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论文_林文敏

(永春县医院 福建泉州 362600)

摘要:目的 对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予以探讨,均予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比对分别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结果 本组MRCP与CT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100.00%vs100.00%)、(96.88%vs93.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P<0.05)。结论 MRCP与CT检查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前者于梗阻原因推断方面价值更高,后者更方便、快捷。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64层螺旋CT;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疾病通常行介入根治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需明确梗阻的性质及部位,以便于术者选取最佳治疗方案并进行预后评估[1]。随着影响技术快速发展,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与螺旋CT等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为对比两者应用价值,就选取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予以分析,现作下列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予以探讨,年龄22-82岁,平均(64.85±4.23)岁,男女比38:26;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资料完整者纳入,将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合并肝、肾等重要器质疾病者排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取仰卧位,予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范围于肝顶到十二指肠下缘,首先予平扫,之后依据1.5ml/kg注入造影剂,速度控制于每秒2-3ml,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层厚0.625mm。120kV,150mAs,矩阵512*512;接着予西门子 Achieva 1.5T 全身磁共振成像仪扫描,序列包含常规轴位T2W1、T1W1及T2脂肪抑制,层厚为5mm,间隔为1mm;冠状位BTFE序列,层厚为3mm,间隔为1mm。最后将获取的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由资深放射科医师分析梗阻定位、定性及梗阻原因诊断。

1.3 统计原理

探究数据,皆由SPSS22.0统计软件解析,计数单位经由[n(%)]表达,组内对比经 表达;P<0.05为两组差异之比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不同检查方案的梗阻水平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情况

本组64例中近中段胆总管16例,肝门部胆总管19例,远段胆总管29例;MRCP与CT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达100%;MRCP诊断肿瘤病变62(96.88%)例,CT诊断肿瘤病变60(93.75%)例;由此可知,不同检查方案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均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2.2 比对不同检查方案的梗阻原因诊断情况

本组实施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P<0.05, =8.5333,详见表1)。

注:与CT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梗阻性黄疸致病原因较复杂,主要包含胆管结石、肿瘤、胆管畸形等,恶性梗阻性黄疸为临床多发、常见疾病,于术前准确诊断性质、病因及梗阻部位,对临床选取手术方案及预后判断均具重要价值[2]。本文为对比MRCP与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就选取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采取的64层螺旋CT检查手段的扫描速度较快捷,且操作方面;实施薄层扫描能够有效确保图像各向同性,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出病变轴位的图像,而且经多平面的重建有效显示出冠状面、矢状面的图像,以及经曲面重建清晰显示出胆管[3]。但是,由于各级胰管、胆管较分散,难以将胰胆管全景完整地显示;加之CT扫描时的辐射剂量比较大,对孕产妇、幼儿等不适用,同时CT应用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中通常要实施增强扫描,使其无法用于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及对碘剂过敏者。MRCP则是通过水成像原理,其无需使用对比剂,采取重T2加权脉冲序列,可使得周围的实质脏器与流动血液均呈现低信号,但由于胰液、胆汁水分含量大,使得信号显著上升,从而导致靶器官及其周围组织间信号存在显著差异[4]。MRCP显示出的胆道属自然状态下形态,其未因使用对比剂而出现胆管被动扩张等现象,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5]。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MRCP与CT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均未显示高度差异;但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提示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均具良好价值,且MRCP于诊断梗阻原因方面优势更显著。由于选取的样本量过少,本研究所获取的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总结上文,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发挥同等价值,但MRCP于梗阻原因推断方面价值更高,后者则更方便、快捷,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峰,徐琳,刘仁民,等.胆道联合静脉超声造影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5,20(6):966-968.

[2]吴兆军.CT引导与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3):480-481.

[3]郑伟,李天园.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5,30(11):176-177.

[4]张昊,李长锋,张斌,等.ERCP联合MRI/MRCP在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4(2):250-252.

[5]王彦冬,经翔,丁建民,等.超声三维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2):140-145.

论文作者:林文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论文_林文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