14]蔡萍.金鹤.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3):79-81.

[15]瞿萍.陈贵海.失眠的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32(2):51-52.

[16]丁红梅.耳穴贴压配合隔姜灸心俞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3):227-229.

[17] 仇英萍. 马春霞. 柯 娟. 中药药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体会[J].江苏中医药,2017,49(12):48-49.

[18]蔡萍.潘乃林.万瑜晔.放松训练及足部按摩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329-331.

[19]赵洁.施金萍.王雨.等.云南省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68-71.

[20]王元华.马跃玲.中药足浴配合护理治疗住院患者失眠60例[J].国医论坛,2007,22(4):38-39.

论文作者:刘瑶姬, 陈莉慧,孙月琴 曹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与护理进展论文_刘瑶姬, 陈莉慧,孙月琴 曹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