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论文_肖敏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此时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全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产科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妇产科;急诊;应用效果

妇产科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急诊的紧急性、护理操作的繁杂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门诊治疗时间集中、环节多、工作量大的特点,极容易产生护理风险。为进一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风险隐患,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将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详细结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此时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3~67岁,平均(32.1±3.6)岁,文化程度主要为高中及以下21例,高中以上29例;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全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1~66岁,平均(31.9±3.8)岁,文化程度主要为高中及以下20例,高中以上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同时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两个时间段之间,均由同一的护理人员完成相关护理工作。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妇产科急诊期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妇产科急诊期间期间全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改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的传统习惯。分析妇产科急诊以往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建立风险管理行小组,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2)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关心护理人员的需要,给予倾诉的机会,解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心境。(3)急救物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修急救仪器的性能。护理人员应掌握硬件设施的性能和操作,落实对医疗器械的用前检查;(4)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降低风险,在光滑的路面可贴有警示标志,防止孕妇摔倒等不良事件发生。

1.3判定标准

根据妇产科急诊护理人员考核标准,本次考核内容包括妇产科护理的基础知识、技术操作、问诊和分诊、抢救和应急预案以及护理记录的书写等10方面内容,满分为100分,优:≥90分;良:70~89分;中:50~79分;差:<59分,优良率=(优+良)/n%。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评分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 ”,采用c2检验计数资料“[n(%)]”。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平均分为(76.5±3.6)分,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平均分为(94.2±3.2)分,两个时间段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1]。而风险管理是指患者、护理人员以及探视者可能产生的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如教育和干预的一种过程。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杜绝各种护理差错,进而保证护理安全[2]。在妇产科中主要存在的护理风险包括护理人员风险因素、患者及家属风险因素、护理管理风险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体制方面的因素。根据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3]。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或由于急诊工作急性强、工作繁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以及孕产妇的护理需求增多容易造成护理风险[4]。患者自身的心理障碍、就诊依从性差,患者技术过度维权,对护理工作期望值过高,一旦出现不尽人意的情况,就容易发生纠纷。护理人员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进而引起责任风险。急诊周转快,进入人员复杂,造成病区管理难度提升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5]。对妇产科急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根据高风险病及症状制定应急预案和流程,使护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工作的路径,进而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和主动护理能力。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针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提出改正措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培养护理人员防范风险因素的意识和能力,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将护理风险管理渗透到日常护理服务中,促进护患关系融洽,防止护患纠纷发生。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解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才能使护理风险降至最低。本次研究结果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对比,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竹霞. 危机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6):777-779.

[2]穆爱兰,张秋玲. 护理风险管理在加强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81-183.

[3]刘春黎. 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133-134.

[4]王海燕,高帆.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854-2854.

[5]王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 医疗装备,2016,29(10):188-189.

论文作者:肖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论文_肖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