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周 佳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周 佳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及职业素质养成至关重要,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面临许多问题,如课程设计缺乏特色、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诸多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择业变得愈加困难,人才的供求矛盾空前突出。每个学生都有无穷的潜力,要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探寻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高自身职业选择、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缺乏特色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采取“拿来主义”,单纯的进行生搬硬套,把一些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授课范围局限在课堂内,局限在教师的讲解,即使有实践内容的安排,也没有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亲身体验理论的机会。有些学生实践的方式仅限于勤工俭学或是短期兼职活动,无法对职业有深刻理解,使学生盲目地认为毕业后就能找到工作,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

(二)课程身份边缘化

大多数学生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短期行为,没有落实到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更不用说在毕业离校之后继续搜集相关反馈信息了。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校生的授课学时仅为14学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时之少使得这门课程没有在学生的思想上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侧重于课堂集中授课,缺乏针对特殊个体进行的单独教育。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有着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专业知识学习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四)缺乏合理考评体系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相关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这个规划应该是长期的、连续的、不间断地,而不是暂时的、间断的。对于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是把它当作一门公共课来对待,没有在学生的学习期间和毕业后形成一套有效的跟踪指导体系,对教师来说是完成学时,对学生来说是获得学分,远未达到这是一项关系到学生一生命运,会影响到今后长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高度。这都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和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五)手段方法比较单一

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仅仅局限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缺少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案例分析不充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其实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教学内容更加重要。与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相比,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人员更多注重的是国外先进的理论内容,对相关的教学形式引进远落后于内容的借鉴。学生一直扮演被动的“教育对象”角色,自学能力差,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有效的去解决问题,这对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不利。

(六)师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任课教师多是来源于其他专业。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比较困难。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严重匮乏,影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对策研究

(一)调整职业规划观念

作为学校,必须转变以往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和观念,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在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规划方法,激发潜在能力,培养必要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只是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简单反应,也是市场考验学校教学质量的结果,学生在职场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是学校教育水平最好检验。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指导

高职院校要全面认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科学的判断。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任课责任感。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1.课程辅导。应当为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指导机制,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准备、求职择业准备、择业心理疏导、职场适应等构建知识学堂。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尤其是开展以职业规划为方向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

2.个性服务。第一,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多维度的职业测评服务,帮助其分析测评结果,使学生能够比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第二,学校应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与指导,解决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第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统一的归口管理,把学生的基本资料以及测评结果进行系统化的归档,进行跟踪辅导。

3.社会实践。要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全面了解社会,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用人机制,实现毕业后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加强师资选拔培训和考核工作力度

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应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选聘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

学校应把职业规划课程任课教师纳入专业教师培养范围,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还可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座谈、实践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招聘流程以及不同岗位员工的技能需求、职业发展等情况。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学生特点,建立以引导、辅助、激励为主的职业发展平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张小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咨询的对策研究时代教育[J],时代教育.2011(05)

[2] 郑宁.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5(01)

作者简介:周佳(1985- ),女,大庆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训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ZD1317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周 佳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周 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