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设计过程中交通安全因素的考虑论文_车世乾,张林

关于道路设计过程中交通安全因素的考虑论文_车世乾,张林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我国道路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道路的设计对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理论以及实际情况来看,在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机动车的过程中,视距、平纵组合、路肩与分隔带以及交通安全等几个方面都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关键词:道路设计过程;交通安全因素

引言

道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除了驾驶人和行人安全意识淡薄、交通秩序和环境混乱、交通管理不善、气候因素外,道路本身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道路是供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的构造物,由路线、路基路面、隧道桥梁、沿线设施等构成。科学合理地对道路设计进行分析,优化道路设计,努力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能,是打造安全交通道路环境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当前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道路交通进入到发展的高速阶段。大量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建成通车,在全中国交织成一条高速路网,贯通东西南北,总体呈现大井子分布,承担货运。客运运输任务,建设速度快、建设效率高,整体道路建设呈现向上向好态势。交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交通问题。纵览全球,我国人口基数大,运输任务重,直接导致了我国交通安全系数较低,交通事故频繁。当前阶段仍然是我国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的阶段。数据显示,我国的交通事故问题以2003年为界限,呈现出两种态势。改革开放初期到2003年以前为第一阶段,整体发展速度快,国民生产对陆地运输的需求大,动力足,不论是南方的水果还是北方的木材,东方的海鲜还是西方的牛羊,都借着高速路的东风传递全国甚至全世界。物流业初步兴起,也离不开道路交通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对道路交通建设的目标逐渐明细,目的是构建全国交通运输体系,搭建基础道路设施,提高客运和货运承载能力,扩大吞吐量,直至20世纪末期,奇偶通客运量已经达到140279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2070796,道路交通运输达到空前鼎盛阶段。2003年至今为道路交通运输的第二阶段,发展速度稳重有缓,发展目标由高速转为中高速,道路安全问题成为发展中关注的核心要素。道路交通的发展并非独立存在的,它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变化,依托于各地区生产生活的传统模式。经过短暂的波动后,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形态已经形成,发展的重心由速度转向质量,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上线,对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等一系列概念作出明确定义,将安全评定和责任划分纳入制度体系。

2完善交通道路设计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我国的交通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通状况基本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近几年交通安全隐患逐年增多,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更多的都是因为机动车驾驶员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缺乏认识,交通事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不断上升。随着交通运输部颁布了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对全国各地方不同级别的公路设计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对于汽车的行驶速度、路基压实的密度、桥梁与隧道的级别分类、公路的交叉路口设计以及公共交通的沿线设施等,都具有很大的改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国的道路交通设计体系仍然不完全明确,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改善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措施

3.1机动车驾驶员的视线与距离

在整个交通系统中,道路的平整、整洁,能给机动车驾驶员提供一个十分开阔的视野以及让驾驶员能保证车辆的行驶距离,即使发生了意外情况,充足的车距也可以给驾驶员一定的应对时间,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在机动车驾驶员视线与距离的保持过程中,不同的驾驶行为有着不同的行车距离,有停车视距、超车视距以及会车视距等不同的距离规定。在不同的道路等级上也有着不同的规定,但这一标准在我国实行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路况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在混合型路段中,私家小汽车在整个车型中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加、小型客车高度在整体上有着一定程度的降低,机动车驾驶员的身高对视距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我国驾驶员对于车辆的行驶速度的控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应该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视距的合理设计,需要尽量满足车辆的通行,满足驾驶员的足够视距以及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于无法满足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距的地方要设计一些明显的交通标志,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3.2制度管理与硬件建设

为了界定责任和规范道路安全管理手段,同国内外各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采取的做法相同,交通管理制度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必要手段,全方位立体化考量,从制度内和制度外两个方面加强交通安全。制度上出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辅以相关实施办法和管理条例,明确各部门分工,细化实施方案和责任。硬件方面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经过研发、测试最终投产了第一代电子监控系统、电子安全检测系统,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收集事故数据,多指标分析,制定有效的事故预案。

3.3路肩与分隔带的设计

在道路的中间地段大多数都是采用分隔带以及道路边缘带进行隔离,中间的分隔带在构造上能起到对道路的分隔作用,从而保障两边车辆通行秩序。在道路的边缘设置路缘带的作用是为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能不偏离道路,为机动车驾驶员提供了一个安全行车的警示,也可以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中间分隔带的设计宽度不能随意变换,这样就会给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使驾驶员不断地变换行驶车辆的方向,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分隔带的设计不应该设计太多的开口,避免机动车的行驶车速不断地进行变换,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4平面线形

(1)直线设计是比较经济和安全的设计,因为在直线道路能够使两地之间的距离变到最短,不但可以缩短时间还能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直线道路上,驾驶人的视野可以放到最大,这样就可以知道对面驶来的车辆然后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但是因为地势环境等因素,直线长度不能统一,而且过长的直线会让驾驶人感到单调和急躁,引起视觉疲劳和安全意识降低,因此必须直线和曲线结合使用。(2)平曲线设计的弯道,当汽车驶入时会产生一种离心力,这种力可能会导致车辆飞出或者发生侧滑,甚至还有可能就这样翻车。离心力和弯道所形成的圆的半径成反比的,而且水平上的速度越大,产生的离心力也会越大,这样行驶的汽车更容易飞出。另外,在弯道处由于前方视线受到影响,导致驾驶人不能很好的判断弯道前方的路线和行车情况,因此弯道处的交通事故往往比较多。因此,在进行平曲线半径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对半径的控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样才能够提高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不能简单地归结在驾驶员的操作层面,更多地也与道路的设计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章针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构成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以期能指出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一系列因素,最大程度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左珅.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

[2]赵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孟祥海.规划阶段城市干道网潜在事故多发点鉴别及改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论文作者:车世乾,张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关于道路设计过程中交通安全因素的考虑论文_车世乾,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